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金融“落細處” 溫情服務暖人心
截至9月末,我市投放“零錢包”1.52萬個、推出192種養老金融產品
□本報記者 陳思芬 通訊員 邱嵩
市區堅基購物中心一樓服務中心“零錢包”兌換點,不時有市民前來辦理零錢兌換業務。“需用現鈔時,換零錢是一件令人頭痛的事,現在有了這個‘零錢包’兌換服務,真方便。”市民張大爺說。
“零錢包”服務是我市金融機構針對老年人群體在數字支付方面存在困難推出的一項貼心金融服務。該項服務于今年4月底開始實施,全市16家銀行機構營業網點均開設“零錢包”兌換服務。“零錢包”金額有200元和300元兩種,包內含有一定張數的20元、10元、5元和1元紙幣,切實幫助老年人彌合“數字鴻溝”,無須再為復雜的數字支付操作而煩惱。截至9月末,我市金融機構累計投放“零錢包”1.52萬個。
“零錢包”服務是人行河源市分行積極引導金融機構加大信貸投放力度,創新多樣化金融產品,用心用情寫好養老金融大文章的縮影。在當今社會老齡化趨勢日益顯著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滿足老年人群體的金融需求,成為金融行業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我市金融機構通過創新金融產品、優化金融服務環境、加大信貸投放力度等措施,不斷提升養老金融服務的溫度與質量,為老年人群體提供更加貼心、便捷的金融服務。
在金融產品創新方面,截至9月末,我市各銀行機構累計推出192種具有養老屬性的理財、儲蓄等金融產品,累計購買額高達3.07億元。業內人士認為,這些產品不僅豐富了老年人的投資選擇,還充分考慮到老年人的風險承受能力和收益預期,通過優化產品設計、降低投資門檻、提高收益穩定性等措施,讓老年人在享受金融服務的同時,也能獲得實實在在的收益。
除了金融產品創新,我市金融機構在服務環境的優化上也下足功夫。截至9月末,全市340個銀行網點均已完成適老、親老化改造,為老年人群體提供更加便捷、舒適的服務環境。無障礙通道的建設、助聽器、放大鏡、輪椅和醫藥箱等硬設施的配備,以及上門服務、特殊代辦等軟服務的提供,充分體現了金融機構對老年人群體的人文關懷和細致入微的服務態度。“這些措施不僅有效滿足老年人的特殊金融需求,還讓他們在服務過程中感受到了滿滿的溫暖與尊重。”市民劉阿姨說。
在養老產業信貸投放方面,我市金融機構也不斷加大支持力度。河源市森佳電聲科技有限公司是老年人手機、收音機、播放器等制造業企業的重要上游生產廠家。今年4月下旬,建設銀行河源市分行得知該公司購買生產原材料“囊中羞澀”,存在較大融資需求。為此,該行積極與企業負責人溝通對接,根據合適的信貸產品,提出最優解決方案。在對企業資質考察和評估后,該行幫助企業通過線上渠道順利申請到信用貸款額度200萬元。該筆貸款的發放,為企業后續經營生產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
我市金融機構不斷健全養老產業金融服務,不斷提升“銀發”群體獲得感、幸福感。截至9月末,全市養老產業貸款余額9836.86萬元,同比增長111.18%。通過信貸資源優化配置,有效促進養老服務提質增效。金融機構在政策引領下,越來越關注養老產業,為養老機構的建設、運營以及養老服務的創新提供強有力的資金支持,助力我市養老事業健康發展。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