畬鄉(xiāng)年味
■劉卓云
我第一次在畬鄉(xiāng)雙田村過春節(jié)。發(fā)現(xiàn)畬鄉(xiāng)的年味與中原地區(qū)、邊疆地區(qū)大有不同,讓我印象最深刻的莫過于祭祖了。
雙田,是廣東省的一個畬族村,屬于東源縣新港鎮(zhèn)管轄,地處萬綠湖邊。這里也是客家地區(qū),當(dāng)?shù)厝艘话闶褂每图艺Z言交流,所謂“寧賣祖宗田,不忘祖宗言”。
客家方言里,祭祖就叫做“曬酒”。
“曬酒”儀式是在除夕。這一天,婆婆早早就忙著安排殺雞、煮肉,說要去“曬酒”。上午十點左右,午飯已上桌,婆婆招呼家里人吃飯。
六歲的小女兒喊著:“那我們不吃早餐了呀!我們吃的是早午飯嗎?”
“對、對。”我應(yīng)和著她,讓她乖乖吃飯。
也許是因為第一年一大家人回村里過年,除夕的上午家里也來了不少親友,婆婆一邊忙著準(zhǔn)備“曬酒”,一邊張羅著接待親友,我們幾個幫忙端茶倒水,小孩子們在門外瘋玩,騎車、玩沙、輪滑……客人帶著孩子們回家后,婆婆又開始張羅了,繼續(xù)在兩個竹筐里放好“曬酒”用的祭品。
下午三點左右,公公挑著兩個籮筐,一家大小十幾人跟在后面前去祭祖。第一站來到了附近一處叫做“神供”的地方,已經(jīng)有人在祭拜了,我們便排隊等候。祭拜時,先放鞭炮,鞭炮響過兩次之后,公公婆婆把祭品擺好,倒上三杯白酒,點燭、燒香、燒紙錢、放鞭炮,而后行禮祭拜。
伴著孩子們急切的腳步,我們來到了藍氏宗祠。在祠堂的大門上寫著“汝南世澤”的大字,在祠堂中的姓氏來源中亦有“汝南郡”的字樣,這也印證了客家人是自中原遷徙到此處的。大家陸陸續(xù)續(xù)進了祠堂,依舊是公公婆婆在前面張羅,倒酒、點燭、燒香、放鞭炮,最后大家一起行禮。
從祠堂出來,孩子又催促我快點跟上,這次我們來到了祭拜“伯公伯婆”的小廟前。“公公公十分公道,婆婆婆一片婆心”,廟前的一副對聯(lián)十分工整,意蘊豐富。公公婆婆再去擺祭品,因為廟內(nèi)狹小,又有其他人來祭拜,我們只在廟門外放了鞭炮,行了禮。至此,今天的“曬酒”算是結(jié)束了。再看廟外,鞭炮屑已鋪滿了一地,紅紅火火的一片。
暖陽擁抱著這個畬族村落,家家戶戶都在準(zhǔn)備著年夜飯了。我們慢慢悠悠地走過柏油路、路過古井公園、穿過布滿石頭的挑水巷,回到家中。
吃了年夜飯,過了拜年發(fā)紅包的初一,又到了要去“曬酒”的大年初二。這日大清早,婆婆就把我們喊起來。“咚咚鏘,咚咚鏘……”一陣鑼鼓的喧鬧聲讓村子變得熱鬧起來,眾多在市區(qū)居住的人都趕回老家來“曬酒”了。舞獅的隊伍歡騰地舞著,人們都喜氣洋洋。年邁的爺爺奶奶們、穿著時尚的年輕的少男少女們、喜氣洋洋的孩子們……“曬酒”的隊伍一群接著一群,鞭炮鋪滿了祠堂前的空地。我戴了口罩,鞭炮濃郁的味道仍直竄進我的鼻子,人們在祠堂里祈愿一年的平安喜樂。在祭拜“伯公伯婆”的廟里,燭火也燒得極旺,我們和先前一樣,行禮完畢后,“曬酒”儀式結(jié)束了。
熱熱鬧鬧的“曬酒”儀式給畬鄉(xiāng)的人們帶來了新一年的企盼和祝福,在聲聲鞭炮和縷縷香火中一代代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