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紙間”到“指尖”
我市深化電子票據改革助力公共服務優化升級
○本報訊 記者 雷宇爍 市財政部門扎實推進財政電子票據改革,助力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和社會治理能力,讓人民群眾充分享受數字經濟紅利。截至今年11月底,全市1030家單位已啟用財政電子票據,累計開具電子票據2722.39萬份、開票金額209.25億元,實現了全票種、全領域、全市縣“三個全覆蓋”。
聚焦民生實事,打通醫療票據“最后一公里”,市財政局堅持民生優先、高頻服務事項優先,聯合衛健、醫保等部門,部署推進全系統、全層級醫療收費電子票據全流程無紙化流轉和應用,基本實現全部用票單位和全部財政票據種類100%上線、全部一級以上醫院和全部醫療收費電子票據100%上線。截至11月底,全市累計開具醫療收費電子票據2539萬份,開票金額超80億元。群眾就醫結算、繳費、取票、報銷全流程電子化,極大減少了群眾跑腿和排隊等候時間,有力促進就醫效率和群眾滿意度“雙提升”。
為實現互聯互通,助力政務服務走上“快車道”,市財政局全面推行電子繳款“兩碼一渠道”、電子票據“七大環節”流轉規范及系統對接報文規范,打破跨部門壁壘,實現財政部門、執收單位、代理銀行、清分銀行之間“系統通、業務通、數據通”,完善財政票據平臺推送、查驗、下載等功能,優化取票、查驗、換開紙質票的用戶體驗,拓展微信卡包、電子票夾小程序、短信服務、自助機等線上取票渠道,“一網通辦”“指尖繳費”讓繳費取票的“煩心事”變成群眾足不出戶的“省心事”。
通過全市聯動,財政“數治”服務能力顯著提升,這得益于我市建立健全“財政部門牽頭、相關部門參與、用票單位負責”的工作機制,依托財政票據和非稅收入大數據資源,動態監測和風險預警,實現“以票管費、源頭監控”,進一步提升財政票據智能化監管水平。以財政電子票據為切入口,推進財政電子票據信息數據深層次共享應用,為財政部門、行業主管部門優化服務管理提供數據支撐。實現財政票據開具和接收、財務報銷、會計入賬和歸檔的全流程無紙化,簡化工作流程,減輕企業負擔,優化營商環境。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