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首個鄉鎮無人機自動機場建成投入使用
AI實現自主作業提高巡檢效率
東源縣仙塘鎮無人機自動機場建成并投入使用,通過AI技術實現自主作業。本報記者 楊堅 攝
○本報訊 記者 曾敏 李成東 楊堅 特約記者 藍天明 張小建 近日,東源縣仙塘鎮無人機自動機場建成并投入使用,可自主完成起飛、巡檢、降落、充能、存儲等作業,成為全市首個鄉鎮無人機自動機場。
在仙塘鎮應急指揮中心樓頂,無人機自動機場緩緩打開機巢上蓋,伴隨著一陣“嗡嗡”作響的旋翼轉動聲,一架多旋翼無人機從中垂直飛起,升空后按照既定航線進行繞飛盤旋巡視。技術人員只需在電腦前一鍵下發任務,即可實時查看監控畫面,無須專業飛手對無人機進行操控。
在操作室,電腦屏幕上的視頻畫面緩緩移動,地面的挖掘機、低洼地、削坡建房等情況清晰可見。“我們無人機的地面分辨率達到4厘米,通俗來說,身處120米高空能看清地面頭盔的顏色。”仙塘鎮規劃建設辦負責人曾泳健說。
仙塘鎮充分應用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結合東源縣自然資源局提供的“兩違”圖斑,將無人機運用于“兩違”巡查。該技術通過正射影像前后對比,收集疑似“兩違”行為線索,后臺對無人機的抓圖要素進行云端分析,進而輸出識別結果并進行預警,最后通過人機交互判讀確認結果,明確是否執法處置。
“一旦將其定義為‘兩違’行為,我們的地圖區域將變為紅色。后續將持續巡查,并派工作人員到現場督查整改情況。”曾泳健表示,無人機的運用大大提高了執法人員的工作效率和準確性。
目前,我市正值“龍舟水”時期,為全力做好防汛工作,仙塘鎮還增加端口,利用無人機開展防汛執飛工作。“我們通過規劃路線,用無人機對18個低洼點、5處削坡建房、2個易塌方點進行定期巡查,為汛后檢查提供重要依據,便于及時調度人手。”仙塘鎮應急辦主任吳立敏說,通過“人防+技防”雙結合的協同機制,不斷提升全鎮的應急指揮調度能力,打通鎮、村(居)在應急管理工作的“最后一公里”。
據了解,仙塘鎮將在7月前完成觀塘村、熱水村的2個無人機自動機場建設,將對全域“兩違”、道路、河道、地質風險點等進行智能化巡航,對轄區93平方公里實現無人機“天眼”全覆蓋。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