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縣創新推行“金融+”服務支持產業發展
金融向下扎根 產業向上生長
■本報記者 王亞嬌
■特約記者 黃從高 甘建樓
從“小樹苗”長成“參天大樹”,產業發展離不開金融“活水”的灌溉。
紫金縣堅持以金融體制機制改革為牽引,創新推行“金融+”服務支持產業發展,充分發揮金融資源要素保障作用,推動金融資源要素向鄉村產業傾斜,為“百千萬工程”注入金融“活水”,助推村集體經濟跑出“加速度”。截至2024年9月,全縣村集體經濟總收入為9120.14萬元,其中經營性收入5832.39萬元,占比63.95%,村均收入37.23萬元。
創新“金融+服務” 讓“好服務”促進“好發展”
選派業務熟練、了解農村、知曉農業、會講客家話等銀行人員作為金融特派員專職對接鎮村網格員,對有金融需求的農戶、返鄉創業青年、合作社、企業和村集體進行“掃網式”排查,有效解決產業發展資金不足和借貸困難問題,為有金融需求的群眾提供全流程、全鏈條、全方位服務,提升客戶辦事體驗和效率;推動“互聯網+金融+政務”融合發展,對智慧柜員機進行系統升級,上線公積金、殘聯、民政等九大類共50多項政務服務,實現了政務服務“隨時辦、就近辦、馬上辦”。
紫金縣聚焦群眾關鍵小事、企業運營、村集體產業發展,點、線、面齊發力,創新推出具有本地特色的“金融+服務”,全鏈條做好金融保障,以有溫度、有情懷的金融行動服務民生、服務村集體發展。
據統計,紫金已建設優化惠農通普惠金融服務點82戶,推動農行智慧鄉村“e推客”入駐270個村,打通農民線上掃碼申貸渠道,提升金融服務的覆蓋面、可得性,實現全縣鄉鎮金融服務覆蓋率100%。
創新“金融+產業” 讓“好產品”保障“好產業”
紫金蟬茶,香飄萬家。近年來,紫金蟬茶異軍突起,知名度、美譽度越來越高,種植面積、產量持續增多。
為進一步支持特色產業發展,紫金縣以推進“農村金融(普惠)戶戶通”工程為契機,結合本地產業優勢,用足用活金融政策,制定特色金融服務產品方案,持續為產業發展注入金融“活水”,助力村集體經濟提速增收。其中,發放現代農業產業園(茶產業)貸款6200萬元,向廣東且珍壹佰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等2個強村公司貸款530萬元,全流程覆蓋紫金蟬茶的種植、加工、流通、銷售,帶動土地集中連片流轉,通過資金入股、承包租賃等多種模式,有效推動全縣4個鎮55個村流轉土地近3.25萬畝,以茶產業發展帶動村集體經濟增收。今年,紫金全縣茶葉種植面積已超8萬畝。
同時,紫金縣還圍繞土豬、三黃雞等本地特色種養產業,加強本土農業金融保障,有力支持“三農”發展。
創新“金融+信用” 讓“好信用”變成“好資源”
信用已成為促進社會資源優化配置的有效手段。紫金縣以信用大數據為支撐,利用大數據分析助力精準營銷和風險管理,開發多樣化的數字信用金融產品和服務,全方位、多角度服務產業發展。
強化精準授信。以村為基礎,開展農戶信用信息建檔評級和授信工作,篩選適齡、信用良好的農戶,制定授信白名單,對農業人員按金融需求進行個性化授信,實現精準授信全覆蓋。截至今年9月底,建立農戶檔案16985戶,創建信用村218個,覆蓋全縣17個鎮。其中,以龍窩鎮彭坊村為例,整村授信額度1000萬元,推動彭坊村茶產業蓬勃發展,實現村集體經濟收入1090.23萬元。
支持青年創業。發揮青年創業協會的平臺信息優勢,以“協會+會員”的模式,為致富帶頭人、高校畢業生、返鄉創業農民工、網絡商戶、建檔立卡脫貧人口中有創業意愿、能力和項目的青年,量身定制“青年創業貸款”專項信貸產品,貸款期限最長達3年,貸款年利率低至4.5%,額度最高可達1000萬元。同時,團紫金縣委與紫金農商行攜手合作,向紫金縣創業青年協會整體授信2億元,開創河源市向青年創業協會整體授信的首例。截至10月,累計發放“青年創業貸款”27戶、共4495萬元。
創新政銀風險補償合作金融服務模式。紫金縣通過鄉村振興信貸風險補償金貸款項目合作協議,為客戶提供70%的風險補償,有效增加了客戶授信額度、降低了融資成本,助推鄉村振興項目落地落實。自2022年9月首筆貸款落地以來,發放鄉村振興信貸風險補償金貸款55戶、共6575萬元,為15個村集體經濟經營項目發放鄉村振興信貸風險補償金貸款共2575萬元。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