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如烈火燃燒
——讀王蒙中篇小說集《霞滿天》
王蒙是中國當代文學史上一位風格獨特且富有個人魅力的作家,又是新中國政治、經濟、文化變遷的在場者和見證者。他19歲開始創作《青春萬歲》,將自身的生命激情融入寫作,至今筆耕不輟推出新作《霞滿天》(花城出版社2023年3月出版)。他一如既往地以“狂歡”去闡釋生命的激情,關注生命存在的可能超越。他以文學負擔著生命之重,展示忍耐與榮耀,綻放璀璨的生命光芒。中篇小說集《霞滿天》是他燃燒的生命,燃燒的詩意青春,燃燒的情懷擔當,燃燒的亮晶晶日子。
生命激情的噴發使王蒙愛生活勝過愛自己,形成具有獨特魅力的生命美學。生活本身有它的力量、它的格局、它的美好、它的花樣翻新,你難道能不愛它嗎?他把生活看成一種不斷創造的審美享受過程。以往我認為,他從1949年離開學校、專職從事各級青年團工作開始,在匯入社會群體和時代的洪流中,盡情發揮他的激情、理想和才能,使庸常的人生充滿了青春浪漫氣息。事實上,在他上小學時,“從街上男女大學生身上就看到了急迫與不安,感受到了人生最大的痛苦和冤枉,是徒然等待”,在成長中一肚子的青春煩惱與火熱、詩情與故事、大智與大言、大心與大膽還沒有釋放出來。這種對生活的態度是追求生命美的基本實踐。自己不再是原來的自身,實現了自身的永遠更新,“人生奮力拼八面,不可空空走一回”。王蒙深刻地感受到了社會與生活形式、生命存在關系的吊詭之處。人要實現生命的存在,就要以某種方式“進入真理”。因為真理裹著堅硬的外殼,逼迫我們接受并進行改變、轉化和移位。這在美學層面上揭示出在現實掙扎中生命主體的張力。人應該怎樣活著?是順從現實甘于循規蹈矩,還是逃離現實的控制勇于離經叛道?王蒙選擇了后者,他要打破現實的教條,恢復生命的活力,把現實從一種自洽式的理性活動變為生命活動的一部分,把生命主體從現實困境中拯救出來。
王蒙的作品以生命活動的絕對價值來點燃奮爭的火焰。小說《霞滿天》構造了一個極富生命力和潛力的精神系統,其最終關注人的生命,但這種關注不是簡單的生靈嗟嘆,而是深入到生命的深層。文中的76歲教授蔡霞說:“我明白了人生的某些好與壞,生與死,成與敗……一旦發生,就是絕對,就是必然,就是宿命,就是無暇張嘴咀嚼無暇思考拿主意……生活呀,你敢荒唐,我就敢堅決,你能狠毒,我就能消化排泄。”奮斗讓每個生命看到了人類有限生命的挑戰。蔡霞在極光里看到了“堅強”兩個大字,既然不怕活一輩子,就只有堅強二字。堅強是以生命存在的方式在提升,使人不再用現實生命的眼光和存在方式置身生命世界,而是用高于生命的真實超越,推動生命進行選擇、走向無限。蔡霞一直在“霞滿天”的寶塔里起舞,一天沒起舞,便覺得辜負了人生。這是風度與聰敏,良好教育與自信,飽經滄桑與活力堅韌的體現。自我即是自我,這是一種積極態度,在痛苦、無助、孤獨、頹廢、絕望中沒必要去逃避,而是勇敢置身其中承受苦楚,使人格和操守得到考驗、達到崇高。陽光越是強烈的地方,陰影就越深邃。收錄書中的小說《生死戀》里,單立紅大眼睛閃閃透亮,前額顯示出智力與倔強,全身都是力氣與機靈,不但幫助二寶家吃上熱乎飯,還借助父親支持給大院各家帶來了土暖氣和水龍頭。她是蘇家的小天使、大院的陽光。她純樸、坦誠、熱情、細膩,對二寶的愛溢于言表。二寶死后,立紅向中美兩地親友以最正規的方式宣布與二寶復婚。
文學是生命的形而上活動,凝結著人類生命思考和個體生命的存在。熱愛生命,謳歌生命,關注生命激情,是王蒙在新的維度上體悟、探尋生命狀態及其精神內質的表現。小說集《霞滿天》已不再苛求人的生存環境,轉而關注生命本身,活著就有愛,活著就有情,活著就有戲,活著就有天空和太陽……這是最大限度地走進生活,感受生命的豐富,燃燒生命的激情,獲得生命的榮耀。
(作者:李雪 來源:《 光明日報 》)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