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大做優油茶產業 東源探路綠色發展
政策扶持 引進龍頭 培育良種 油茶果助跑增收路
■建設中的位于順天鎮美林油茶現代產業園的廣東美林農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總部。
■東源縣大地農林集團有限公司研發的“云度”茶油系列產品。今年5月,該公司的“云度”茶油在全國優質農產品博覽會暨2023中國森林食品交易博覽會上斬獲金獎。
■東源縣柳城鎮石側村村民在家門前晾曬油茶籽
■位于東源縣順天鎮橫塘村的美林油茶種植基地 本報記者 黃贊福 攝
核心提示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走綠色發展的路子,推廣新技術,發展深加工,把油茶業做優做大,努力實現經濟發展、農民增收、生態良好。”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做好二〇二三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提出,支持木本油料發展,實施加快油茶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落實油茶擴種和低產低效林改造任務。
政策支持下,龍頭企業帶動、良種培育推廣、產業鏈條延伸……東源縣委、縣政府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因地制宜大力推廣油茶種植,截至2022年,東源縣油茶種植總面積達16萬畝,油茶籽產量約1.4萬噸,茶油產量約為0.24萬噸。東源油茶產業,煥發出新的生機。
下一步,東源將油茶產業鏈延伸到休閑旅游開發,開辟以觀光觀賞游、科普宣教游、休閑度假游等為主的生態旅游業,有力促進“油”與“游”的融合發展。
高位謀劃扶持 產業優化布局
“我們將把順天、燈塔、駱湖、漳溪、船塘、上莞等鄉鎮作為重點發展區域,通過建設規模化、標準化的油茶種植基地,推動油茶產業提質升級。”東源縣林業局相關負責人說。
今年,東源縣林業局積極謀劃《河源市東源縣油茶產業三年行動方案(2023年—2025年)》,計劃2023年—2025年總共完成新造油茶林8萬畝,低效低產林改造面積1.8萬畝。到2025年,全縣油茶種植面積達 25.81 萬畝,推進油茶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油茶產業的“任務書”已下達,如何提高內生動力,助推任務高效完成?東源縣直相關部門、鄉鎮、油茶企業、農業合作社使出渾身解數,見招拆招,積極推廣輕簡宜機的寬窄行種植模式,合理配置主栽品種與授粉品種,擴大油茶新造面積,配套支持建設作業道路、電力、庫房等必要生產基礎設施,大力推廣應用測土配方施肥、水肥一體化、輕簡機械除草、無人機病蟲害防治等新技術;推廣“企業+合作社+農戶”等產業化經營模式,開發“油茶標準化園”,通過契約型、分紅型、股權型等合作方式,建立穩定的利益聯結機制和“種產儲加銷”一體化產銷協作關系,不斷提高油茶產業的規模化種植、標準化栽培、集約化經營水平和抗風險能力。
此外,為了高效推進新增油茶種植、低產低效林改造工作,東源縣林業局還發布《東源縣油茶營造補助項目實施方案(2023年—2025年)》(下稱實施方案),建立和完善政策、資金、項目等方面扶持機制,預算總投資為4.54億元,推動形成油茶產業高質量發展強大合力。
造林地選擇、林地清理、穴墾整地、施肥與定植、栽植、幼林撫育、樹體培育、林地管護、水土保持措施……關于新增油茶種植技術,實施方案均有詳細講解與要求。“經過初步計算,新增油茶種植成本為5000元/畝,低效林改造成本為 3000 元/畝。”縣林業局相關負責人說,該實施方案還包含建設內容及技術、資金預算需求及實施計劃、績效管理、保障措施等內容,為油茶企業、農戶等提供理論支撐,著力將三年行動計劃轉化為實際舉措。
引進龍頭企業 聯農帶農促增收
驅車繞過山路,進入東源縣順天鎮橫塘村的美林油茶種植基地,遠遠眺望,一排排油茶樹仿佛一道道綠色地毯沿著地勢起伏;近看,工人們正忙著給油茶樹除草施肥。
讓企業唱主角是東源推進油茶產業發展的關鍵一環。2021年,廣東美林農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下稱美林油茶)入駐燈塔盆地國家農高區,總投資20億元,是一個以良種油茶種植、全機械化采摘技術為支撐,油茶精深加工為核心,全產業鏈相結合的綜合性油茶現代產業園。
“順天鎮橫塘村高低起伏的丘陵非常適合油茶生長,也適合中型拖拉機、剪草機等設備進行林間作業,為將來實現機械化運作打下良好基礎。”廣東美林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熊德剛說,目前公司已種植油茶1萬余畝,每年都在擴大種植面積,預計5年內,種植規模將達10萬畝。
據透露,美林油茶二產加工業正在積極推進,即將引進國內最先進的茶油萃取技術——“油茶亞臨界萃取、智能制造”項目,該技術能夠進一步萃取茶枯殘存茶油,提高出油率,并改善茶油品質。
隨著油茶產業興旺,農民成了最直接的受益者。在推進油茶產業發展過程中,東源縣積極探索健全利益聯結機制,主動引導油茶龍頭企業按照“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帶動農民增產增收。
“我們村目前有8000多畝林地、旱地、水田流轉給美林油茶,美林油茶按階梯租金給到村民,現在還陸續有村民和美林油茶簽訂承包合同。”橫塘村黨支部書記朱理堅說。
據悉,林地租金為每畝每年80元,租期為50年,租金每10年按階梯上調;旱地租金為每畝每年200元,租期為50年,租金每5年上調20元/畝;水田租金為每畝每年500元,租期為30年,租金每5年上調100元/畝。
美林油茶在支付土地流轉租金的同時,還制定了“土地入股+保底分紅”的聯農帶農機制,按照流轉土地的5%種植面積作為合作社入股土地,未來10年由公司無償進行種植養護,產出收益歸村委會所有。另一方面,為保證村民保底收入,公司無條件以“保底價”向村民收購入股土地產出的油茶果,助力農民增收。同時,基地在開發建設期間,在同等條件下,會優先雇用當地勞動力進行種植、采摘等工作。
“我們村還預留了500畝的土地交由美林公司代種,等到豐產期,所產生的收益將歸村集體所有,預計2年后,村集體經濟收入能達到50萬元。”朱理堅表示,美林油茶入駐以后,村民可通過務工、承包金、管理費、分紅等多渠道增收,村里的發展前景將越來越好。
培育油茶良種 打響油茶“金字招牌”
當前,良種選育過程不規范、油茶苗品種出圃配置不合理,成為油茶產業上游環節的突出問題。為了種得好,油茶行業不斷改良品種。
為了科學化地選育油茶良種,美林油茶創建集種質資源圃、采穗圃、種苗圃及科技示范園于一體的“三圃一園”示范基地,為油茶產業的優質種苗提供了保障。美林油茶與華南農業大學黃永芳教授團隊、中南林業科技大學袁德義教授團隊等專家團隊合作科學選育豐產、質優、高光效、強抗病性的良種油茶,培育出美林1號、美林2號、美林3號、美林4號等油茶品種,提高茶油品質與產量,產學研深度融合,以科研技術驅動產業升級轉型。
與普通油茶樹相比較,美林良種油茶樹具有樹體高大、結果數量多、單果大等特點,產量也提高了5倍。”熊德剛說。
油茶種植是油茶產業發展的基礎,東源一方面積極培育良種,另一方面推進油茶基地標準化建設。按照《油茶栽培技術規程》《油茶低產林改造技術》科學栽植,加強撫育管理,種植岑軟2號、岑軟3號、贛州油1號、贛州油7號、贛州油8號等品種。去年,全縣在低產低效林中逐步采用栽植優良新品種進行替換的模式,改造了1.99萬畝低產低效林。
良種培育提高油茶質量,而高品質油茶亦需要載體才能讓更多人熟知、購買。在“好酒也怕巷子深”的當代社會,東源全面實施品牌戰略,通過完善健全油茶產業相關協會,逐步形成全縣油茶的一個公共品牌、一套管理制度、一套標準體系、多個經營主體和產品的品牌經營格局。同時,東源抓好油茶龍頭企業發展,引進集團公司,進一步整合加工資源,堅持扶優扶強的原則,淘汰落后產能,培育了2家帶動能力強、市場占有率高的重點龍頭企業,逐步加大油茶區域品牌整合力度。
去年11月,東源縣大地農林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大地農林)的“云度”茶油獲評“廣東十大茶油品牌”;今年5月,在全國優質農產品博覽會暨2023中國森林食品交易博覽會上,大地農林攜旗下“云度”山茶油參加,且在評比中脫穎而出,斬獲金獎,這些成績均是東源實施品牌戰略的最好印證。
據悉,該公司先后與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中國科學院、華農大林學院等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與華農大建立“產、學、研”示范基地,自建加工能力1.6萬噸茶果,年產0.1萬噸茶油的精煉生產線。“我們公司的廣東跨縣油茶集群產業園(河源)油茶生產線項目即將完工,將進一步提高生產效率,有利于實現產業鏈條完整化。”大地農林有關負責人張雨紅說,公司還緊盯智慧農業發展風向,準備建立智慧型油茶產業,建成后由原來傳統的種植、管護到物理取油、精煉的傳統工藝,發展到數字化無人工廠的管理。
■策劃:張松新 ■統籌:李成東 張小龍 黃仲明 曾科
■組稿:本報記者 曾敏 李成東 楊堅 黃贊福 特約記者 藍天明 張小建 通訊員 彭冰 陳達揚
■稿件統籌:李成東 ■攝影:本報記者 楊堅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