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平淡淡才是真
——淺議崔民小小說寫作的認知和追求
■陳振昌
我們常常用驚喜來表達突然而至的喜悅。這喜悅是相對于平凡的日子、波瀾不驚的事物的。驚喜,人們都渴望降臨,渴望擁有。人的一生,驚喜也總是有的;但不常有,有人多些,有人少些。生活的經(jīng)歷告訴我們,我們過日子,閱歲月,平平淡淡才是真,油鹽醬醋度年華。哪來那么多的驚喜?守株待兔是愚人的夢幻。
三句話不離本行,把這聯(lián)系到我們的小小說寫作吧。有人喜歡跌宕起伏,曲折離奇,懸念迭出;也有人喜歡平平常常,淡泊明志,清淺池塘。讀者哩,也一樣,蘿卜青菜,各有所愛。
最近讀書,讀到了崔民的幾篇小小說,很明顯地感覺到,崔民的小小說寫作,不是“隨遇而安”、想到什么寫什么的。他是有自己的小小說寫作的認知和追求的。這個認知和追求,就是平平淡淡才是真。即是我們常說的樸實的風格。或許會有朋友說,樸實的生活隨處可見,素材擷取容易,文字要求也不高,相對于情節(jié)曲折離奇的小小說寫作,來得容易和輕松。朋友,錯了,我不贊同你的說法,寫作的容易與輕松,自如行走,不是題材決定的,決定的因素是你的生活體驗,寫作技巧;有真體驗,有真技巧,你就必然自如靈巧,反之就羈絆,就艱難。崔民的這幾個作品,寫的都是凡人瑣事,沒有故意著裝,沒有精心打扮,都是以素顏示人,可是,都寫出了平凡中的不凡;我們知道,平凡不是目的,我們不能一竿子平凡插到底,于平凡中見異見奇才是真功夫。這個“見異見奇”,不是刻意的,是自然的,或者說是匠心獨運的。它就是作品的亮點,作品的內(nèi)涵,是極不容易做到的。
《駛向黑土地的火車》(載2024年3月13日《文藝報》)講述的是一個平常的故事,作品中的曲亮,是平常故事中一個平凡的人。即便講述曲亮大學畢業(yè)后志愿回老家去耕耘黑土地,種玉米,研究出黑玉米食品的新品種,他也還是凡人。因為這樣的有志者太多了,不稀罕。那么,不凡在哪呢?凡中見異又在哪兒?答:在于“感情”二字。曲亮是“我”大學寢室中的同學,他在同寢室的四位同學中最是少言寡語的,近乎“木訥”。可是,就是這么一個近乎木訥的人,卻是重情重義,在畢業(yè)告別小范圍聚會的宴席上,平時少言寡語的他成了話癆。在火車上相遇,他遇見闊別已久的老同學“我”時,熱情似火……這些細節(jié),塑造出了一個有血有肉的鮮明形象,一箭雙雕,他回老家務農(nóng)的志向是有底氣的,是有本之木,有源之水,顯得真實可信,令人敬佩。還得指出,列車是小小說的典型環(huán)境,典型環(huán)境的故事設置和人物活動,恰到好處,起到了很具典型性的介入和烘托的作用,相輔相成。
《我的老鄉(xiāng)叫杰森》(原發(fā)《當代人》2023年第8期;《傳奇?zhèn)饔浳膶W選刊》等多家雜志轉載)同樣是一篇凡人瑣事的作品。從內(nèi)容上看,杰森理發(fā),追求手藝高超,希望能得到明星認可,為明星理一回發(fā),這樣一個心愿,這樣一個理想,很符合手藝人的心理和追求。這讓我想起魯迅先生的《一件小事》。在這里,崔民的世界觀價值觀與魯迅先生對草根人物的定位是相通的、一致的,崔民認為這個杰森的愿望與追求無可厚非,把他寫得很淳樸很敦厚很可愛。他寫了杰森的苦苦追求不可得,寫了他的堅韌不拔、毫不氣餒,寫了他的愿望終于得以實現(xiàn),不僅實現(xiàn)了為明星理發(fā),而且還讓眾多明星捧月般光顧他的理發(fā)店,實現(xiàn)了意料不到的反轉。
《老許同志》(原載2022年8期《北方文學》,《小說選刊》2022年12期轉載)、《綠皮火車往前跑》(原載《荷風》,《作家文摘》2023年8月25日轉載),這兩篇作品,一如既往,平民做主角,瑣事為素材,體現(xiàn)了崔民對小小說寫作的認知和價值觀不懈的努力和追求,這勁頭和毅力,活脫脫咬住青山不放松的北方漢子的形象。《作家文摘》與《小說選刊》都是國家級報刊,選載上它們,就是對崔民寫作信念的最強有力的呵護和支持。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