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出臺優化營商環境“六個一”舉措,打造經濟發展“強磁場”
服務“春風化雨” 營商“如魚得水”
■市民在政務服務大廳辦理業務。近年來,我市多舉措推動政務服務提質增效, 助力優化營商環境 。
近年來,我市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緊盯企業實際需求和政府服務水平提升,推出了一系列優化營商環境的創新舉措,千方百計抓好營商環境優化提升工作,讓服務“春風化雨”,讓營商“如魚得水”。其中,我市出臺優化營商環境“六個一”舉措,打造經濟發展“強磁場”,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取得顯著成效。
■文:本報記者 雷宇爍
■圖:本報記者 馮曉銘
六大舉措齊發力 營商環境持續優化
營商環境對經營主體的意義,就像陽光、水和空氣之于人的生存,好的營商環境對經營主體來說不可或缺。為此,我市采取了一系列有力舉措,通過堅持“一把手”總抓、推行“一張單”模式、強化“一件事”集成、搭建“一中心”平臺、實施“一站式”服務、強抓“一起拼”招商等策略,全面推動營商環境優化提升,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堅持“一把手”總抓,推進營商環境優化。市委、市政府“一把手”親自部署營商環境優化提升工作,多次作出批示,組織召開營商環境工作專題會議,協調解決突出問題。建立健全以市政府“一把手”為組長的市全面優化營商環境領導小組,加強統籌協調;各成員單位“一把手”認真履行主體責任,組織開展本領域營商環境優化提升工作。市政府“一把手”親自推動建立政企“面對面”交流機制,組織召開“面對面”政企交流座談會,認真傾聽企業意見建議,實實在在解決企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著力構建親而有度、清而有為的親清政商關系。
推行“一張單”模式,落實落細目標任務。針對省營商環境評價中存在的短板弱項,市營商辦牽頭組織指標單位認真梳理分析,明確4個重點指標,全面對標深圳,提出2024年優化提升舉措,確定責任單位和完成時限,精準細化分解成95項具體措施,形成一張“任務清單”。實行清單管理、掛圖作戰,建立周調度、月督導工作機制和工作推進會制度,協調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問題,督促清單任務落實落細。結合清單中具體的目標任務和完成情況,有針對性地開展營商環境目標責任制年度考核,強化任務跟蹤落實,全面助推營商環境優化提升。
強化“一件事”集成,推行套餐式政務服務。優化“一件事”服務流程,通過多部門協同辦理、重塑辦事流程等方式,進行材料精減、表單整合、流程優化,實現線上“一次登錄、一網通辦”,線下“一窗受理、一次辦好”。規范“一件事”服務標準,細化完善全市統一的集成辦事項標準、辦事指南,明確申報材料、流程、時限等要素,設置“綜合收件、分發流轉、部門審批、一窗兌現”的“一鏈式”審批服務流程。強化“一件事”服務導辦,嚴格落實一套材料、一個窗口或一個平臺、一張申請表、只跑一次即辦結的機制。對其他特殊事項,分批分類提供幫辦、代辦服務,最大限度減少群眾多頭跑、多次跑。
搭建“一中心”平臺,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成立河源市營商環境法治服務監督中心,由市檢察院、市司法局派員聯合辦公,采取線下線上多種方式,主動收集、解決市場主體執法司法方面的需求。由市直機關工委、市檢察院、市發改局、市工信局、市司法局、市信訪局、市政數局、市工商聯及其他涉營商環境有關單位集體商議,協調解決承擔營商環境法治服務工作的有關單位職能交叉、多頭負責、缺乏監管等問題,全面提升各類市場主體的獲得感和滿意度。
實施“一站式”服務,助力農業企業發展。建成河源市農業知識產權運營服務中心,建立涉農專利技術需求清單,搭建涉農專利服務平臺,在優化完善平臺服務、推動涉農專利轉化實施、促進地理標志運用保護等方面,為農業創新主體提供多功能、全鏈條的“一站式”知識產權集成服務,引導高校院所創新成果惠及河源農業經營主體,成功促成11項涉農專利申請,16項農業專利許可落地河源,促成10筆農業專利質押融資2.3億元,成功搭建粵東西北地區唯一一家獲評優秀的國家級知識產權公共服務網點。
強抓“一起拼”招商,振興發展實體經濟。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率隊赴香港、上海、江蘇、深圳等地開展招商引資活動,深化“掛圖作戰服務”“首席服務官”機制,舉辦河源市招商引資“海豹突擊隊”業務培訓班,持續掀起全市“一起拼”大招商熱潮。成功舉辦2023年河源(深圳)“1+3”產業集群招商推介會、河源市水飲料及食品產業招商推介會、河源市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鏈招商活動等系列招商經貿活動,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客商關注河源、投資河源,2023年引進超億元制造業項目141個。
政務服務升級 打造高效審批“快車道”
讓信息流動起來,讓環節流暢起來,智能化、精準化的政務服務,帶給人們便捷優質的辦事體驗。近年來,我市在提升政務服務質量和效率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果。通過推行多項便民服務措施,我市政務服務變得更加貼心方便,行政審批更加快速高效,市場競爭更加公平有序。
政務服務更加貼心方便。持續推行“中午不停歇”、延時錯時、幫辦代辦、上門辦、免費郵寄、“24小時自助”“辦不成事”反映等便利化服務。粵商通APP河源版上線事項802項,市場主體覆蓋率100%,企業和群眾高頻事項實現“掌上辦”。在全市投放1491臺“粵智助”政府服務自助機,實現鎮(街)、村(居)投放全覆蓋,231項政務服務事項實現自助辦理。
行政審批更加快速高效。開展政務服務對標提升工作,累計減少辦理時限377天,減少材料320份,1112項政務服務“環節、時限、跑動、材料”四要素達到深圳同一辦理標準。推進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全市線上審批的工程建設項目2209個,實行并聯審批辦理4535件,并聯審批率56.65%,聯合驗收率99.06%,通過系統出具電子證照447張。
市場競爭更加公平有序。依法從嚴從重打擊各類違法違規行為,2024年,全市市場監管系統共查處案件831宗、罰沒金額328.3萬元。其中,查處知識產權案件19宗、食品案件262宗、藥械案件63宗。開展2024年涉企違規收費專項檢查,查處違規收費案件11宗、違規收費所得金額814萬元,收費主體主動退費讓利金額533.7萬元,累計為4500家次經營主體減免檢驗檢測費用近1800萬元。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