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以來我市累計統籌近20億元建設養護資金
建好“四好農村路”助推鄉村振興
○本報訊 記者 雷宇爍 記者昨日從市財政局獲悉,“十四五”以來,我市通過探索融資新機制、新模式、新路徑,破解“四好農村路”建設資金難題,累計統籌近20億元建設養護資金,全力支持建好“四好農村路”,為“百千萬工程”實施、綠美河源生態建設和推進鄉村振興、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
為建立籌資新機制,我市建立以政府投資為主、多渠道籌資為輔的資金保障機制,創新實施出讓公路冠名權、廣告權及其他相關資源開發權等籌資模式,引導社會資本參與農村公路建設養護。將農村公路建設融入鄉村振興、產業發展、旅游開發等領域,著力打造產業路、旅游路、致富路。截至2023年底,全市農村公路里程達1.47萬公里,1251個行政村全部實現通客車,100人以上自然村村道硬底化比例達100%,基本形成遍布農村、連接城鄉的農村公路交通網絡。
為創新管養新模式,市財政局探索“智慧管養”,推動農村公路智能化、信息化管理,采取“三融合”管養模式,破解農村公路管養資金和人員短缺等難題,強化農村公路日常養護資金保障。統籌投入3.56億元資金支持農村公路養護,完成農村公路危橋改造111座,完成村道安防1294公里,拆除危舊橋梁18座、移交危舊橋梁21座,有力保障農村公路安全通暢。
同時,為打造“融合發展”新路徑,市財政局推動實施“農村公路+農業產業”“農村公路+電商物流”“農村公路+全域旅游”等融合發展,結合綠美公路建設,全力發展路衍經濟。以紫金縣為試點引導企業發展“農村客貨郵+”電商、旅游、農業等模式,以點帶面推進全市農村客貨郵融合發展。把農村公路建成田園風光路、鄉村旅游路,讓“四好農村路”成為支撐地方旅游產業發展的一大亮點。截至目前,我市國家3A級及以上旅游景區、省級農業產業園基本實現通三級及以上公路。龍川1號公路、源城區埔前鎮鄉道152線被評為2023年全省“交旅融合發展”十佳案例和典型案例。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