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順利度過開學適應期?
資深心理老師支招
■本報記者 鄒茹玉
春季開學已過兩周,我市各中小學已全面步入教學正軌。從悠閑假期切換到快節奏的校園生活,不少學生面臨身心“重啟”的挑戰。如何幫助學生順利度過開學適應期?記者走訪我市多所中小學發現,各校通過心理講座、特色班會、家校聯動等舉措,構建起多維支持系統。資深心理教師呼吁家校合力,為學生成長構筑“緩沖帶”。
開學綜合征透視:
三大困擾需警惕
市第一中學專職心理老師吳永筱通過自己的教育實踐與調研發現,部分中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開學適應問題。學習上,從假期放松狀態進入緊張學習,面對新知識和難度提升,學生易因擔心成績不佳而焦慮;生活中,假期作息不規律,開學后需重新調整,適應早睡早起,并適應食堂飯菜,易感到疲憊、食欲不佳;人際交往方面,部分同學因假期生活差異,與同學共同話題減少,融入集體困難,產生孤獨感,內向學生尤甚。此外,家長新的目標和期望也會給學生帶來壓力,影響親子關系。
吳永筱舉了七年級學生小佟(化名)的案例:寒假期間,該學生沉溺于手機游戲,作息不規律,開學后經常遲到并出現課堂嗜睡現象。經班主任建議,小佟到心理輔導室接受輔導。吳老師根據小佟的實際情況制定了“游戲限時契約”,并爭取到家長和科任老師的配合,通過多維度的關注、漸進式的調整,兩周后小佟基本恢復了學習節奏。
源城區中英文學校的老師曾淼英也提到,盡管大部分孩子能順利適應新學期,但仍有少數同學出現緊張、煩躁、懶洋洋等情況,主要是寒假結束后生物鐘未能及時調整,難以快速進入學習狀態。
心理調適工具箱:
從“心”破解適應難題
“適度的緊張其實對學生是有益的。”曾淼英表示,適度的緊張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投入度,也有利于學校紀律的管束。針對開學適應期的“水土不服”,學校和老師應如何引導學生應對呢?兩名一線老師共同開出心理處方。
應對學習壓力,吳永筱建議,學生要保持良好心態,積極面對挑戰,按規律作息,制定學習計劃,遇到困難及時請教;家長要理解孩子的壓力,給予情感支持,積極溝通,提供安靜的學習環境,幫助調整作息;學校要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通過活動幫助學生適應,為有需要的學生提供心理輔導。
面對人際交往問題,吳永筱建議學生主動參與活動,與同學微笑、打招呼,分享假期見聞,尊重他人、樂于助人。發生矛盾時學會換位思考,積極溝通。還可觀察他人的相處方式或閱讀相關書籍以提升社交技能。
曾淼英認為,開學前幾周的班會課是進行開學動員及心理調適輔導的最佳時機。今年新學期,曾淼英的班上轉來了兩名新同學,小女孩初來乍到,對新環境感到陌生。曾淼英借助班會課組織了一場“歡迎新伙伴”的活動,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讓新同學和其他學生共同完成任務,制定班集體和個人目標。還讓孩子們寫下新學期的愿望,通過制定學期計劃,新同學在這樣的氛圍中逐漸打開心扉,融入集體。
家校合力:
為學生成長構筑“緩沖帶”
據了解,我市各中小學校均十分重視心理健康教育,通過思政第一課、心理主題班會、家長工作坊、同伴支持系統等創新方式,幫助學生順利度過開學適應期。例如市第一小學日前舉辦主題為《靈蛇舞動啟新程,哪吒精神伴成長》的心理調適講座,將蛇年寓意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引導學生從情緒管理、學習規劃和自我成長三方面進行調適。該校專職心理教師曾惠青還教學生用“接受各種情緒”等方法調節負面情緒,用“降低啟動難度”等方法讓學習更有趣,激勵學生突破自我。
“開學適應期是學生成長中的一部分,既是挑戰亦是成長契機。”吳永筱認為,面對學習壓力和人際問題,學生需要積極調整心態,提升應對能力。同時,家長和學校也應給予支持和引導,多方攜手,為學生成長構筑“緩沖帶”。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