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上有書忘夜長
■甘武進
有段時間,面對生活的壓力我曾長夜難眠。那是種很不美妙的體驗。我獨自一人枯坐在房間里,無所適從。心煩意亂之際,躺在床上,看著屋頂上的天花板發呆,眼睛久久閉不上,腦海里思緒亂飛,為生計、為家人、為前路……我知道,這不是辦法,那也不是我該有的樣子與狀態,我得改變。
夜深人靜時,我倚在床頭,捧起一本書來,輕輕打開,靜靜品味。雖然開始的過程很勉強,有種強迫的意味,但我時刻提醒自己,必須堅持。就這樣,我翻開書頁,開始了我的讀書時間。在書中,我穿過長安城的月光,踏過宮門紅墻,聽到李白“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的豪言放歌,也感受到了他“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孤獨之情。
姑蘇寒山寺外,張繼的羈旅之思引起多少文人墨客的共鳴?當然,還有獨屬李商隱的“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少年得志的王勃,因為年少,不懂潛規則,揮揮灑灑寫下了傳世杰作《滕王閣序》。賀知章的《詠柳》讓人們一直傳誦。這位自稱狂客的朝廷大員告老還鄉時,并沒有衣錦還鄉,大作聲勢,“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可見這位須發蒼蒼的老人是多么的和藹可親啊!
我聆聽千年前的宋詞,蕩滌內心的浮躁與喧嘩。“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離愁別恨,纏綿悱惻,卻也多姿多彩;“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英雄氣短,兒女情長,金戈鐵馬……或豪放、或婉約與悲壯,讓我感慨萬端。
那些詩人彰顯著不同的個性,從悠遠的作品中走來,那是自由靈魂的飛揚,是真實生命的敞亮。當他們隨著時間的流逝離我越來越遠時,我卻越來越清晰地看到那個時代的浪漫與瀟灑,自信與豪放,甚至清晰地聽到只能屬于那個時代的人的笑聲與哭聲……那些文字慰藉著我的心靈,讓我擁有了擺脫世俗羈絆的勇氣與信心。我開始相信自己,能夠把生活的壓力轉化為動力,將枯燥乏味的日子化為令人愉悅的時光。
枕上有書忘夜長。在書中,我凈化心靈,收獲溫暖,找到前行的力量。生活很具體,幸福不抽象,命運就掌握在自己手中。歷史不會重演,時光不可倒流,生活仍要繼續,我需要的是經驗或教訓,選準自己要走的路,邁開步就要義無反顧。相信自己,我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慢慢變成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