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產業“牛鼻子”?跑出發展“加速度”
■河源國家高新區不斷優化營商環境,持續吸引企業落戶。鄧宇權 攝
■白鷺島公園是個集休閑、娛樂、觀光于一體的綜合性公園。 黃贊福 攝
■河源國家高新區集聚了農夫山泉、今麥郎飲品、華潤怡寶、白象食品、紫泉飲料等行業領先的企業,水飲料及食品產業的產業規模和產業聚集度不斷提升。 肖斌 攝
核心提示
站在食品飲料及水經濟產業園的高點眺望,白象食品、農夫山泉(三期)等項目已初見雛形,建設如火如荼;企業生產線上,一臺臺自動化生產設備正全速運轉,機械手精準地抓取、組裝,一氣呵成,傳送帶上的產品如潮水般涌動,一件件成品被打包、裝箱,準備運往全球各地;走進白鷺島公園,秋天的色彩與湖泊、花木交相輝映,仿佛置身于一幅流動的畫卷中……
時序更替,華章日新。
今年以來,河源國家高新區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深入貫徹落實省委“1310”具體部署,全面落實市委“138”具體安排,緊扣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以頭號力度推進“百千萬工程”,持續深入實施產業集群打造攻堅年等“四個年”活動,縱深推進招商引資等“八大攻堅戰”,全力以赴推動主導產業發展、主平臺建設、跨江融合發展、省級水飲料及食品特色產業園創建、電子信息智能制造產業園和食品深加工產業園建設等產業“牛鼻子”,跑出園區高質量發展“加速度”,為打造獨具特色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河源樣板勇挑大梁和勇當標兵。
數據顯示,今年1月—9月,高新區完成規上工業增加值108.8億元,同比增長4.1%;新增規上工業企業9家(另有6家在審批中),新引進超億元項目24個,其中超十億元項目2個。
堅持制造業當家 優勢產業變強變優
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
今年以來,河源國家高新區堅持實體經濟為本、制造業當家,深入貫徹落實省、市有關“百千萬工程”部署要求,結合經濟功能區定位,持續壯大電子信息、水飲料及食品、機械與模具三大產業集群,堅決扛起全市工業發展主引擎、主戰場、主陣地的大梁。
電子信息產業方面,聚焦服務重點骨干企業,全力推動華勤河源項目一期落地投產、西可無人機業務擴大升級、卓翼產品業務縱深發展等,推動以禾望、京泉華、麥格米特等3家A股上市公司為龍頭的新能源電子產業集群擴大產能近20億元。加快電子信息智能制造產業園建設,做大電子信息產業承載平臺和空間。1月至9月,電子信息產業規上工業產值245.4億元。
水飲料及食品產業方面,系統謀劃“一線三區”(蒸汽管線、中儲糧食品深加工園區、預制菜聚集區、水經濟產業園)產業布局,推動中儲糧等重大項目動工,加快農夫山泉三期、白象等項目建設,推動紫泉飲料、塔斯汀等項目,實現投產,成功入選首批省食品工業試點區和省級水飲料及食品特色產業園。1月至9月,水飲料及食品產業規上工業產值40.3億元。
機械與模具產業方面,加大對龍記等骨干企業技術改造支持力度,推動喬豐、華益盛、金三維等項目增產擴產,推動鉅寶模具等一批汽車沖壓模相關企業在跨江片區抱團落戶。同時,加快推動模具加工中心、模具零配件集散加工銷售街區等產業配套項目建設,全力創建省級機械與模具特色園區。1月至9月,機械與模具產業規上工業產值23.7億元。
水積而魚聚,木茂而鳥集。
招商引資工作是“厚植沃土興萬木,廣栽梧桐引鳳來”的過程,河源國家高新區深入實施招商引資“一把手”工程,主要負責同志親自抓招商,各部門各司其職、協同作戰,動態更新三大主導產業研究報告、目標企業庫等,同時加強深河聯動招商機制,積極對接產業行業協會等社會組織,持續加大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冀以及西南地區、華中地區等地的招商力度,逐漸形成招商引資工作的合力。今年1月至9月,高新區新落戶華勤技術、順豐紙品、鉅寶模具等超億元項目24個,其中超十億元項目2個。順利推動塔斯汀華南凈菜工廠項目落戶,并發揮其行業領先的品牌優勢和規模優勢,進一步引進上下游相關產業。同時,高新區通過2024中國飲料工業協會包裝飲用水行業發展大會暨天然礦泉水分會第十五次會員大會,積極對接與會的水飲料及食品企業,不斷擴大園區影響力。
堅持創新發展 激發企業發展活力
推動河源(深圳)產業孵化基地、河源國家高新區(深圳)人才飛地、河源國家高新區(華南理工大學)人才飛地順利掛牌;“才聚河源·智創未來”深河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順利開園;舉辦FTC科技挑戰賽中國區總決賽……河源國家高新區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在高質量發展中的支撐作用,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培育、創新平臺建設、創新載體扶持,推動科技企業高質量發展。
企業是科技創新的主體,也是成果轉化的主體,企業創新能力強,也是科創實力的體現。近日,河源國家高新區相繼發出《申報2023年度河源市高新區創新驅動發展專項資金的通知》《申報2023年度河源市高新區人才優先發展專項資金的通知》,并對入選2022年度的企業和個人進行公示,持續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人才優先發展戰略,推動園區實現又快又穩高質量發展。
數據顯示,河源國家高新區現有專精特新中小企業38家,占全市總量1/3;園區124家科技型中小企業成功入庫,企業技術中心40家。
打造科技創新平臺,是支撐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堅實底座”。河源國家高新區現有河源市創業孵化基地、河源高新區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河源廣工大眾創空間、河源興河眾創空間、國家通訊終端檢測中心5家“國字號”創新平臺;深河金地創谷、創智產業園、臺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3個重大創新創業基地;廣工大協同創新研究院、省科學院河源研究院、深圳大學灣區河源研究院、廣師大河源研究院、天津大學精密儀器院士工作站、天和第三代半導體產業技術研究院、河源市灣區數字經濟技術創新中心7個科研院所;省級新型研發機構3家,工程技術中心79家,企業技術中心40家;成功引進天津大學葉聲華院士團隊、李國強教授“揚帆計劃”團隊等一批高端創新團隊及合壹新能企業高層次人才。
此外,河源國家高新區著力革故鼎新,鞏固優化周一項目督辦會及落戶動工、聯合驗收、投產專班等“一會三專班”運作,推動項目建設周期全面壓減至1.5年內,深入推動項目“拿地即開工”模式。據統計,2024年,高新區省市重點項目17個,其中計劃新開工項目7個,續建項目10個。1月至9月,省市重點項目年度投資完成率達85.7%。
堅持以人為本 聚焦群眾關切“冷暖事”
“6·30”助力鄉村振興活動,是解決幫扶資金不足、拓寬先富幫后富渠道的重要舉措。一直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高新區社會各界積極參與“6·30”助力鄉村振興活動,慷慨解囊、樂捐善款,為全市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振興貢獻了力量。
近年來,高新區企業家以及社會各界愛心人士鼎力支持和積極參與“6·30”活動,取得了良好成效,為全省、全市助力鄉村振興、共同推進“百千萬工程”深入實施貢獻力量。高新區“6·30”助力鄉村振興活動所募集的善款全部用于支持我市鄉村振興工作,主要集中用于各縣區相關鎮村的民生事業、基礎設施、環境整治等項目,著力為各縣區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持續提高村民生活水平,助推鄉村全面振興。在今年高新區“6·30”助力鄉村振興活動中,共有260家企業認捐,認捐金額達410.221萬元,目前已明確定向支持項目7個。
民之所盼,政之所為。
從市人民醫院深河門診部增設急診科,進一步滿足高新區企業員工及周邊鎮村群眾的就醫需求,保障急危重患者得到及時、高效的醫療救治;從啟動模具城南片區興工路、新陂路、祥和路、和諧路等四條道路的配套升級工程,完善交通路網;從全力推進集團化辦學,到提升學校綜合辦學水平,為學生提供更優質的教育資源和發展環境……一直以來,河源國家高新區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服務群眾、服務企業作為重中之重,聚焦群眾關切“冷暖事”,全力以赴幫助企業解決各種疑難問題,努力打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匯聚全區力量把高質量產業家園建設得更加美好。
同時,河源國家高新區還加強政策宣傳解讀,積極開展各類專項政策宣講活動,持續發揮工業項目服務專班機制以及微信工作群、企業辦事聯絡員機制的作用,全面提升企業服務水平與質量,加快推動項目早投產、早達產。
堅持“綠富雙贏” 拓寬思路助企發展
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
今年,河源國家高新區印發《河源市高新區綠美生態建設活動工作方案》,以“廣泛播綠”“見縫插綠”為主線,全面開展全民愛綠植綠護綠行動,營造“城在林中、人在景中”的綠美城鄉人居環境,提升園區綠化水平。截至目前,全區完成143家企業綠色升級項目。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河源國家高新區始終堅持綠色發展理念,深化生態環境領域“放管服”改革,切實增強企業環境保護意識。緊密跟進簽約項目動工情況,投產項目銷售情況,商貿業、服務業營收額和銷售額情況,對達到上規上限標準的企業和動工項目及時納入國家聯網直報平臺和項目庫。緊盯已上規企業培育庫,抓好愛康管道、紫泉飲料等擬上規企業進展情況,力爭做到達標一批上規一批。
發展向“綠”,科技煥新。
今年,河源市禾望電氣有限公司入選省級綠色工廠名單,也是我市唯一入選的企業。在“綠色工廠”創建過程中,該公司積極響應國家政策號召,從設備、生產材料、研發和設計等環節深入研究,持續做好節能減排工作,力爭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實現雙贏。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舉辦的2024河美共贏籃球聯賽高新區大區賽暨興業惠民嘉年華系列活動中,河源國家高新區以賽事活動為牽引,結合“百千萬工程”、綠美河源生態建設,舉辦了工業旅游攝影獲獎作品展、河源國家高新區工業旅游線路展示、益民汽車展銷會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展現高新區風采和產業活力,為企業職工、市民帶來了工文體旅消費新體驗,推進高新區體育健身與實體產業、美食文化、工業旅游等深度融合,推動“百千萬工程”落地見效、走深走實。
■本報記者 王亞嬌 特約記者 聶燕民 張立 通訊員 黃樹榮 陳晨 謝彥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