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植物相親
■章銅勝
我的性格偏向于靜,當同年的伙伴在一起游戲的時候,我更愿意一個人靜靜地待在旁邊,看著他們玩得開心的樣子。有時,也會默默地望向遠方,不是失落,是想尋找屬于自己的樂趣。去看村東的河水在太陽下閃著銀白的光,看遠處連綿的綠色樹影,看風吹動腳邊的一株野草,或是盯著一片葉子,仔細地端詳,看陽光穿透樹葉,黃黃的綠色里竟有著那樣清晰的葉脈。
晚上,回到家里,我也會用手遮住手電筒的亮光,看自己的小手被映得通紅的樣子,透過那些粉粉紅紅的光影,會看見自己清晰的掌紋和血管,也如葉子的脈紋。我想,自己會不會也是一株植物,是由一粒種子萌發生長成的植物,隨風飄到了這個村莊,是父母收養了我。這樣奇怪的想法,在那段迷茫的時光里,讓我有些不開心。
莫名尋找,注定不會有答案,因為原本就沒有答案可尋,而我在自尋煩惱之余,卻與植物有了一份相知的親近。知道自己不可能是一株植物,心里還是有一些羨慕植物的安靜,喜歡和植物親近。漸漸知道,那些草葉、花兒、樹枝在風中搖曳的快樂,通常是默然無聲的。從它們身體邊緣滴落的露珠,也是輕聲無語的。它們的萌芽、生葉、開花、結果、落葉、枯萎,也都在靜靜默默地進行。它們那樣低眉安靜,卻給了我們那么多美好的感受。
植物的生長,好像除了季候、天氣之類的因素,與外界的環境、與人的關愛與否沒有多大的關系。你多看它一眼,它不會因此而高興起來,在你的面前表現得更好;你對它不管不顧,它也不會因此而感到失落,從此一蹶不振。我相信,每一株植物都有著自己的本心,在它的內心一定有一些可愛的東西在,這些可愛的東西源于它的種子,它們一直堅持源于生命的初心。
我與植物有著特別的親近。幼時,去十里之外的外公家,是把沿途的大樹記熟了,才敢一個人去。那些終年生長在村邊、塘埂上、山腳的棠梨、楓楊、榆樹,成了我的路標,我從一棵大樹走向另一棵大樹,一步步走到外公的家,我為自己發現這樣的目標和方向竊喜過。后來,整日忙碌,曾經讓我的內心無所適從,如幼時獨自出門,有迷路在途時的慌張。當我再次回首,看一叢草生、一片花開、一枚葉落、一株樹榮的時候,會心生感慨,原來那些可親的植物一直都陪伴在我的身邊,它們仍是不變的靜默,等你以同樣安靜、認真的心情去看看它、發現它。你會發現,那些植物的生命過程,與你何其相似,你會驚嘆它們生命的堅韌和頑強,足可師法,讓你從中找到更多的人生感悟。
當你刻意和植物保持一種親近的距離時,你會發現植物也如一位長髯儒者,你會在它們的生長和榮枯中體悟到更多、更具內涵的人生智慧,你會學著用植物的品格和生活的方式,靜靜地思索、充實自己的人生,你會收獲更多的快樂與滿足。
春天,是可以和植物好好相處,一起欣欣向榮的季節。而在秋天里,你會發現更多關于一株植物的秘密,它和生命有關,甚至可以說它們在以自己的方式為你詮釋生命的意義所在。一個人學會了與一株植物相處,或者說是與植物相親,是一件無比美好的事情。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