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未來城市發展核心 投資興業安居樂業熱土
□ 臨江鎮一角
□ 越王山風景區
□ 中駿世界城。河源未來城市發展核心——江東新區建設邁出堅實步伐,已發展成為投資興業、安居就業的熱土。
2014年5月20日,江東新區掛牌成立,這是省委、省政府批準成立的粵東粵西粵北12個新區之一。江東新區位于東江東岸,下轄臨江鎮、古竹鎮和城東街道,總面積43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約18萬,是河源城市高質量發展的區域平臺、河源未來城市發展核心、河源實施都市經濟帶動戰略的主戰場,也是河源融入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城市群、深圳都市圈的核心組成部分和核心功能平臺。
今年上半年,新區經濟運行呈穩中向好態勢,GDP同比增長13.6%,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1.8%,規上工業總產值增長21.3%,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7%,實際利用外資增長170.7%,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23.8%,稅收增長61.4%;23項主要經濟指標中,15項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4項增速排名全市前三名。江東新區作為撬動河源未來城市高質量發展的區域平臺作用加快凸顯,河源未來城市發展核心建設邁出堅實步伐,已發展成為投資興業、安居樂業的熱土。
城東街道——城市發展龍頭
2017年9月,城東街道獲省政府批復成立,面積20.69平方公里,戶籍人口約1.42萬人,常住人口約7.35萬人,下轄2個村和2個居委會。
城東街道位于江東新區北部,與源城區一江之隔,作為江東新區城市起步區的承載地,是新區城市建設、功能拓展的主戰場和展現新區顏值氣質的重要窗口;自然景觀資源豐富,梧桐山公園坐落在東側,東江在西側由北向南流過,東江東路依水而建;科教人文氛圍濃厚,內有東江教育城,擁有廣師大河源校區、河職院等高等院校和河源技師學院、河源理工學校、市衛校等中職院校。
近年來,城東街道圍繞新區打造“河源未來城市發展核心”的戰略目標,大力實施都市經濟帶動戰略,充分利用好“一主兩副四節點”城市空間發展格局中心城區的地理優勢,圍繞江東新區“三點三帶四組團”發展布局,全力推進城市開發建設、土地房屋征收、社會民生事業等各項工作,奮力打造江東新區城市發展龍頭。
轄區內已建成河源高級中學、碧桂園學校、勝利花園、東江東路北段等項目,正有序加快安置小區、市政道路工程等基礎設施建設,推進總部經濟區、文博新城、中駿世界城等重要城市功能項目建設。
臨江鎮——產業發展主戰場
臨江鎮位于江東新區中部,與河源國家高新區隔江相望,迎客大橋、東江大橋橫跨東江,東環路、迎客大道、河紫路、臨古路穿境而過,東江干流及主要支流(柏埔河)徑流而過,區位優越,交通便利。該鎮面積13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約5.07萬人;下轄10個村和1個居委會。
在江東新區奮力打造河源未來城市發展核心的發展征程與使命任務中,提出了構建“三點三帶四組團”戰略發展布局,其中,臨江鎮坐擁高鐵新城組團和產業起步區組團兩大組團。
近年來,臨江鎮圍繞新區打造“河源未來城市發展核心”的戰略目標,按照新區“三點三帶四組團” 戰略發展布局,加快推動高鐵新城組團和產業起步區組團開發建設,高鐵新城基礎設施和市政配套基礎設施全力推進,高鐵新城綜合體等產業項目加快建設,深河科技園啟動規劃,深河人民醫院試運營,重點項目征地拆遷、基礎設施、民生工程建設、“三大攻堅戰”、鄉村振興戰略、黨的建設等工作扎實推進。
古竹鎮——奮力打造河源副中心
古竹鎮位于江東新區南部,東江中游東岸。古竹素有“魚米之鄉、工業重鎮、商貿之埠”之美譽,是第一批中國特色小鎮、全國重點鎮、省教育強鎮、省級經濟開發區、省中心鎮、省級眼鏡生產專業鎮、省衛生先進鎮。該鎮面積278.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約5.5萬人;下轄18個村和1個社區居委會。
古竹鎮旅游資源豐富,有風景秀麗的越王山風景區、河源石窟景區、道姑巖景點,紅色文化景點有中共東江特委舊址、陳家祠、中共東江特委第一次黨代會舊址、中共東江后方特委舊址等。
2020年以來,古竹鎮扎實抓好疫情防控,決勝打贏脫貧攻堅戰,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統籌推進都市經濟區、文旅城、航空產業城建設,不斷補齊民生短板,創新社會治理,群眾獲得感、幸福感持續提升。
“十四五”時期是古竹鎮奮力打造古竹新城(河源副中心)的關鍵階段,古竹鎮將聚焦古竹新城(河源副中心)建設,聚焦構建現代產業體系,聚焦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聚焦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聚焦打造人民幸福心城, 聚焦統籌發展和安全,努力交出一份體現古竹作為、彰顯古竹擔當、展現古竹力量的優秀答卷。
越王山風景區
越王山景區為國家3A級旅游風景區,又稱南越王山、越王石,位于東江流域江東新區古竹鎮的東江河畔,方圓7.5平方公里,目前正努力創建國家4A級旅游景區。
越王山屬丹霞地貌,由數十個石山組成,險峻而秀美。主峰海拔338米,四面絕壁,谷底及山頂植被茂盛,一片蒼翠。從遠處看,主峰屹立于群山的簇擁之中,如一位大王在士兵的護衛之下,巡視東江兩岸廣闊的土地。
沿著山中總長十多公里的環山游覽棧道前行,既可以體驗腳下的快樂,又忘卻了攀登的辛苦。這條游覽棧道是用木板、紅石小道等生態材料組成,穿越于深谷之中、懸崖之側和峻嶺之上。越王山的玻璃橋、玻璃滑道和空中漂流等游玩項目,融入碧水丹山、萬綠叢中,別有情趣。
登越王之巔,望東江兩岸,極目楚天舒,必心曠神怡。
這里匯集了東江流域最經典的南越王文化、客家文化和紅色文化、田園詩畫等自然及人文旅游資源。越王山擁有典型的丹霞地貌景觀,自然風光獨樹一幟,是山水完美融合的典范。其山峰千姿百態,勢如南越王之千軍萬馬,雄偉壯觀。眾多丹霞地貌千古奇景:一線天、二線天、三線天、轉運石、獅王面像、南越王像、大佛谷等自然景觀堪稱“粵中一絕”。游客乘風而上,抬頭可見山景,俯首能賞水色,側耳可聽鳥鳴。可謂“一步一佳景,步步倍幽奇”。
越王山風景區以南越王文化、客家文化、紅色文化、養生文化、鄉村文化和農耕文化為旅游主題,被譽為“南中國敢于稱王的山”。東江如一條巨龍盤繞越王山而過,越王山以它特有的丹霞地貌景觀的唯美與東江兩岸自然優美風光遙相輝映,被稱為“南國丹霞醉唯美,東江河畔好詩篇”。
“越王山”旅游景區主題鮮明、觀賞游憩價值高、歷史文化價值高,并具有較高的接待能力和服務水平,先后獲得了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中國最美的100個古鎮、廣東省旅游扶貧示范點、廣東省旅游特色村、廣東十大最受網友歡迎景區、中國特色小鎮、中國美麗鄉村、承諾誠信單位、文明旅游區等榮譽。
□ 組稿:本報記者 張平 特約記者 余浪 通訊員 陳敏 □ 攝影:本報記者 馮曉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