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鈉鹽、無碘鹽、加碘鹽有什么區別?
鹽,不僅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調味品,也是維持人體正常新陳代謝的重要物質之一。
低鈉鹽、無碘鹽、加碘鹽有什么區別?人們如何科學健康用鹽?在普通食用鹽中,按照主要成分差別來分,有低鈉鹽、加碘鹽、無碘鹽三類。其中,低鈉鹽是以加碘食鹽為基礎,添加一定量氯化鉀(含量約30%)而制成。從減少鹽攝入量的角度來講,低鈉鹽較適合大眾,但腎病患者不能吃。人的血管具有通透性,鈉就像海綿,如果鈉攝入多了,會把水分吸收進入造成水鈉潴留,增加血容量,給血管增加壓力,長期如此,血管的壓力就會越來越大,導致高血壓。因此,在平時的飲食中,可以將普通鹽換為低鈉鹽。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低鈉鹽中含有較多的鉀,腎臟病人尤其是排尿功能出現障礙(例如尿毒癥)的患者,不可以吃低鈉鹽,較多的鉀不能有效排出體外,堆積在體內會造成高血鉀,容易造成心律不齊、心衰竭的危險。
碘缺乏地區,建議使用加碘鹽。日常生活中,人們食用的鹽多為加碘鹽,之所以在食鹽中添加碘,是因為我國曾是碘缺乏病流行嚴重的國家,1996年起開始實施全民食鹽加碘。時至今日,按照中國《食用鹽碘含量》標準,一般人群碘推薦攝入量為120微克/天。每天攝入5克食鹽,烹調損失按20%計算,每天從加碘食鹽中可攝入碘100微克,加上飲水和食物中的碘,則能達到一般人群的需碘量。所以,生活在沿海城市的人群,平時海產品攝入比較多,可以無需選擇加碘食鹽。但如果平時海產品攝入不足,或是碘缺乏地區,則建議使用加碘鹽。
無碘鹽指的是食用鹽中不再額外添加碘化鉀,一般在包裝上可以找到“未加碘”這樣的關鍵字眼。大部分人不適合吃無碘鹽,沿海地區海產品豐富,并不缺碘,可適量食用無碘鹽。另外,甲狀腺功能亢進、甲狀腺炎、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疾病等患者,因治療需要,遵醫囑食用無碘鹽。 (來源:科普中國網 整理:彭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