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吟入木滲三毫
——葉碧權作品集《金秋的天籟》序
■我市作家、詩人葉碧權的作品集《金秋的天籟》由中國書籍出版社出版發行。
■羅志勇
我和葉碧權認識,大約是10年前在市作家協會組織的一次采風活動上,之后僅僅見過幾面。近兩年來,由于工作關系,我們經常在一起,因此,對他有了進一步的了解。與其他同時代的作家相比,葉碧權有意識地進行創作的時間不是很長,并且是從創作舊體詩詞入手的。最近,捧讀他準備出版的書稿,我能夠感受到他對生活的熱愛與對寫作的真誠。綜合起來,他的作品有以下三個特點。
首先是主題思想鮮明。葉碧權的文學作品,大都是以歌頌黨、歌頌社會主義、歌頌祖國的大好河山、弘揚真善美作為主題,體現了作者對黨、對祖國、對人民的熱愛之情,展現了作者豐富細膩的內心世界,繼承了中國歷代文人愛國愛家的優良傳統。如“百載錘鐮磨礪鋒,初心不變為農工。紅星普照全球日,朗朗人間樂大同。”(《中國共產黨建黨 100周年感懷》)謳歌我們黨為了祖國的富強和人民的幸福所經過的奮斗歷程,展現了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向往,給人以力量與光明。“東方日出滿天紅,七十華年苦練功。奮起揚帆中國夢,融和富樂正興隆。”(《祖國頌》)則是歌頌新中國成立 70 年來全黨全國人民萬眾一心的奮斗歷程和取得的偉大成就,讀過之后令人鼓舞,催人振奮。“使命戍高原,冰山雪地屯。挺軀攔賊寇,碧血染昆侖。”(《詠加勒萬河谷英烈》),應該是作者從報上得知駐守在邊境地區喀喇昆侖高原深處的加勒萬河谷上,我英雄的邊防官兵在外軍越線尋釁滋事的過程中,與對手殊死搏斗,直至壯烈犧牲的英雄事跡之后所創作的,謳歌了我人民軍隊為了保衛祖國,英勇無畏、不怕犧牲的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讀過之后,令人肅然起敬,深受鼓舞,獲得教育。“佇水潔馨開,觀音一座臺。虔誠隨佛道,寡欲少塵埃。”(《蓮》),通過對蓮的贊頌,以蓮寓人,“寡欲少塵埃”一句,道出了做人不可多“欲”、不可貪“欲”,只有清心寡“欲”才能遠離“塵埃”,可謂直指世道人心。主題思想是文章的靈魂,主題思想的確立是決定一篇文章、一首詩歌成敗的關鍵。一般而言,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但凡主題思想能夠從廣大人民的利益出發,立志高遠、催人向上、勸人從善的作品,必然得到人民的喜愛,也必然能夠鼓舞人民,振奮人心,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這一些都屬于正能量的精神產品。葉碧權的諸多作品都努力去爭取做到這一點。
其次是著筆直抒胸臆。文學創作的手法很多,沒有高低拙劣之分,采用什么樣的手法是由作者的性格個性、學識修養和個人喜好所決定的,同時還受作者寫作的內容、涉及的生活領域、地域等要素所決定的。從性格特征來看,葉碧權是一個直爽的人,快人快語,有什么話似乎總是藏不住,平時聊天正義感爆棚,大有如鯁在喉,不吐不快,這可能與他的大部分詩作都采用了直抒胸臆的創作手法有關。由此可見,“文如其人”用在他的身上,可算是恰如其分了。如“清風幾縷過陂塘,扇動春山試綠妝。陌上聲聲耕喝調,煙村裊裊沐朝陽。”(《鄉村即景》)“驚聞冠毒襲江城,誰遏妖魔亂縱橫?耄耋華佗征戰后,奉還中夏一天晴。”(《欣聞鐘南山院士掛帥出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這是最為直接的正面抒懷之作,直接說出了作者的心中感慨,道出了作者對鄉村生活的向往和對鐘南山院士的崇敬之情,是作者感情的直接外露。“甘泉一口正能量,勵我前行再起航。”(《登高》)以“正能量礦泉水”入詩,以正能量礦泉水對疲勞之軀的能量補充,來隱喻“正能量”的思想對人們在前進道路上的重要性,足顯作者之機智。“八角樓前清水河,風吹稻上起青波。長亭歇腳遇村嫗,獻唱自編新贊歌。”(《游康禾鎮仙坑村》)以村嫗之口道出了作者的贊美之意,雖然不是作者親口說出,卻又勝過作者親口所說,贊頌之人不過是轉了一個彎,由“我之說”轉到了“村嫗之說”,其實是“眾人之說”或“普通老百姓之說”,其中之贊頌便有了“普遍”之意,雖然如此,這種手法也仍然屬于直抒胸臆的范疇之內。他的新詩和敘事散文,基本上采用的都是直抒胸臆的創作手法。
最后是語言樸實無華。樸素無華的語言與作者所要表現的主題思想是相互契合的。如“秋風撲面涼,父母囑添裝。此已如斯事,登高思憶長。”(《己亥重陽》),樸素的語言,樸素的感情,襯托了作者對父母親的無限思念,寓意深長。又如“苦短人生何必爭,蕓蕓陌客伴相行。奔馳路上有風雨,拔去浮云日日晴。”(《遣懷》)樸素的道理,娓娓道來的樸素語言,如細雨潤物,無聲無息。再如“只要心懷真與善,人間處處是蓬萊。”(《菩提樹》)“金牌得失常心態,賽出豪情氣度來。”(《奧運風采》)“汗水澆淋街角處,凡塵掃凈一城新。”(《詠環衛工人》),這些語言都具有很強的口語化傾向,同時又揭示了生活的哲理與真諦。其實,無論是樸素的語言,還是華麗的辭藻,無論是淺顯直白,還是意境幽深,同樣沒有高低拙劣之分,只要能夠更好地表達出作者所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便是好文好詩,就像李白的《靜夜思》和他的《蜀道難》《清平調》(云想衣裳花想容)等不同風格的作品一樣,不論它們的語言有多大的差異與不同,但它們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都能夠很好地表達出來,引起人們巨大的共鳴,因而,它們都不失為優秀的文學作品。因為,只要能夠達到目的,運用什么手段都已經不重要了,手段不過是達到目的的工具而已,文學創作同樣遵循這個生活的原理。
當然,在葉碧權的詩文中,也不乏一些警句佳言,以及一些意境幽深的詩句,如“細雨朦朧濕草芽,荒郊幾處杜鵑花。黃鸝谷里親昵唱,羞澀春山披綠紗。”(《春山即景》),此詩頗得中國古典詩詞之韻味。“青山做伴遠囂市,澗水為朋系佛壇。”(《禪》)“古邑騷人筆似刀,詩吟入木滲三毫。”(《無題》)“流煙淡雅傳姿韻,鐵漢柔情付幅中。”(《題龐福海恩師書法作品》),等等。希望葉碧權在今后的文學創作道路上,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創作出無愧于時代的優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