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川縣豐稔鎮全力推進鄉村振興,打造具有嶺南特色美麗家園
美麗宜居新農村 幸福小康好生活
■景觀改造后的十二排村田咀自然村,一步一景,處處皆風景。
■修繕好的黃嶺碉樓成為旅游“打卡地”。
■市民在國家3A風景區豐稔鎮豐稔村五色茶嶺景區游玩
美麗的豐稔圩鎮
核心提示
近年來,豐稔鎮堅持黨建引領,以創建省級新農村建設示范片為突破口,積極推進新農村建設,進一步整治農村人居環境,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將美麗鄉村建設、鄉風文明建設、人居環境整治結合起來,讓百姓在美麗家園中獲得更多幸福感。
凝心聚力建家園,美麗豐稔新篇章。今天的豐稔鎮,一個集人文歷史、自然生態、田園風光、民居風貌、鄉村旅游的嶺南特色美麗鄉村正化繭成蝶,一幅幅新農村的美麗畫卷正徐徐展開。
以示范片建設為抓手 新農村建設如火如荼
位于東江河畔的豐稔鎮,是個美麗、富庶而又文明的鄉鎮。從河惠莞高速公路豐稔鎮出口驅車而下,轉入國道236線,沿路風景美不勝收,鱗次櫛比的居民樓房掩映在青山綠水中,阡陌縱橫的水泥村道猶如一條條鉛灰色飄帶,向著田野、村莊、遠山延伸。
近年來,豐稔鎮黨委政府堅持以黨建為引領,緊緊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縣有關鄉村振興戰略的工作部署,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三農”工作的主抓手,全力建設生態美麗家園,朝著“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奮斗目標邁進。
省級新農村連片示范建設是豐稔鎮鄉村振興的亮點,也是主抓手和突破口。截至今年4月,累計投入2.5億元,按照“一年見成效,兩年基本實現目標,三年創建提升”的建設目標,全面加強黃嶺、蓮東、成塘、十二排和豐稔5個行政村的基礎設施、特色產業、人文景觀和精神文明建設,加強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建設小公園、小花園、小菜園和小果園,全力打造一個集人文歷史、田園風光、鄉村旅游的嶺南特色鄉村,建設宜居宜游宜業的新農村。
豐稔鎮開展人居環境綜合整治成效顯著。示范片5個行政村率先在全縣開展全域推進農村“三清三拆三整治”專項行動,累計清拆8.2萬棟危舊建筑物,整治52宗水體污染,村容村貌有了較大提升。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示范片5個行政村巷道硬底化、村村通自來水、雨污分流建設均達100%,污水處理建設達80%,建設了100多個“四小園”。長效管護機制逐步形成,示范片5個行政村共設垃圾回收點208處,建設垃圾屋145個、配置垃圾桶425個。
豐稔鎮十二排村是龍川縣省級新農村連片示范區建設的5個村之一。該村全力推進新農村建設,村內道路全部硬底化并鋪設瀝青,建成綜合文化廣場3 個,自來水集中供水和路燈實現全覆蓋;配備4個保潔員和95個垃圾桶,垃圾處理率達100%。十二排村所在圩鎮街道,商鋪招牌統一置換,道路雙向六車道,一盞盞路燈林立道路中,過境道路成了該鎮的一條亮麗風景線。
以產業發展為支撐,以體制創新為動力,整合資源、集中力量,采取連點、連線、成片模式,打造一個省級新農村建設示范片,輻射帶動和提升全鎮新農村建設水平,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在豐稔鎮高效實施和全面鋪開。
全鎮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市政建設邁上新臺階。豐稔鎮對國道236線十二排街道過境路段進行升級改造,在拓寬道路的同時,加強圩鎮建設,新建了農貿市場、改造了肉菜市場,解決了擺賣難、亂擺賣問題。村道硬底化建設加快,自然村道全部實現硬底化,村主干道全部鋪上瀝青,入戶道路基本實現硬底化。公共服務設施方面,建設了村級衛生站和村級黨群服務中心,達到了公共服務機構齊全、設施完善、運轉有序高效的要求。
“家鄉和城市一樣美麗。”蓮東村村民唐玉華說,自省級新農村示范片建設以來,村里基礎設施越來越完善,建起了小公園、文體廣場,農忙之余有了休閑運動的好去處,小公園、小花園代替了曾經的黃泥土和垃圾堆,村容村貌煥然一新,讓村民實實在在地享受到了省級新農村示范片建設帶來的好處。
新農村新氣象。在以省級新農村連片示范建設為抓手,通過民房“穿衣戴帽”、村道環境整治、基礎設施建設等工作,豐稔鎮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極大地提高了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三產融合發展 宜居宜游宜業旺人氣鼓腰包
春暮,花開荼蘼;初夏,枝頭掛滿了累累果實。五月,有著“四季瓜果飄香”美譽的豐稔,果園里的李子、桃子成熟了,一顆顆青中泛紅的果實掛在枝頭迎風搖擺。不僅如此,池塘的荷花開得正艷,道盡了“青荷蓋綠水,芙蓉披紅鮮”的風姿。
飄香的瓜果,盛開的荷花,猶如一塊磁石,吸引著周邊群眾前往豐稔鎮“打卡”。周末,三五家人、成雙成對的情侶到豐稔鎮體驗休閑農村生活,摘摘果,看看花,從省級古村落中領略客家文化的深厚底蘊,玩累了吃上一頓農家飯,其樂融融,簡單快樂。
三產融合發展,鄉村宜居宜游宜業,這是如今豐稔鎮真實的寫照。而這一切的改變和發展,得益于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而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關鍵。豐稔鎮大力發展鄉村休閑旅游產業,充分發揮鄉村各類物質與非物質資源富集的獨特優勢,利用“旅游+”“生態+”等模式,推進農業、林業與旅游、教育、文化等產業深度融合。
成功創建田園綜合體的景區,就是豐稔鎮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鮮活實踐。2020年11月20日,位于豐稔鎮豐稔村的五色茶嶺景區被評定為國家3A風景區。該景區以“客家文化”“油茶文化”及“研學文化”為旅游主題,設置有四季花海、植物觀賞園、客俗文化廣場和農事農活體驗園等游玩項目,是一家新型鄉居生活的田園綜合體式景區。可游可看、可思可學,“學”“游”一體,五色茶嶺景區還是廣東省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
除此之外,豐稔鎮圍繞有基礎、有特色、有潛力的產業,建設一批農業文化旅游“三位一體”、生產生活生態同步改善、一產二產三產深度融合的宜居宜業特色村。
“美”出新高度的廣東省古村落黃嶺村,借助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東風,2020年入選第二批廣東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成為當地小有名氣的旅游“打卡地”。而修繕一新的黃嶺碉樓,則是“打卡地”必到的景點。黃嶺碉樓又名水謙樓,建于1874年,獨立院式布局,樓高14米5層、72個房間,建筑面積420平方米。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中,黃嶺村對碉樓受損的外墻、木梁及木板進行了修繕。如今,黃嶺碉樓成為豐稔鎮建設美麗鄉村的一張新名片。
一村一景,一墻一文化。走在黃嶺村,高等級的瀝青路給黃嶺村提升顏值,村內40多面色彩鮮艷、栩栩如生的墻繪刻畫了新時代人民的幸福生活。黃嶺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葉礎星表示,黃嶺村通過道路將村內的古建筑古民居等文物保護單位“串聯”起來,將古建筑古民居的功能發揮出來,擬在黃嶺碉樓內布置一個客家農耕文化的陳列室,新建一個村史館,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助推鄉村振興。
三產融合發展下,豐稔的經濟活了起來。成塘村村民柳燕在家門口的一家農家樂上班,每天接送8歲的孩子上學放學,工作和生活兩不誤。“村里有廣場、衛生站、學校,道路全部是水泥路,環境衛生也好,家鄉越來越美麗了。” 柳燕對新農村建設帶來的變化贊不絕口。
成塘村村民柳海燕是柳燕所在農家樂的老板,2017年放棄了珠三角的生意,和父親一起回鄉創業。如今,他的農家樂生意非常紅火,月平均營業額15萬元,聘請了多名村民務工。“國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肯定會給農村帶來新氣象和新機遇。” 柳海燕說道,除了家鄉變美變得更宜居宜業外,河惠莞高速公路在2020年1月1日通車后,到豐稔游玩的人越來越多,他的生意也越來越好。
蓮東村在2020年被評定為廣東省“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專業村。唐兆文是該村村民,經營著一家叫“蓮東果園”的小農場。翻看他近期微信朋友圈,三華李脆紅了、楊梅成熟了、荷花開了的信息是發布的主要元素。得益于離縣城10余公里的地理優勢,他家的小農場成了摘果、賞荷體驗式游玩的“打卡點”,每到節假日就是唐兆文最忙碌的日子。
“好人氣是鄉村振興帶來的好效應。”唐兆文說,如今豐稔鎮好玩的地方多了,人氣自然就旺,收入也增加了。
干群勠力同心 攜手共建美麗家園
最近,豐稔鎮多了一個旅游“打卡地”——田咀自然村。在這里,有水車、六角亭、小公園,有溪畔花徑、荷塘月色和小橋流水,雨天可賞雨打荷葉,夜晚則“聽取蛙聲一片”。
這是田咀鄉親們借力鄉村振興戰略東風,積極參與到家園建設的成果。從2019年起,田咀自然村在村民理事會的組織發動下,累計自籌資金400余萬元,建起了村民活動中心、村史館、集體飯堂及這一方充滿田園風光的美麗家園。
說起田咀鄉親們的創舉,十二排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葉鏡華表示,隨著新農村建設的深入推進,群眾在感受到生產生活上改變后,對鄉村振興戰略有了較為深入的了解,從而對家鄉建設也給予高度關注并積極參與。
調動各方力量,發揮群眾主體作用,形成鄉村振興強大合力,這是豐稔鎮在創建廣東省新農村連片示范建設過程中的亮點,也是成功舉措和經驗總結。一直以來,豐稔鎮黨委政府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廣泛動員外出鄉賢、群眾參與新農村建設,調動一切能夠調動的資源、凝聚一切能夠凝聚的力量參與鄉村振興。
用黨史學習教育成效提升鄉村振興實效。今年,豐稔鎮結合黨史學習教育,在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中凝聚起推動鄉村振興的磅礴力量,全力推動鄉村振興工作再上新臺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結合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動員廣大黨員干部聚焦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投身村莊清潔行動,在田間地頭學黨史、辦實事,推動村容村貌明顯改善、黨群干群關系更加融洽。同時,強化示范帶動,充分發揮黨員干部先鋒模范作用,當好鄉村振興的“排頭兵”“宣傳員”,不斷提高群眾對鄉村振興工作的知曉度、滿意度和支持度,充分激發群眾內生動力,引導群眾積極參與到鄉村振興工作中來,形成黨員帶頭、群眾齊干的良好氛圍,共同扮靚鄉村。
黨群聯手,攜手創建幸福村居。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豐稔鎮將繼續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黨建為引領,調動群眾積極性,激發群眾內生動力,發揮群眾主體作用,加強鄉規民約和管理制度建設,實現有效治理,促進鄉風文明。健全設施維護、道路維修、河道管護、綠化養護、衛生保潔等長效機制,破解農業農村發展改革的體制機制問題,讓農村變美、農業變強、農民變富。
在“留得住青山綠水,記得住鄉愁”的宗旨下,豐稔鎮在鄉村振興中承載著鄉愁、守望著幸福的道路上,進一步推進鄉村振興工作,傳承鄉村文化,保留鄉土氣息,重現廣東鄉村嶺南特色,建設美麗宜居宜業的美好家園。
【豐稔鎮簡介】
豐稔鎮位于龍川縣城北郊,總面積135.12 平方公里,屬丘陵地帶,東北面韓江環繞,西南面有東江。轄15個行政村和1個社區,總人口約2.1萬。有耕地2.44萬畝、林地16萬畝,是柿子、油茶基地之一。廣梅汕鐵路、河惠莞高速公路、國道236線貫穿全境,交通十分便捷。
【紅色檔案】
豐稔是一塊紅土地。烏石壩回霍庵是老隆戰役阻擊戰指揮部舊址就在豐稔。1949年5月14日,老隆戰役打響。為有效阻擊駐和平東水的國民黨廣東保四師五團前來老隆援救,老隆戰役總指揮部指示粵贛湘縱隊東江第二支隊主力在距老隆數公里的東江上游河岸設伏阻擊援兵。粵贛湘縱隊東江第二支隊司令員鄭群派出主力三團及起義部隊保十三團搜索連在烏石壩制高點設伏,成功阻擊了和平方向的國民黨援兵,確保了老隆戰役勝利。
■策劃:陳小玲 甘國科 邱志飛 魏慶平
■組稿:本報記者 陳小玲 特約記者 曾祥太 通訊員 鄭樂
■攝影:本報記者 馮曉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