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源縣康禾鎮仙坑村以古韻鄉愁賦能文旅發展
古村落“蝶變”繪就鄉村新畫卷
□本報記者 譚紹丁
村路平坦潔凈,特色墻繪盡顯客家風情,古榕樹隨處可見,始建于清乾隆年間的四角樓、八角樓矗立村中,傳承著獨屬仙坑的歷史文脈,既有古樸典雅的風貌,又有現代文明的氣息……
近年來,東源縣康禾鎮仙坑村依托自身的生態底色、人文底蘊和產業基礎,聚焦特色產業發展、鄉村旅游、鄉村民宿等方面下功夫,帶動鄉村產業振興,打造產業興旺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從數年前的省定貧困村,變身如今的省“百千萬工程”首批典型村,仙坑村已經探索出一條農文旅融合的發展道路,“百千萬工程”的“施工圖”正一步步轉化為可見可感的“實景畫”。
修繕保護古建
讓古老村落煥發新活力
走進仙坑村,映入眼簾的除了干凈整潔的村容村貌,還有一棟棟古老的建筑。以四角樓、八角樓為代表的古建筑,梁柱窗欞中所采用的木雕、石雕、灰塑和壁畫等工藝精美、用料考究,每一幅雕花都飽含著美好的寓意和祝福,反映了河源客家人的審美意趣和精神狀態。庭院地面上綠意綽然的青苔,為這些古色古香的建筑帶來綠色生機。
四面環山的仙坑古村始建于明朝萬歷年間,距今約有400年歷史。整個村落呈金鍋形,保存有完整的古民居20多幢、古街道街巷7.5公里、古墓2座、古井3個,原建筑風貌保存完好,毗鄰而建的四角樓和八角樓是仙坑村最為典型的古建筑。此前,由于年久失修,許多古建筑存在嚴重的滲漏問題,局部墻面出現開裂現象,存在坍塌風險。
如何保護好寶貴的古建筑,更好地留存和展現客家文化?市、縣、鎮、村都作出了很多努力。
“在深圳市鹽田區的牽線搭橋下,萬科集團出資對古村落進行了全面系統的修繕?!毕煽哟妩h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葉永權告訴記者,在萬科集團的幫扶下,該村遵循“修舊如舊”的原則,采用“微改造”的做法,在充分保留原有歷史建筑特色的前提下,對包括八角樓、四角樓、登云書院在內的客家特色村落進行硬件打造。
如今的四角樓,已經成功升級為省級文保單位,是客家生活場景游覽古跡景點;同樣是省級文保單位的八角樓,成了客家建筑藝術游覽古跡景點;而在原址上復建的登云書院,則延續了仙坑的教育文脈……仙坑村也先后被評為“中國傳統古村落”“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等,古老的村落正煥發著時代的活力。
發展研學旅游
讓老百姓的口袋鼓起來
金秋時節,漫步在仙坑村,白墻黛瓦、草木蔥蘢讓人倍感開闊。新雨初晴,草木的葉片上還殘留著滴滴雨珠,山間清風徐來,驅走了“秋老虎”最后一絲燥熱。迷人的風光不僅吸引著來此寫生、采風的攝影師和畫家,還吸引著來此了解客家文化、體驗農耕生活的學生群體。
“我們在已有的古建筑為主體的基礎之上,整合鄉村閑置農田,開發成學生農趣體驗基地,進一步增加學生在鄉村的體驗感。”葉永權說。近年來,仙坑村依托豐富的自然資源和深厚的文化基礎,以中小學生鄉村調研和體驗農村生活為切入點,做起了研學旅游這篇大文章。
為了解決游客農耕體驗及食宿問題,仙坑村鼓勵村民將閑置房屋改造成“研學餐廳”和“萬家旅舍”,由村集體與文旅公司對接,承辦各類學生研學活動,并根據學生團體性質、規模合理分配至研學接待名單的農戶家中,農戶通過負責安排游客住宿、餐飲與農事體驗等服務項目獲得研學分紅。
“通過接待學生食宿,家里每年可增加1萬多元的純收入”。村民葉添福是最早一批參與研學接待和“萬家旅舍”項目的農戶之一,如今火熱的研學活動讓他嘗到了實實在在的甜頭。據了解,截至目前,仙坑村有60戶家庭能提供餐飲、農事體驗服務,其中19戶具備住宿條件,可提供200個床位。
除了“萬家旅舍”項目,仙坑村還積極抓好文旅項目招商,通過引進深圳企業,投資建設了集鄉野觀光、農事體驗、溫泉體驗等于一體的高端民宿——天田壩民宿。2021年7月正式營業后,民宿好評如潮。2023年,在廣東首屆《向往的民宿》評選中,天田壩民宿以其良好的游玩體驗受到廣大游客的認可,成功入選名單。
“沒想到這里的環境這么好,真的是給了我們很大的驚喜,期待我們的研學之旅盡快成行?!庇慰碗渴巧钲谀秤H子教育機構的老師,正當她和同事在為到哪里開展研學活動而發愁時,一位好朋友向她推介了天田壩民宿。經過細致的考察,他們對天田壩民宿非常滿意,隨即預定了場地。
“今年上半年,我們接待游客超過2萬人次,為農戶發放分紅超過60萬元,研學分紅也為村集體經濟增收超過6萬元。”葉永權表示,接下來,該村將持續挖掘鄉村旅游資源潛力,培育更多鄉村民宿場景,推動民宿產業與康養、文旅等融合發展,讓“民宿經濟”助力仙坑高質量發展。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