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城區上城街道積極探索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微改革
“街訪夜談”聽民意解民憂
■本報記者 林梓楷 李建華 王亞嬌
“不到一個月,南湖公園亂倒垃圾問題解決了。”“大家晚上聊個天就能解決問題。”……夜晚,源城區上城街道的居民走出家門,與街道的黨員干部圍坐一起,共話民生。這是上城街道創新推行的“街訪夜談”活動,以“促膝談心”的方式,拉近干部與群眾的距離,讓基層治理工作煥發出新活力。
自2023年底以來,“街訪夜談”活動有力推動街道基層治理工作實現“三大轉變”:“群眾上訪”變“干部下訪”、“被動解決”變“主動服務”、“應急處突”變“常態預防”。這一特色做法是上城街道積極探索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微改革的生動實踐,得到市委政法委高度認可,并以此為基礎在全市推廣“平安直聯”活動。
“街訪夜談”
讓群眾和黨員干部
“雙向奔赴”
“‘街訪夜談’打破了傳統的‘群眾上訪’模式,改為‘干部下訪’?!鄙铣墙值老嚓P負責人介紹,從2023年底開始,該街道、村(社區)黨員干部們,利用夜晚時間,走進廊橋涼亭、公園廣場、碼頭漁船、居民小區等場所,傾聽居民的心聲,收集他們的意見和建議。
“這樣一來,反映問題渠道更多、溝通成本更低、辦事效率更高。”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群眾和黨員干部對“雙向奔赴”都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悟——群眾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尊重與關懷,黨員干部們更加深入地了解群眾的所思所想。
為了讓“夜談”更有成效,上城街道還制定印發《上城街道“街訪夜談”活動實施方案》,明確每月固定召開6次以上的集中夜談會。同時,還要求黨員干部們在活動前做足功課,提前預判熱點問題,分析矛盾糾紛,帶著問題傾聽民意,確保每次“夜談”都能精準解決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
“三辦一反饋”
讓“問題賬單”變為
“幸福清單”
“下角社區竹園樓外墻瓷磚出現松動和脫落,存在安全隱患?!比ツ?月夜談會,在群眾對樓房安全問題提出擔憂之后,工作人員立即趕往現場查看,并做好警戒措施,還根據“三辦制、一反饋”問題處置機制,迅速協調建筑企業到現場研究整改措施。日前,竹園樓外墻瓷片已完成初步整治工作。
“三辦制、一反饋”問題處置機制,即:簡單問題現場辦、復雜問題分類辦、疑難問題包案辦,對辦結的事項及時向當事人反饋,開展滿意度測評;對未辦結的問題,說明原因并反饋工作進展,爭取群眾的理解和支持。該機制的長期良性實施,確保了“街坊夜談”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實,將街道“問題賬單”變為“幸福清單”。
“居民反映小區路燈壞了,干部現場聯系維修人員,很快路燈就重新亮了起來?!鄙铣墙值老嚓P負責人介紹,對于那些能當場解決的問題,干部們絕不拖延,當場給予回復和建議。對于專業性強或需要調查核實的問題,會第一時間轉交至街道分管領導及相關部門辦理,并建立問題清單明確完成時限。
“最棘手的還是‘疑難問題’?!鄙铣墙值老嚓P負責人說,遇到街道職能范圍內無法解決的事項,該街道會組建工作專班,積極對接協調市、區直部門。下圍村居民反映的就近入學問題,該街道聯合區教育部門召開專題夜談會,開展適齡兒童摸底調研,多方協調,最終解決了近50名適齡兒童的入學難題。
“二三四”工作法
讓夜談既有“溫度”
又有“進度”
為了深化“街訪夜談”活動,上城街道推出了“二三四”夜談工作法,即在每次夜談會上黨員干部必須做到“二聽、三做、四促”。同時,該街道還緊扣中心工作,探索“1+N”工作機制,將“街訪夜談”打造為政策講解微課堂、糾紛調解微平臺、群眾訴求微窗口等多個功能的集合體。
此外,上城街道還拓寬服務渠道,探索“街訪夜談”2.0 版本“網格夜話”,鼓勵黨員干部走進背街小巷、居民家中,了解他們最真實的需求,為他們提供服務。
自“街訪夜談”活動開展以來,上城街道、社區黨員干部與群眾座談、漫談78場次,參與人數達2100多人次,走入群眾家中收集意見建議232條,累計協調解決各類問題147個。12345熱線訴求同比下降11.24%,矛盾糾紛同比下降147.14%,信訪案件同比下降280%。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