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引領提質量 立德樹人結碩果
河源中學今年高考特控線上線908人
■學校精心組織的《紅樓夢》專場課本劇大賽,增強了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和趣味性。
■學校領導帶頭上黨課、思政課,注重思想引領,夯實基層堡壘。
■河源中學借助省內名校優質資源,推進高考備考工作。
河源中學良好的備考體系,讓許多學子得以成功沖刺高等學府。
核心提示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立德樹人的成效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學校育人,黨建為魂。河源中學黨委堅持以樹人為核心,以立德為根本,不斷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更新育人理念,把握育人方向,努力探索黨建工作新途徑,全面推進學校黨建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取得累累碩果。
2004年以來,河源中學高考成績一年上一個臺階,學校每年都有優秀學生被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全國知名大學錄取,尤其是2018年以來每年錄取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都在3人以上;已先后成為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廣東工業大學等高等院校的優質生源基地。今年高考,河源中學特控線上線908人,實現了連續第19年大幅增長。
■文/圖 本報記者 劉燁華
河源中學高考再次全線飄紅
據了解,河源中學考生舒暢高考成績總分700分,位列今年物理類考生全省第6名,已填報清華大學新雅書院;潘飄熠高考成績位列歷史類考生全省第73名;安懿在省音樂學類合成總分588分,全省排第12名,中央音樂學院校考音樂學第7名,有望被中央音樂學院錄取;黃靈瑜美術類合成總分569分,有望被中國美術學院錄取;張祺已經被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航空大學錄取,也是河源中學近幾年來第4位被某空軍航空大學錄取的學生。
河源中學今年高考成績高分層人數、整體質量均有明顯提高,位居粵東西北前列。物理類、歷史類全省前100名中,河源中學有3人;全市物理類考生前20名中,河源中學占19人,全市歷史類考生前20名中河源中學校占16人,預估有5人上清華北大線;總分600分以上的有236人,預計上線中山大學人數104人;特控上線(相當于原重點本科)人數908人(今年實際參加高考人數1243人);學校物理類創新班高考總分平均分643.1分,歷史類創新班高考總分平均分593.3分。作為山區市的一所重點中學,面對珠三角眾多名校的激烈競爭,尤其是今年高考數學科難度增大的情況下,能取得如此輝煌成績,是河源中學辦學水平達到新高度的體現,也是河源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的一個縮影。
抓實黨建工作 引領學校發展
3年礪劍,7月揚眉。百年老樹,結出累累碩果。河源中學今年取得學校史上最好的高考成績,這源自于學校百年來的深厚積淀,更離不開一代又一代河中人的初心和堅守。
近幾年來,河源中學努力探索黨建工作新途徑,全面推進學校黨建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該校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抓實思想引領,夯實基層堡壘。一是嚴格落實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黨委“第一議題”“三會一課”、民主生活會等黨內政治生活制度,學校領導班子成員帶頭上黨課、思政課。二是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精心組織實施“百名黨員訪千家、百名黨員幫百生”等為群眾辦實事系列活動。三是持續開展“五聯系五照亮”黨建特色品牌活動,即:一個支部聯系一個年級、照亮一個級組,一名支委聯系一個備課組、照亮一個團隊,一名黨員聯系一個班級、照亮一間教室,一名黨員聯系一名青年教師、照亮一個人生,一名黨員聯系一名貧困學生、照亮一個家庭。四是積極開展黨員“三亮三比”創先爭優活動,即“亮身份、亮形象、亮承諾,比勤快、比滿意(學生滿意度)、比成績”,擦亮黨員的先鋒模范底色。
河源中學黨建工作有血有肉、有聲有色,與教育教學工作有機聯動、深度融合,有力推動學校事業高質量發展。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提升學校核心競爭力
學校的榮譽,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數,而在于它一代又一代人的質量。河源中學的核心工作之一是幫助教師成長、發展,提升學校核心競爭力。
河源中學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升學校核心競爭力。一是實施“黨員領航”工程,安排1名黨員結對聯系1至2名非黨員,實現黨員帶全員,以點帶面,提升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二是實施“藍青工程”,師徒結對幫扶。三是制定“1年站穩講臺、3年嶄露頭角、6年成為骨干教師、10年成為市級名師”的培養機制。四是全力支持老師“走出去”,到省內外名校學習交流,鼓勵支持參加全國各地各類教育培訓、高端教育學術論壇、新高考原創命題大賽等;全力支持老師主持課題研究、成立名師工作室,發表論文、出版著作等。五是感情留人。學校推出了一系列的暖心舉措,極力營造舒適的工作環境和人文環境,讓教職工得到足夠的尊重和關心,找到認同感和歸屬感。
搭建學生活動平臺 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河源中學全力抓好學生學習成績,努力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全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一是學生堅持每天看新聞聯播、新聞周刊,了解時事動態,關注社會生活。二是以國家各類節日為契機開展主題教育,挖掘教材蘊含的思政內容,人人上好思政課,厚植學生家國情懷,與祖國同頻共振。三是每年舉辦“四節”(即科技節、藝術節、體育節、讀書節),開展“五大賽”(即科技類、藝術類、體育類、文學類、學科類)。四是實施社團(共35個)課程化,做到有教師指導、有場地、有內容。五是開展每天“三操”(即課間操、眼保健操、下午跑操)活動,落實“每天1小時體育鍛煉”的要求。六是精心組織市內外研學、勞動實踐等,邀請了華南理工大學徐楓教授上“碳達峰、碳中和”等各類前沿專題講座共8場,緊扣社會脈搏,拓寬學生視野。
為落實新課標新教材的教學理念,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河源中學高一年級在6月15日舉辦了《紅樓夢》專場課本劇大賽。本次課本劇表演的11個節目按照《紅樓夢》的章節順序輪番上演,將小說中的故事通過創意獨到的理解、齊心協力的演繹搬上舞臺,為師生們獻上了一場精彩紛呈的演出。此次課本劇表演是語文課堂的延伸,大大增強了語文學習的有效性和趣味性。
系列活動的開展既豐富校園文化內涵,更促進了學生全方面的成長,學生綜合素質顯著提高。體現在高考方面,除普通類高考成績顯著,音樂、美術、空軍招飛等全面開花結果。
舉全校之力 抓好新高考
2022年是廣東實施“3+1+2”新高考的第2年,對山區考生而言,備考形勢極其嚴峻。河源中學提出以最高標準、最嚴要求、最實舉措全力備戰新高考。一是從嚴管理、精準備考、抓早抓緊抓實。二是加強集體備課,從原來每周一次集體備課調整為每周兩備(先核心備,再集體備)。三是“走出去,請進來”,邀請北京、廣州、深圳九科備考專家分兩輪到校指導師生備考復習,并安排高三老師分期分批到河北、山東、湖南等名校學習取經。四是加強與全國全省名校聯考、聯評、聯研。
未雨綢繆早當先,居安思危謀長遠。2023年起,廣東省將實行新課標和新教材下的新高考,這是一輪全新的高考改革。為更好地應對新高考競爭形勢,河源中學多措并舉,除傳承優秀做法和加大自身研究外,還不斷開拓創新和勇于實踐,如率先借助省內名校優質資源,組織高一、高二年級分別與省內名校進行學業水平質量聯合測評等,以更好地推進新一輪高考備考。河源中學參與佛山市南海區石門中學牽頭組織廣東省中山紀念中學、深圳實驗學校(高中部)、珠海市第一中學、國華紀念中學、湛江市第一中學、佛山市三水區三水中學等8所學校進行的學業水平質量聯合測評。河源中學高二年級充分利用此次聯合測評的機會,多次召開相關專題會議,充分研究新課標、新課程對教學工作的相關內容,經過近2個月的素材研究和教學實踐,圓滿完成此次聯合測評工作。聯合測評結束后,河源中學高二年級充分利用聯考數據,結合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的相關要點,進行全方位的教育評價改革嘗試,分析把握學生學習和教師的教育教學情況,為培養并提高學生綜合素養提供了有效的參考數據。
強化安全責任 打造平安校園
安全工作是學校一切工作的基礎。河源中學牢固樹立“抓預防就是抓安全、除隱患就是保安全、強責任就是保穩定”的理念,全員落實安全工作“一崗雙責”制度。
河源中學強化安全責任,打造平安校園。一是加強師生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增強安全意識,明確安全責任。二是做到“三全”管理,即全員、全方位、全天候的安全管理;落實“四必”安全責任,即上課必檢查、離校必聯系家長、逢會必說安全、逢活動必講安全”。三是積極開展各類活動,加強心理教育培訓,邀請南方醫科大學教授、全國著名心理專家趙靜波博士為行政領導及班主任開展培訓,并為學生舉辦心理講座,舒緩學生學習壓力。此外,安排專人定期排查安全隱患,全力做好疫情及各類傳染病防控,加大對食品衛生、用水用電、消防設備、實驗藥品等監管力度。
通過努力,全體教職工崗位安全意識明顯增強,學校安全管理得到進一步細化,努力形成學校安全工作全員參與、齊抓共管、人人盡職的局面,杜絕各類安全責任事故發生,確保廣大師生員工生命財產安全和學校的安全與穩定。
堅守教育初心,牢記育人使命,踔厲奮發、勇毅前行。河源中學校長吳佑寬表示,在新的起點上,河源中學將繼續在黨建工作、安全管理、教育教學、高考備考、“三新”(即新課標、新教材、新高考)研究、師德師能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后勤保障服務等方面全面發力,深入探索黨建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育人新模式,為河源教育事業發展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