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正揚帆 砥礪奮進
——江東新區全力打造河源未來城市發展核心紀實
江東新區城市開發建設步伐加快 本報記者 馮曉銘 攝
核心提示
疾風正是揚帆時,不待揚鞭自奮蹄。
放眼江東新區全域,重點項目多點開花,城市起步區組團、產業起步區組團、高鐵新城組團、特色產業組團等各個發展主戰場,城市建設熱火朝天,一座座廠房拔地而起,處處涌動著勃勃生機。這片干事創業的熱土,處處洋溢著蓬勃的活力。
江東新區,承載著市委市政府賦予的打造河源未來城市發展核心的光榮使命。成立5年多來,江東新區上下發揚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奮勇開拓的精神,以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奮斗姿態,聞雞起舞、日夜兼程、風雨無阻的工作狀態,爭分奪秒搞建設,只爭朝夕干事業,高水平、科學擘畫“一張藍圖”,著力構建“三點三帶四組團”戰略發展布局,全力推進城市開發、項目建設和民生發展,砥礪奮進,譜寫新時代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起步開局謀篇布局 發展思路更加明晰
規劃是城市開發建設的先導。
江東新區立足高起點、高標準,科學規劃、從容建設,一任接著一任干,不斷優化發展思路和功能定位。近年來,該區科學編制了《河源江東新區城市總體規劃》、《江東新區產業園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等系列發展規劃。去年,編制完成新區中期發展規劃、城市起步區東環路以東片區控制規劃、古竹東片區控制規劃,配合完成高鐵新城概念性規劃和控規初步規劃,啟動產業園起步區控制規劃修編工作。
去年8月,江東新區與多家規劃和產業研究機構進行對接,進一步優化了城市發展戰略規劃、產業規劃,確定了“三點三帶四組團”的戰略發展布局,即以打造高鐵站、航運碼頭、通用機場為“三點”,東江東岸生態景觀產業帶、都市經濟產業帶、東部鄉村振興產業帶為“三帶”,以城東街道為主陣地的城市起步區組團、以臨江鎮為主陣地的高鐵新城組團、以新區產業轉移工業園為主陣地的產業起步區組團和以古竹鎮為主陣地的特色產業組團,進一步優化了江東新區的發展思路和功能定位,明晰了各鎮街的發展方向和重點,為推動全區高質量發展找準了著力點。
當前,四組團分別成立了開發建設指揮部,其中特色產業組團還成立了融創、慈航項目建設管委會。各組團開發建設有序推進,實行“四輪驅動”。
平地立城核心崛起 發展勢頭更加迅猛
“江東新區作為河源實施都市經濟戰略的主戰場、未來城市發展核心,要堅持以城帶產、以城促產,不斷優化城市功能、提高產業發展質量,打造成名副其實的城市發展核心。”市委書記丁紅都強調。
近年來,江東新區大力實施都市經濟帶動戰略,按照市委提效破局的部署,堅定不移做大做強都市經濟主體,著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質,科學規劃建設一批重大商務功能載體、基本公共服務設施、地下綜合管廊、城市軌道交通等項目,加大產業配套及民生項目建設投入,強力推進土地房屋征收,以“江東速度”推進各項工作提效破局,城市發展的“四梁八柱”雛形漸顯。
以土地房屋征收為例,據統計,2018年,江東新區征收土地比上年增長49%,征收房屋建筑面積比上年增長502%。今年以來,江東新區征拆工作再次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僅用3個多月時間,就完成了城市起步區長崗、塘寮片區土地房屋的征收任務,攻克了新區成立以來最大的征拆難題。
如今,江東城市起步區組團內,紫金橋頭、勝利橋頭片區綜合開發等一批城市基礎和功能性配套設施項目正加快實施,東江東路一期等城市起步區多條市政道路相繼建成通車,大型商業綜合體等一批重大項目搶灘布局。
拓展平臺集聚產業 發展質量更加高優
機聲隆隆、塔吊林立、工程車頻繁穿梭……在江東新區產業園,園區擴園快速推進、項目建設如火如荼,呈現出一片熱火朝天、加快發展的景象。
當前,江東新區園區提質增效穩步推進,今年又投入1.6億元,完成1.1平方公里土地平整及配套基礎設施建設,產業園北片區污水處理廠、園區管理中心、創新中心、園區小學、職工公寓等配套項目和公共服務設施基本完成并逐步投入使用,產業承載力進一步提升。
項目是產業發展的“牛鼻子”,是支撐新區長遠發展的“源頭活水”。截至今年5月20日的統計顯示,江東新區累計簽約項目67個,合同總投資達1416.8億元,其中投資超50億元項目8個,動工項目29個,投產項目11個。在今年7月底舉行的河源市2019粵港工商社團投資年會上,江東新區再簽約項目10個,計劃總投資額達100.5億元。
東莞理工學院國際科創中心項目扎實推進,阿里巴巴廣東云計算數據中心、中國聯通·河源云數據中心加快建設、慈航直升機項目獲批……如今,一批世界500強、國內500強、行業龍頭企業投資的項目紛紛落戶,大數據、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生命健康等主導產業初步形成集群,航空器裝備制造、新能源汽車等產業加快培育。
據統計,5年來,江東新區GDP、固定資產投資、財稅收入、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分別為4.0%、30.5%、40.3%、13.5%。產業結構不斷優化,二、三產業蓬勃發展,發展質量更加高優。
深化改革銳意創新 發展動力更加強勁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5年來,江東新區闖關奪隘,破除瓶頸,發展環境更加優化。完成省級改革3項、市級改革25項,使106項市級經濟和社會管理權限及512項縣級經濟和社會管理權限穩步承接,江東公安分局、城東街道辦、行政審批局、安監局、產業園管委會等重要機構相繼獲批成立,真正做到了“新區事情新區辦”。
梳理納入審批事項189項,將新開辦企業審批時間壓縮至3.5個工作日,其中營業執照核發1個工作日辦結,累計注冊市場主體同比增長10.23%,市場主體快速增長、健康成長……
當前,江東新區對標“灣區”,加快“數字政府”建設,縱深推進“一枚公章管審批、一支隊伍管執法”改革試點,深化“放管服”改革和商事制度改革,探索建立項目前期服務、區域評估、容缺受理等制度,重點破解“準入”“準營”和“退出”機制障礙,著力營造與大灣區同等水平的營商環境,為新區開創改革發展新局面增動力添活力。
傾注民生共享成果 各項工作協調推進
毗鄰東江,在江東新區城市起步區,按照高檔小區標準建設的勝利花園一期,群眾在此宜居生活。鄰近碧桂園鳳凰城,和平花園安置小區加快建設,產業園聯新花園安置小區奠基……
“劃出最好的地塊給群眾建安置房,讓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這是江東新區黨委、管委會的莊嚴承諾和自覺行動。
不僅讓群眾住得好,住得安心,教育、醫療、扶貧、新農村建設等各項工作一點也未落下。
今年秋季,江東新區東岸學校、碧桂園學校、園區小學同時開學,增加學位6420個,古竹實驗學校規劃建設加快推進,教育資源和學位供給水平明顯提升。據統計,5年來,江東新區共增加優質學位超萬個。
勠力脫貧攻堅,實施產業、資產扶貧項目550個,截至今年5月底,共脫貧581戶1329人,脫貧率達85.6%。國家基本公共衛生項目考核連續兩年排名全市第一,深河人民醫院加快建設。實現行政村“村村通公交”目標。
掃黑除惡專項斗爭縱深推進,全民禁毒工程扎實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有力實施,新農村建設穩步推進,全區社會保持平安穩定,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斷增強。
組稿:本報記者 黃世軍 特約記者 廖志良 制表:黃劍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