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詩意 一半煙火
東源仙塘打造鄉村棲息新天地
■今年“五一”假期,東源縣仙塘鎮南園古村吸引了眾多外地游客前來參觀游玩。本報記者 楊堅 攝
■東源縣仙塘鎮隱營地將打造成為河源最大的戶外靜吧。 本報記者 楊堅 攝
■東源縣仙塘鎮龍利村的貝拉小鎮成為兒童游玩的天堂。 本報記者楊堅 攝
■位于“東江畫廊”示范帶的東源仙塘鎮觀塘村——東江壹號驛站成為打卡網紅地。 本報記者 馮曉銘 攝
核心提示
華燈初上時,游客們可在隱營地的戶外酒吧欣賞燈光秀;或是手提燈籠,身著漢服,漫步南園古村,仿佛在穿越時空,獲得沉浸式的古風體驗。在貝拉小鎮的斑斕色彩中自由穿梭,感受夕陽余暉下的生活氣息;亦或是在東江小寨中低頭探尋童年的寶藏,抬頭則群山連綿……
一半詩意,一半煙火。城有鄉的“詩意”,鄉有城的“韻味”,城市的繁華與鄉村的寧靜在此交織。漫步仙塘,城鄉的界線已然模糊,仿佛置身于一處城鄉交融的畫卷。東源縣仙塘鎮,這個依城而建的城郊小鎮,在城鄉一體化的大潮中捕捉機遇,不斷開拓新的發展路徑。
當前,仙塘鎮正在探索共同富裕和農村現代化路徑,適應城市居民的消費習慣,引進新業態,以“周末游”澆水施肥,著力激發“周末經濟”活力,不斷推進農文旅業態融合之路,激發新的消費活力。
以鄉促城
打造心之向往的鄉村棲息地
從市區驅車半小時左右,就來到了仙塘鎮。對于久居城市的人來說,這里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對鄉村來說,鄉村旅游拓寬了邁向共同富裕的道路。城市的需求和鄉村的發展,在此交融。
“城郊村是城市消費市場的重要選擇地。尤其是這幾年以近郊為目的地的周末游、周邊游火熱以后,‘進可享都市繁華、退可擁田園靜謐’的城鄉‘兩棲’生活成為城郊新老居民的常態。”仙塘鎮政府相關負責人說。
為了借勢發展“周末經濟”、營造城鄉“兩棲生活”,臨江而建的觀塘村在抓好農業生產的同時,推動文旅產業發展,將普通民房變鄉間民宿,實現了全新的價值。觀塘村的特色民宿群,曾于2022年參加河源市第四屆鄉村文旅融合創新大賽,榮獲“民宿集聚示范村創新獎”。
走進到吉·景安民宿,初夏風光正好,一批批來自珠三角的游客“暫居”于此。“趁周末有空,我們一家從中山過來游玩,在這里可以吃上趣味竹筒飯,還能垂釣,身處青山綠水間,和大自然來一次親密接觸,別有一番風味。”游客高先生說。
趣味竹筒飯、野炊大鍋飯、魚塘捕魚賽、戶外主題趴……各種各樣的游玩項目在到吉·景安民宿均能找到。“每逢節假日,我們的客房入住率達80%,日營業額超5000元。”該民宿負責人李堅說,他們還聘請了10名工人,月薪4000元—6000元,帶動村民就業。
如果說到吉·景安民宿藏著群眾向往的生活,那么到·吉宿則給游客營建意境和詩意遐想。“我們的星空房設有大面的玻璃窗,晝可觀晴空萬里、紅紫祥云,夜可賞皓月當空、群星閃耀。”到·吉宿負責人吳良生說,他們還推出了磨豆漿、打糍粑、做艾粄等客家勞作體驗項目,讓住下來的客人真正放松下來。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村莊只供農民生產和居住。如今隨著近郊游、周末游的興起,鄉村的生態價值、文化價值等多元價值越加顯現。
位于仙塘鎮仙塘村的祥云·江畔小院嗅到了發展先機,投資100萬元平整土地,建設營地,完善沙地、秋千、木馬等兒童游樂設施。據了解,祥云·江畔小院于去年8月開業,主要以本地年輕群體、親子家庭、公司團建消費群體為主客群,是一家集休閑娛樂、特色餐飲、下午茶、農家菜、宵夜、手工制作DIY等各類主題拓展為一體的休閑場所。
“小院起初是一家農莊,去年老板和朋友們發現農莊周圍的風景很好,吃飯之余還能看一線江景,就想著一定要把優勢發掘出來,讓更多人前來游玩。”祥云·江畔小院店長潘夢玲說,每逢周末小院就有歌手駐唱,到了節日還會舉辦相關活動,很受顧客歡迎。
“只要有空,我晚上都會到江畔小院點杯飲品,持續來了半年了,和這里的工作人員都處成了朋友。”市民何文靜坦言,平時工作壓力比較大,到環境舒適的小院能夠讓她放松心情。
到·吉宿、仙塘山居、南園古村、仙人塘生態園、碧綠的山丘與稻田……仙塘正以優美的自然環境與各式各樣的特色項目,成為市區人群尋找的“詩和遠方”。
步步為“營”
多元化營地玩出新花樣
周末去哪兒玩最有feel?露營是不少網友的熱門選項。無論是好友聚會還是親子旅行,露營都能輕松拿捏。近兩年,東源露營經濟更是蓬勃發展,成為當下潮流的休閑生活方式。
公園中支起的一排排帳篷,雨后春筍般涌出的露營地,無不顯示著我市露營經濟的火熱,除了公園露營外,還有不少商業露營地也是市民的“心水”之選。但不少難題也隨之而來:市民不斷增長的露營需求如何得到滿足?露營經濟在熱度褪去之后如何實現“網紅”變“長紅”?
走進位于仙塘鎮東方紅村的校門口營地,或許能尋到答案。相較其他營地的各式主題,“大而闊”是校門口營地留給記者的第一印象。“你看,我們營地占地面積達3000平方米,但固定的裝飾物很少,落地的木架可隨時移動,就是為了方便我們根據顧客的不同屬性去定制內容。”校門口營地負責人邱文濤說,露營地經營者需要做好差異化的定位,進一步增強用戶黏性,開發新的使用場景,否則就難以在這個賽道上長久生存。
你畫我猜、丟飛盤、骰蠱大戰、超級神射手、模擬工地挖掘游戲、潑水嬉耍……從3月份試營業至今,校門口營地創意滿滿,周末吸引了300多人前來游玩。
“我們營地在河源技師學院西北門對面,周邊學生特別多,我們也正在鏈接學生資源,準備復制學校的學生社團,以‘社團’的形式在我們舉辦音樂、舞蹈、詩歌、書畫等社團日游戲。”邱文濤表示,他們還準備與河源職業技術學院合作,舉辦短視頻大賽,同時設置獎金、獎品,激勵更多學生走進營地、宣傳營地。
堅信保持特色才能讓“網紅”變“長紅”的不止校門口營地,龍利村的隱營地為了增加核心競爭力也使出了渾身解數。“我們的目標是將營地打造成河源最大的戶外靜吧。”隱營地負責人黃敏信心滿滿。
“隱營地白天可觀江景吃下午茶,夜晚也得玩出新花樣。”黃敏注意到,夜晚小酌微醺,與朋友互訴衷腸,與自己安靜獨處,是近兩年快速興起的生活方式,深受年輕人的喜愛。經過一番考察,4月開始,隱營地投資40萬元對舞臺燈光、場景布置、植物綠化等進行升級改造,同時邀請歌手周末駐唱、DJ打碟,營造舒適放松的夜晚氛圍。
隨著市場更迭,露營產業會越來越完善,產品服務也會更加專業,相信有朝一日會成為市民周末休閑的常態化娛樂項目。目前,東源露營產業被看好,特色活動展現朝氣。比如,1月份落幕的山河自然里文化藝術節,通過打造美食市集、燈明集、詩情廊、蹴鞠比賽等活動,讓市民朋友們零距離融入大自然,進一步體驗露營魅力。
發揮優勢
撬動親子旅游市場紅利
巨型龍貓、煙火集市、擺爛工場、放肆工廠、拾貝筑夢園、星空營地……天朗氣清時,龍利村的貝拉小鎮總能吸引上千名游客前來打卡,他們坐在草地上看藍天白云、聽樂隊演唱、品特色美食,享受休閑舒適的周末。
“這里就像兒童天堂,孩子來了開心得不得了。這里玩玩那里跑跑,大人也不怕無聊,好吃的東西可多了。”市民李蕙仲說,貝拉小鎮離市區車程僅15分鐘,現在已成為她遛娃的首選之地。
據悉,貝拉小鎮占地面積達2.9萬平方米,由廣東立春文旅發展有限公司投資開發,項目分為煙火集市、星空營地、無動力樂園、拓展主題草坪四大板塊,采取零租金、營業額抽成的經營模式,為更多優質商戶提供環境優美、配套齊全的營商環境。
春節期間,貝拉小鎮試營業,短短7日,總營業額超140萬元,成為東源又一網紅打卡點。“試業以后,一到周末小鎮就人氣爆滿,原來規劃的停車場都不能滿足停車需求。”貝拉小鎮負責人古檸華說,在此基礎上,他們規劃建設了一個面積達1萬平方米的停車場,可供停車300輛,已于4月底完成擴建任務。
如今,貝拉小鎮準備于6月1日全面開放,其中,星源之夢游樂園已經完工。屆時,游客們可帶孩子體驗自控飛機、蜜蜂噴球車、雙環穿梭、激戰鯊魚島、果蟲滑車、海盜船、逍遙水母、水上樂園等項目。“現在游樂園實施一項目一張票的規則,日后我們準備實施一票通玩,價格會更加優惠。”古檸華說。
暑假即將到來,親子游需求進一步釋放,親子旅游市場大有可為。位于觀塘村的東江小寨早已看準了親子消費的商機,去年開始積極布局親子業態,朝著個性化、品質化、年輕化的方向發展。
竹海長廊、土雞認種園、樹屋樂園、露營基地、研學基地……每到周末,孩子們在東江小寨玩得不亦樂乎。“我們致力為城市客戶打造一個親近自然、享受野趣、戶外體驗感十足的鄉村營地。”東江小寨負責人劉志巧說,小寨配套有帳篷區、餐飲區、野炊區、團隊拓展區、草坪區、手作區、嬉水區等區域,餐飲區是目前很受客戶歡迎,也是使用頻率最高的功能區,他們每周都在這里舉行多場“荒野廚房”項目。
“我們在小寨不僅可以玩親子游戲,還能和孩子親手體驗做竹筒飯、土窯雞、柴火烤面包等美食,小孩大人都很開心。”市民黃女士說。
據劉志巧介紹,東江小寨正在完成二期升級改造,預計于6月底完工。改造后,他們將以“荒野廚房”項目為切入點,面向親子家庭、幼兒園研學、低年級研學客戶群體,著力開發互動性強、體驗性好、趣味性足的戶外活動,開拓系列親子研訓市場。
貝拉小鎮、隱營地、祥云·江畔小院、到·吉宿、校門口營地……仙塘的新業態如點點星光,散布在各個村落。面對未來,擁有眾多優勢的仙塘鎮還將持續發力,樹立城鄉融合發展大局觀念和服務城市建設的機遇意識,主動探索實踐,加快民生配套項目、產業項目等落地建設,吸引更多新業態,讓鄉鎮進一步向城市靠攏。
■策劃:張松新
■統籌:李成東 張小龍 黃仲明 曾科
■組稿:本報記者 曾敏 李成東 楊堅 特約記者 藍天明 張小建
通訊員 肖園 彭冰 修碩
■稿件統籌:李成東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