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源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強基礎、補短板
推動衛生健康事業步入高質量發展軌道
■東源縣人民醫院在今年7月成功摘取“二級甲等綜合醫院”牌匾。
■正在建設的東源縣醫共體健康產業園
■東源縣婦幼保健院新院首期工程現已完成建設
■富有畬族建筑特色的東源縣葉潭鎮半埔村衛生站
■東源縣中醫院新建的中醫專科綜合大樓
核心提示
8月26日,東源縣人民醫院二級甲等綜合醫院正式揭牌,這是東源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一件大喜事,也是東源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的一個縮影,不僅結束了東源沒有二級甲等綜合醫院的歷史,也標志著東源以緊密型縣域醫共體為抓手推進衛生強縣和健康東源戰略已落地見效。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近年來,東源縣委、縣政府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牢固樹立大衛生、大健康理念,推動實施健康東源戰略,充分發揮縣委的領導作用和政府的統籌作用,不斷優化醫療資源配置,以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為目標,以人才為核心、以改革為驅動,以基建為依托、以信息化為載體、以醫防融合為方向,進一步補齊醫療衛生人才和突發公共衛生應急短板,推動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有力提升了全縣醫療衛生整體服務能力和水平,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策劃:張松新
■統籌:李成東 張小龍 曾科
■組稿:本報記者 李成東 田清秀
特約記者 藍天明
通訊員 潘曉燕
■攝影:本報記者 楊堅
堅持“強基層”,持續夯實醫療衛生基礎
受行政區域變更、經濟基礎薄弱等因素制約,東源縣衛生事業發展滯后,到2017年底全縣還沒有一家二級甲等綜合醫院。為了讓老百姓在家門口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東源縣委、縣政府急群眾之所急,啟動東源縣人民醫院創建二級甲等綜合醫院工程,以提升縣人民醫院龍頭作用。2017年9月,正式啟動建設縣人民醫院新院(東源縣醫共體總醫院),新院及醫共體總醫院共投資4.6億元,2020年12月30日整體搬遷啟用,總建筑面積約4.6萬平方米,設置床位數535張,是一家集臨床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為一體的二級綜合性醫院。經過幾年努力,東源縣人民醫院二級甲等綜合醫院近日正式揭牌,結束了東源縣沒有二級甲等綜合醫院的歷史,為東源縣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同時,東源縣投入2100萬元在縣人民醫院新院一并建設了縣120急救指揮中心,按照縣級急救系統標準建設,建于縣人民醫院新院急診樓五樓內,建筑面積500平方米,含指揮中心、急救體系及配置相應急救設施設備,現已基本完成建設并初步投入使用,完成投資1607萬元,正在實施互聯互通、信息化建設等。
近年來,東源縣委、縣政府堅持強基礎、補短板的原則,通過采取建設醫共體健康產業園等一系列切實有效的舉措,持續夯實醫療衛生基礎,著力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和水平,努力為群眾提供優質方便就近的醫療服務。
建設醫共體健康產業園,打造基層衛生醫療新高地。結合燈塔盆地農高區建設,東源縣委、縣政府決定在燈塔盆地建設東源縣醫共體健康產業園,以“健康+文教”為主導產業,打造基層衛生醫療新高地。產業園首期建設“兩院”“兩校”及配套工程,占地面積約1004畝,總投資約20億元。其中,一是建設農高區中心醫院(即東源縣第三人民醫院),按三級乙等綜合醫院標準建設,設置床位500張,總投資6.3億元;二是建設縣精神專科醫院,按二級甲等專科醫院標準建設,設置床位300張,總投資2.5億元;三是建設縣衛生職業技術學校,規劃設置200個教學班,1萬個學位,總投資約9.8億元;四是配套建設產業園市政工程,建設醫院生活區及園區發展配套工程等,總投資約0.72億元。目前,縣醫共體健康產業園首期正在實施主體建設,其中縣精神專科醫院已進入室內裝修和設施設備采購階段,完成投資1.3億元,預計今年底完成建設任務并投入使用;縣第三人民醫院完成主體結構7層建設,完成投資1.26億元;縣衛生職業技術學校正在實施結構基礎建設,完成投資(工程預付支出)2.1億元,預計明年底完成建設。
據悉,東源縣將把縣醫共體健康產業園建成醫療衛生產業發展集群,打造成全省基層衛生醫療事業的新高地,成為地區產業發展標桿,推動東源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
加大投入提高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服務能力。一是提升縣中醫院綜合服務能力。2020年,東源縣投資1.4億元推動縣中醫院中醫專科綜合樓建設,現正在實施室內裝修和設備配置,完成投資1.1億元,中醫專科綜合樓預計今年底投入使用。二是提升縣婦幼保健院綜合服務能力。縣婦幼保健院新院一期項目,按照二甲婦幼保健醫院標準建設,設置床位150張,占地面積6500平方米,建筑面積1.5萬平方米,投資0.82億元,現已完成建設,部分投入使用。縣婦幼保健院附屬配套工程建設項目,含特殊科室裝修、醫療設備、信息化建設、辦公家具家電配套設施、舊樓改造等,投資1.11億元,預計今年底完成建設并投入使用。這2個項目總投資約1.93億元,已完成投資0.8億元。
與此同時,東源縣大力推動醫療衛生優質資源下沉,改善基層群眾看病就醫環境。一是投資1.94億元,升級建設船塘中心衛生院為縣第二人民醫院。二是持續投入2億元,完成全縣21個鄉鎮衛生院標準化建設。三是投入約5000萬元,全覆蓋完成全縣258間村衛生站公建規范化建設,鎮(村)衛生院(站)標準化建設實現全覆蓋。
搶抓“第一資源”,補齊醫療衛生人才短板
人才是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第一資源。東源縣非常注重醫療衛生領域的人才引進和人才隊伍能力教育培訓提升。一是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堅持正確用人導向,以德為先、以績為準,2020年完成對全縣公立醫院、鄉鎮衛生院領導班子交流調整優化。縣級公立醫院共交流調整7人;鄉鎮衛生院共異地交流正職18人、副職33人,新提拔正職6人、副職10人,極大提升了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整體活力,營造了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環境;二是通過公開招聘的方式,引進高學歷人才擔任縣人民醫院院長;三是在縣人民醫院新院建設專家后勤樓,制定醫護人才引育方案,多措并舉努力引進高層次和急需崗位人才;四是加強醫護人才隊伍培養教育,近兩年東源縣醫療衛生系統新增正高職稱6人、副高職稱86人,現有正高職稱15人、副高職稱106人;五是制定《東源縣醫療衛生人才引育的若干措施》,并已提交縣委組織部門審核,明確了醫療衛生人才的范圍、引進計劃和方式,完善了醫療衛生人才的培養和激勵機制,進一步優化人才發展環境,建設一支具有較強競爭力、善于推動衛健改革與發展的醫療衛生人才隊伍。
據統計,近兩年,東源縣共培養報到訂單定向醫學生12名;縣人民醫院新院2021年共引進12名高水平、高職稱、高學歷人才,充實了醫院各臨床科室人才骨干,提升醫療服務能力;深圳市人民醫院12名研究生以上學歷中級職稱醫師長期駐點組團式幫扶東源縣人民醫院,并選派1名副高專家到東源縣人民醫院掛職副院長幫扶指導,通過傳、幫、帶提升東源縣人民醫院的醫療服務能力。
在注重人才引進和培養提升的同時,東源縣以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為契機,按照“醫共體建設攻堅年”活動工作要求,以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為抓手,打造三大公立醫院特色科室,全面提升三大公立醫院綜合服務能力。同時深入開展“醫療機構綜合能力提升”專項行動,持續改進醫療衛生服務質量、優化診療流程、改善群眾就醫體驗,建立健全滿意度管理制度,及時發現患者和醫務人員關心、關注的焦點、熱點、難點問題,采取有針對性措施加以解決,改進服務方式,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全面提升醫療衛生服務能力。
據了解,東源縣基本公共衛生服務2019年度、2020年度績效考核從以往的倒數第一、第二名升至全市五縣兩區第二名,2021年更是取得了全市第一的好成績。
牢牢把握契機,補齊公共衛生應急短板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了公共衛生、醫療應急物資等領域的短板。對此,近年來,東源縣結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要求,進一步補齊公共衛生應急等領域的短板。一是今年3月5日,東源縣依托“八大規模”疫情應急處置方案,成功處置一起疫情應急事件,實現了社會面“零傳播”。這也是2020年至今,東源縣成功處置的第3例新冠肺炎疫情陽性病例,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二是規范建設了發熱診室和預防接種安全體系。東源縣委、縣政府嚴格按照省、市的標準和要求,建成發熱門診2個、發熱診室22個;建成預防接種門診23個、成人接種門診2個、犬傷門診24個、產科接種門診6個。三是加強核酸檢測能力體系建設,現階段東源24小時檢測能力共1.44萬管,其中縣疾控中心1800管,縣人民醫院3600管,縣中醫院3600管,縣婦幼保健院核酸檢測方艙實驗室(一期)5400管;縣婦幼保健院核酸檢測方艙實驗室二期正在建設中,建成后新增5400管,共1.08萬管。四是于2021年投資2600萬元,推進縣疾控中心1500平方米的微生物生化實驗室建設,提升了實驗室檢測技術能力,得到了省、市疾控中心專家的高度評價。五是在縣人民醫院新院建設獨立感染樓,設施設備較為完備。
接下來,東源縣將進一步優化整合醫療服務體系,擴大優質醫療衛生資源供給,努力為群眾提供分級、連續、節約、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基本形成優質均衡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推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進一步深化健康服務改革,推動健康產業轉型升級,培育一批有特色的健康管理服務產業,把以治病為中心轉變到以人民健康為中心,推動全縣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努力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