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國家高新區服務企業再出實招
全心全意為企服務 全面優化營商環境
■在專班的服務下,喬豐科技項目一期比原定計劃提前3個月竣工驗收并順利投產,二期正加快建設。本報記者 黃贊福 攝
■高新區白鷺島公園風景宜人,游人怡然。近年來,河源國家高新區不斷提升園區宜居宜業宜游環境。本報記者 黃贊福 攝
■河源國家高新區水經濟產業園片區,紫泉飲料、農夫山泉三期等項目加快建設。本報記者 鄧宇權 攝
今日,河源國家高新區召開企業高質量發展大會。
去年,該區創新并完善多項企業服務機制,為企業提供優質發展環境。今年,高新區將按照“一年深入探索搭建框架、兩年攻堅突破創出成效、三年全面提升形成習慣”的發展計劃,持續實施“四個年”活動,深入打好“八大攻堅戰”,攻克發展難題。
河源國家高新區正凝聚力量,助力河源加快實現綠色崛起。
突出網格化管理
助力企業高效發展
網格化管理服務工作機制,是河源國家高新區堅持黨建引領發展、做優企業服務的有力舉措。近年來,高新區將園區劃分為14個網格,成立網格專班,推動黨員干部下沉網格,引導黨員干部在招商引資、企業服務、安全生產、應急搶險等任務一線唱主角、挑重擔。同時,建立了黨員領導干部掛鉤聯系非公企業“三同”“三調”等創新工作制度,以黨員領導干部帶頭,推動網格化管理服務提質增效,不斷激活企業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企業服務機制的持續深化,轉化為助力企業發展、產業發展的有效推動力。
據統計,2023年,河源國家高新區辦結企業訴求272項,幫助51家企業解決融資10.1億元、21筆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登記獲得6.59億元,幫助82家企業申報主平臺有序轉移、梯度培育等政策資金1.12億元,兌付企業獎補資金1.4億元,協助招聘員工超5300人,系統解決“停車難”等群眾和企業關切問題19個,企業招用工、融資等難題得到有效化解。
服務好企業,讓企業強、產業強、經濟強。2023年,河源國家高新區實現規上工業增加值144.6億元,同比增長5.3%;新簽約超億元項目32個,新動工項目35個,新投產項目30個;新增規上工業企業14家,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47家,新增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3家企業。園區連續兩年躋身全國百強國家高新區行列。
“一會三專班”模式
全生命周期護航企業
每周一上午,河源國家高新區黨工委準時召開會商督辦會,對簽約未動工項目、在建項目、在產企業以及跨江融合發展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企業訴求建議等,進行逐一分析、協調、解決。
這是河源國家高新區“一會三專班”中的一環——每周一會,由高新區黨工委主要領導主持,全體班子成員、各級調研員、部門負責人參加。
為了協調解決企業全生命周期發展遇到的問題,河源國家高新區成立了三個專班,即“落戶項目促動工及建設項目聯合驗收服務專班”“在建項目促投產上規服務專班”“在產企業服務專班”,對園區14個網格企業每周訴求進行收集盤點和督促辦理,推進項目建設投產進度,確保企業訴求得到高質量解決,確保企業在落戶、動工、竣工、投產全生命周期得到有效服務和科學管理。
落戶項目促動工及建設項目聯合驗收服務專班負責項目動工、建設、驗收過程中的全程服務,推動項目早動工、快建設、快投產,是打好項目建設提速攻堅戰的具體實踐。
作為制造業當家的主陣地——河源國家高新區每年有一批新項目要動工建設。由于項目建設審批涉及的部門多、材料多,企業常常要跑多個部門,審批時間長。為此,該專班大力推行“拿地即開工”模式,變“等企上門”為“主動服務”,提前介入、優化審批流程、創新審批模式,提高項目建設審批效率,大幅縮短項目簽約到動工的周期。
如今,項目簽約落戶后,河源國家高新區通過告知承諾、容缺后補、并行預審、項目包辦等綜合舉措,讓企業可及時辦理項目建設相關手續。在企業摘牌獲得土地使用權后,隨即發放規劃意見函、施工意見函,實現項目“拿地即開工”。
項目從立項到竣工驗收的全過程,都有專班指定專人負責項目包辦服務。如此一來,高新區實現工程建設項目從“企業跑腿”到“信息跑腿”,流程材料再精簡、開工效率再提速、企業成本再降低。
2023年,河源國家高新區推動捷美瑞、紫泉等項目實現“拿地即動工”,使得項目提前6個月竣工驗收并順利投產,大幅降低企業在建時的平均成本。
對竣工驗收的項目,在建項目促投產上規服務專班則對其進行從投產到上規的全鏈條服務。
該專班由黨員干部帶頭,全體工作人員始終靠前服務,與企業進行全面溝通交流,不定期到項目現場走訪,了解企業竣工驗收、設備搬遷、投產、經營等計劃,以及融資、招用工等需求,提前為企業提供輔導與指引,加快全方位的要素保障,當好企業“服務員”。
用好各項惠企政策,是加快企業投產和上規的重要助力。因此,該專班特別注重做好政策宣貫和申報輔導服務,根據項目實際進度,宣傳當前階段適用的相關政策,指導幫助企業申請上規、技改等各項政策資金。例如,項目投產符合達到上規標準,專班工作人員會及時提醒企業申請上規,并對申報材料的準備和填報進行輔導,確保企業順利上規,切實把招商項目轉化為產業動力。
“項目從報建開始,常常不是我們去找人,更多的是部門工作人員來主動解決問題,很是省心。”這是專班運作以來,不少企業負責人的共同感受。
企業投產后進入日常生產經營狀態,也有在產企業服務專班全程服務。為切實解決園區在產企業反映的問題和訴求,該專班負責每周收集、分發、解決、督辦企業訴求,全面掌握和解決在產企業的痛點、難點、堵點問題。
一是線上線下收集企業訴求。在線下,依托各網格與企業聯系,聽取企業聲音。在線上,開發上線“高新區企業訴求”小程序,設置詢事項、求幫助、提建議等功能模塊,快速便捷收集企業訴求。
二是實行分級響應機制。利用小程序將企業訴求細化分類,實行小閉環解決日常事、中閉環解決專業事、大閉環解決疑難雜癥,強化事項跟蹤督辦,進一步提高解決企業訴求的效率和質量。
該專班成立以來,在產企業服務專班共收到企業訴求482項,已辦結451項,涉及惠企政策、聯合驗收、安全生產、行政審批、融資貸款、招工用工、用水用電等方面。其中,協助園區在產企業招工近千人,解決員工子女入學問題46人;解決園區道路井蓋修復、市政管道疏通、供水水壓低等城市管理問題共222項;為園區企業解決行政審批、安全生產、工程建設等其他事項共153項。
持續增進民生福祉
共筑綠美產業家園
近年來,河源國家高新區深入打好產業環境提升攻堅戰,不斷優化產業配套服務,聚焦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盡心竭力增進民生福祉,持續優化宜居宜業宜游環境,打造高新區綠美產業家園品牌。
完善產業配套,強化要素支撐。一是打造綜合性企業服務平臺,高新區先后開發上線“高新區企業訴求”小程序、“高新區招聘”小程序、供需通等企業服務平臺,接下來,將對這些平臺進行整合,并增加工業物業管理等功能,打造綜合性的企業服務平臺,提升企業服務的信息化水平。二是加強用工保障,成立招用工工作專班,建立部門聯動機制以及招用工信息共享機制,結合企業用工實際,為企業提供“套餐式”招用工服務。三是落實工業物業廠房租賃規范化管理及服務,定期匯總收集工業物業企業動態信息,實施新增租賃企業備案管理,進一步引導園區工業物業健康有序發展。四是落實金融保障,建立政銀企交流機制,主動走訪企業摸排融資需求,持續引進低成本政策性銀行資金,主動跟進小微企業融資需求,組織銀行代表與企業代表面對面解決企業融資問題。五是加強政策支持,持續推行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扶持大型骨干企業發展、支持股改等一系列優惠政策,組織100家企業申報省級技術改造、主平臺有序轉移、梯度培育等政策,下達各級惠企政策資金1.12億元,共82家企業獲得資金支持。
優化宜居宜業宜游環境,增進群眾幸福感。春日里,陽光和煦、春暖花開。濱水公園、江灘公園、白鷺島公園游人如織,已成為廣大市民群眾休閑娛樂的打卡點。百家鮮食品科技園被評為國家3A級旅游景區、市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與農夫山泉、飯飯得、河源云彩等企業組成的工業旅游線路愈加成熟,彰顯制造實力、工業魅力。
以高新區實驗學校為龍頭成立特色教育集團,進一步提升園區整體教育水平。深河門診部新投入高端螺旋CT設備,持續為園區員工群眾提供更好的醫療衛生服務。為滿足越來越多新能源車主的充電需求,高新區國企發力,鋪設4個充電樁站點,讓車主充好電、好充電。繼商務會議中心、中央活力區公園后,體育綜合體、圖書館等城市公共場館加快建設。
去年,高新區“廠BA”籃球賽火熱舉行,吸引來自企業的多支隊伍參與,上演一場場精彩對決,也贏得眾多觀賽觀眾的掌聲與喝彩聲。此外,高新區舉辦單身青年交友會、員工集體婚禮、留年團拜會、攝影大賽、組織參加馬拉松比賽等各類文體娛活動,為員工精神文化生活提供“營養補給”,活躍文化生活氛圍。
民生工作方方面面,落實舉措林林總總,不一而足,只為把高質量產業家園的每一家企業服務好、發展好,增進園區企業員工和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歸屬感。
■組稿:本報記者 鄧燕琴 特約記者 聶燕民 李曉 張立
通訊員 羅珊 陳晨 李斌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