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非法“代理退保”陷阱
“聽說,可全額退保?”小心非法“代理退保”陷阱!為了盡可能多地止損,投保人容易輕信第三方關于高額退保的宣傳,按照第三方要求提供身份證、銀行卡、保險合同等個人重要信息或資料,委托其代為投訴、代理退保。然而某些第三方代理退保,實際上往往利用各種違法手段,借“維權”之名行非法套利之實。為此,今天我們請到了廣東達倫(河源)律師事務所李彥紅律師為我們進行相關普法。
記者:投保人委托第三人非法“代理退保”,有什么風險?
李律師:此處列舉以下四種主要風險:
1. 失去正常保險保障風險。投保人不僅會喪失風險保障,而且在未來再次投保時,可能面臨重新計算等待期、保費上漲甚至被拒保的風險。
2.資金受損或遭受詐騙風險。第三方或是要求投保人支付高額手續費或繳納定金,或是誘導消費者“退舊投新”以賺取傭金,或是利用其所掌握的投保人銀行卡及身份證復印件等截留侵占退保資金,或是誘導投保人參與非法集資等等。
3.個人信息泄露風險。第三方或是采用極端手段騷擾投保人,迫使其配合退保,或是販賣個人信息資料,或是私自用于信用卡套現、小額貸款業務等等。
4.可能涉嫌違法犯罪。“代理退保”往往采取各種非法手段,如誘導教唆投保人編造理由、偽造證據、提供虛假信息進行投訴、舉報或誣告,投保人可能因此參與非法行為。
記者:非法“代理退保”涉嫌構成什么犯罪?
李律師:非法“代理退保”可能涉嫌構成以下五種主要罪名: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詐騙罪、職務侵占罪、敲詐勒索罪、尋釁滋事罪。另外,原銀保監會于2021年7月發布《關于銀行業保險業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有關工作的通知》,該新規首次將“誤導或慫恿保險客戶非正常退保”納入“掃黑除惡”打擊范圍。
以案說法:2023年5月,福建省福州市連江縣人民法院判決6名涉“代理退保”黑產不法人員犯“敲詐勒索罪”,判處拘役5個月(緩期8個月)至有期徒刑3年10個月不等的刑罰,并處罰金。該案涉案人員通過設立信息咨詢公司,雇請員工從事保險代為退保業務,借助微信、抖音等網絡平臺發布“可辦理全額退保”等信息,誘導保險投保人委托該公司進行代理退保,以杜撰、虛增保險公司違規行為的方式編寫投訴信,向監管部門惡意投訴保險公司,導致保險公司損失13萬余元。
(黃欣)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