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α片免费视频在线观看,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中文,欧美人与动牲交A精品,亚洲色成人影院在线观看,国产精品-区区久久久狼

您的當前位置:主頁 > 新聞頻道 > 河源時政

2025年河源市十件民生實事

2025-01-24 11:12:27 來源:河源日報

一、為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和關愛服務。為至少850名65歲及以上失能老年人免費提供健康管理、康復護理服務及指導、心理支持和能力綜合評估等上門服務。加強對特殊困難老年人的探訪關愛服務,實現建檔特殊困難老年人探訪率100%。深化“長者飯堂”建設,全面保障特殊困難老年人助餐服務需求。

二、提升困難群眾兜底保障水平。加強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及時高效處置預警信息,實施精準化救助。農村低保標準占城鎮低保標準的比例達到77%以上,城鄉低保補差水平不低于當地現行水平,特困人員基本生活標準不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1.6倍。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從每人每月202元提高到209元,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從每人每月270元提高到280元。集中供養孤兒基本生活保障最低標準從每人每月2295元提高到2375元,散居孤兒(含艾滋病病毒感染兒童)從每人每月1484元提高到1536元,集中供養、散居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分別按照集中供養、散居孤兒的保障標準執行。

三、為重點群體提供穩定就業保障。健全就業公共服務體系,推動家門口就業服務圈建設,建設6個標準化就業驛站,完善招聘信息采集發布、就業援助等服務機制,為勞動者和用人單位提供高效便捷的公共就業服務。開發100個公益性崗位,重點安置大齡、殘疾、較長時間失業的就業困難群體。募集就業見習崗位1000個,促進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到我市穩定就業。

四、提升縣域基礎教育教學水平和提高特殊教育經費保障標準。推動超2所鄉鎮中心幼兒園構建城鄉學前教育一體化管理資源共享機制,實施鄉(鎮)、村幼兒園一體化管理,提高村幼兒園的保育教育水平。打造2個以上優質學前教育資源牽頭的幼兒園共同體,擴大優質學前教育資源的覆蓋面和受益面。升級建設至少1個以上義務教育鄉村溫馨校園。將義務教育階段特殊教育生均公用經費最低標準從每生每年6000元提高至7000元,學前教育、普通高中階段生均撥款政策向特殊教育傾斜,惠及殘疾學生超4000名。

五、為孕產婦、新生兒提供出生缺陷篩查服務。為超1.1萬名孕婦免費提供地中海貧血、唐氏綜合征、嚴重致死致殘結構畸形的產前篩查,為超1.5萬新生兒免費提供先天性甲狀腺功能減低癥、蠶豆病、苯丙酮尿癥、先天性腎上腺皮質增生癥和新生兒聽力篩查。

六、提升縣域醫療服務水平和完善居民醫保激勵機制。均衡醫療資源配置,強化縣域醫療服務水平,實現醫療資源上下對接。鼓勵居民連續參保,對連續參加居民醫保滿4年的參保人員,之后每連續參保1年,提高大病保險最高支付限額3800元。鼓勵居民加強健康管理,對當年未發生居民醫保基金報銷的居民醫保參保人員,次年提高大病保險最高支付限額3800元。兩項激勵額度可累加。連續參保激勵和零報銷激勵累計提高總額不超過所在統籌地區大病保險原封頂線的20%。

七、強化食品藥品安全保障,營造放心消費環境。組織開展企業全鏈條全流程風險排查、重點區域專項治理,食品抽檢量超每千人6.5批次,食用農產品快檢超14.7萬批次,開展“你點我檢”食品抽檢超1000批次。強化校園食品安全保障,組織開展食品安全守護進校園行動,對全市承包或委托經營的中小學食堂進行全覆蓋監督檢查,配合省級開展供餐質量安全監測和全流程檢查評價工作,對前兩年供餐質量監測發現問題的學生集體用餐配送單位進行再檢查再提升。藥品監督抽檢不少于550批次,嚴格落實不合格藥品核查處置。

八、為青少年提供更加普惠專業的心理健康服務。建設青少年心理健康公益服務體系,通過線上升級建設12355熱線、小程序,線下聯動8個陣地、8支隊伍及6間“舒心驛站”站點,向青少年免費提供心理疏導、心理咨詢等服務超5000人次,開展心理健康宣教活動超100場次,維護青少年心理健康。加強學校心理健康教師隊伍建設,開展心理健康教師培訓超600人次。強化家校社協同,組織開展超100場次專題教育、家長課堂等活動,提高學生家長心理健康教育素養。

九、因地制宜統籌推進城鎮和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為提升城鎮生活污水治理效能,實現生活污水有效收集和處理,新增和改造城鎮排水管網30公里;為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持續開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堅行動,主要采取資源化利用模式新增和提升改造75個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

十、提供優質高效便民惠企服務。深入推動在企業遷移登記、企業數據填報、大件運輸、就醫報銷、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申請公租房、退役軍人服務等7個以上事項實現“高效辦成一件事”,提供更大范圍利企便民、省心省事的政務服務。全市戶籍居民均可在居住地公安戶政窗口就近辦理身份證、6周歲以下新生兒出生入戶、戶口遷移、開具戶籍證明等戶政業務。推進社會保障卡居民服務“一卡通”應用。(本報記者 梁驅遠 通訊員 鄒菡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