全市水飲料及食品產業去年實現規上工業總產值88.42億元
發展動能強勁澎湃 實現百億指日可待
水經濟產業園產業集聚效應凸顯,紫泉飲料項目已投產。本報記者 鄧宇權 攝
□本報記者 方新苗
新質生產力就是綠色生產力。長期以來,我市立足保護“生態好水”,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產業基礎,充分挖掘優質水的發展潛力,重點開發包裝飲用水、飲料等產品,將打造百億級水飲料及食品產業集群作為產業發展的重要目標之一。
細數成果,農夫山泉、今麥郎、華潤怡寶、白象、紫泉飲料等一批國內行業領軍企業接連投資落戶河源,東源正能量飲用水、和平聰明人獼猴桃飲料、龍川霍山礦泉水、東源霸王花米粉等一批本土知名暢銷品牌陸續崛起,中儲糧等一批優勢項目已經簽約,河源已成為水飲料及食品產業的投資熱土。2023年,全市水飲料及食品規上工業企業38家,實現規上工業總產值88.42億元、同比增長9.2%;2024年1-3月,實現規上工業產值20.41億元、同比增長7.3%。
以“含水量”
提升發展“含金量”
何以大力發展水飲料?水資源質量及生態環境是河源發展水飲料及食品產業的基礎,注定河源要走把優質水資源轉化為“水黃金”的發展之路。我市具有“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水資源優勢,坐擁華南地區第一大人工湖萬綠湖,湖內深層水經高壓自然濾凈,浮游物幾乎為零,多年來一直保持在國家地表水Ⅰ類標準,是難得的符合飲用凈水水質標準、達到直飲要求的清潔水源。
從生態環境條件看,我市作為粵北最重要生態屏障,擁有新豐江國家森林公園、康禾自然保護區等7個省級自然保護區,是重要的水源涵養林區。良好的生態環境已成為河源最亮麗的名片,也為推動生態產品在水飲料及食品產業領域轉化奠定厚實基礎。
從產業區域定位看,根據《廣東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十四五”規劃》,河源被列為現代農業與食品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布局核心城市。2023年12月,河源國家高新區還被確定為廣東省食品飲料及水經濟特色產業園區和廣東省首批食品工業試點縣(市、區、鎮)。
區位成本更是河源的一大優勢。我市大力打造低成本的競爭優勢,努力為投資者提供更低的工業地價、工業電價、工業水價等。已建成的河源電廠和正在規劃建設的京能4×400MW級燃氣熱電聯產項目可充分保障水飲料及食品產業所需的蒸汽熱能供應,大大降低企業投資生產成本。同時,正在加快推進的中儲糧東江直屬庫建成后及中儲糧河源直屬庫擴容后,我市糧食倉儲量將超過105萬噸,充足的中央儲備糧將為發展水飲料及食品產業提供豐富的原料來源。
釋放政策紅利
打造百億級產業集群
坐擁一湖碧水和優質生態環境,如何將綠水青山轉變為金山銀山,為此我市不斷探索、積極實踐。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食品工業發展,印發了《河源市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0)》,其中明確將水飲料及食品列為現代農業與食品重點發展的領域,旨在加快培育百億級水飲料及食品產業集群,推動食品工業發展邁上新臺階。
要發展先要有平臺。我市高標準推進產業園區規劃建設,集中力量在河源國家高新區深河產業城A區規劃建設8.3平方公里的水經濟產業園,主要布局區域總部產業區、產業配套區、產業孵化區、物流配套區、休閑生活區等區域。目前,園區范圍內生產生活性基礎設施及相關配套設施完善,可用土地面積充足,水經濟產業孵化園統建廠房、孵化中心已建成投入使用,有力推動了我市食品項目集聚和全產業鏈建設。
在打造百億級水飲料及食品產業集群的賽道上,我市充分調動資源力量,定規劃、強招商、出政策,積極幫助企業在河源落地生根、發展壯大.深入實施《河源市發展水經濟產業若干政策措施(試行)》,對水經濟產業園從事軟飲料、酒等食品飲料生產制造企業,在用地、用水、用氣、投資、技改等方面實行優惠獎補,按照企業貢獻給予相應資金獎勵。同時,建立完善物流、住宿等服務配套設施,想方設法降低企業生產經營成本,全心全意為落戶企業提供優質服務,進一步提高企業在河源投資興業的積極性。此外,充分發揮市領導同志聯系服務產業項目工作機制、市經濟高質量發展要素保障工作機制、工業項目月調研工作機制作用,及時協調解決企業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為企業提供安心、放心、舒心的發展環境。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