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α片免费视频在线观看,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中文,欧美人与动牲交A精品,亚洲色成人影院在线观看,国产精品-区区久久久狼

您的當前位置:主頁 > 縣區新聞 > 龍川縣

龍川縣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認真抓落實

聚焦民生福祉 交出溫暖答卷

2023-12-25 18:35:00 來源:河源日報

5ad0e3ec636ae5ea2d2000047779d01c_hyrbs1225012_001_01_s.jpg

■公園建在家門口,成了孩子們的樂園。

93c522fd2f7701bccc800b1c800a28c2_hyrbs1225012_001_02_s.jpg

■龍川縣城

核心提示

民生問題是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事關人民幸福安康。2023年,龍川縣委、縣政府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統籌經濟發展與民生改善,從人民群眾普遍關注、反映強烈的問題入手,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辦好各項民生事業、補齊民生領域短板,持續在教育、醫療、養老、就業、社會保障等方面發力,民生福祉更加殷實,書寫了溫暖人心的民生答卷。

共享發展成果,群眾安居樂業。在即將過去的一年,龍川聚焦民生熱點,落實“面對面”機制2.0版本,用好“龍川民聲通”信箱,妥善解決群眾來信反映突出的民生問題。聚焦城市建設,以創建全市首個國家衛生縣城為抓手,建設公園城市。聚焦醫療衛生,創成全省首個縣級三級甲等中醫院、全市首個“廣東省健康縣”,醫療衛生事業邁上了新臺階。聚焦教育,成立了龍川一中教育集團,投入939萬元用于44所中小學校項目建設,教育事業蓬勃發展。聚焦就業創業,城鎮新增就業3523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65%以內。聚焦文化,持續推進文化惠民,縣圖書館新館按照國家縣級一級館標準建設并建成開放。聚焦重點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成功創成“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奮力補齊城鄉發展短板。

聚焦百姓訴求

線上線下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12月14日,一場聚焦“城市服務”的“面對面”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座談會舉行。龍川縣委副書記、縣長朱以威與群眾“面對面”交流,就收集匯總梳理出來的最具代表性的公共場所衛生、噪聲擾民、市政基礎設施建設、“三線”雜亂和安全隱患等突出問題,和邀請的群眾代表、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等進行研討。

朱以威要求參會的職能部門負責人,要對各位代表反映的有關“城市服務”熱點問題不講條件地“照單全收”,以更實舉措解決城市發展短板,不斷提高城市精細化管理和服務水平,努力將龍川打造成為“煙火漫城”。

群眾身邊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都是黨委政府工作重心所覆蓋之處。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龍川縣不斷深化“面對面”工作機制,以“一次會議破一題”的方式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從群眾“吐槽”中“找題”、縣黨政主要負責同志現場帶頭“答題”、運用改革思維“破題”、建立閉環機制“結題”,并探索出具有龍川特色的經驗做法。

經常從四都鎮來往老隆鎮的群眾,對“面對面”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工作機制感觸頗深、拍手稱好。在此前不久,“四都鎮至老隆鎮路段因存在車輛超載、遺撒等交通違法行為,給過往群眾帶來交通安全隱患”的民意反映到市第十二場“面對面”座談會上。該意見反饋回龍川后,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組織縣有關職能部門及四都鎮、豐稔鎮聯合作戰,針對泥頭車和大貨車等重點車輛的“超限超載”“滴漏拋灑”違法行為打擊查處,并對四都鎮至老隆鎮坑洼路段和四都福光村破損道路進行修繕,確保路面平整、行車安全。

據統計,自2021年實施“面對面”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工作機制以來,龍川縣緊緊圍繞醫療衛生、教育教學、交通出行等向市民和網友公開征集意見和建議,由縣委、縣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召開座談會,邀請群眾代表、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參加,職能部門現場領取“任務清單”,并實施限時落實、限時辦結。今年,通過“面對面”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工作機制共收集群眾“急難愁盼”問題363宗,已辦結321宗,階段性辦結23宗,正在推進處理19宗。

除了線下與群眾“面對面”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龍川縣委、縣政府進一步深化工作機制,開通“龍川民聲通”書記縣長信箱,群眾可將“急難愁盼”問題通過網絡發送到信箱。截至11月30日,“龍川民聲通”書記縣長信箱共收到454封信件,已辦理388封,正在辦理66封,高效解決了一批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今年7月,細坳鎮群眾通過“龍川民聲通”書記縣長信箱,反映圩鎮的街道部分路段狹窄到只有五六米寬,一到節假日或是趕圩的日子就會堵車。在收到訴求后,龍川縣委、縣政府要求細坳鎮全力解決群眾“出行難”問題。細坳鎮投入300多萬元,對圩鎮道路進行升級改造,建成了雙向車道,幾十年的圩鎮“出行難”問題得到妥善解決。

讓群眾來信“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事事有回應、件件有答復”。在實施“面對面”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工作機制中,龍川成立了縣“面對面”工作專班,加強跟蹤督查,建立閉環管理機制,做到上網訪民意、下網解民憂,切實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人民群眾安居樂業

今年以來,龍川縣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斷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和水平,更好地讓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推動民生改善再上一層樓、更進一大步,讓人民群眾安居樂業、幸福生活。

社會保障事業持續進步。龍川縣扎實做好各項救助資金的提標工作,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和困難人員供養標準得到提高,進一步提高社會救助水平。做好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的認定和基本生活保障金發放工作。做好殘疾人“兩項補貼”發放工作。做好高齡補貼發放,落實新的補貼標準。改造養老供養服務設施,投入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基金860.09萬元,維修或改造敬老院12間;完成317戶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加強對養老機構的規范管理,全面實現農村敬老院整體管理水平提檔升級。

教育教學事業持續發展。深入推進集團化辦學,成立龍川縣第一中學教育集團,以龍川一中為龍頭學校,將一中初中部、城東校區、老隆學校、豐稔中學和新辦的蘇區學校納入集團化管理。基礎教育實現新突破,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科學發展,增加公辦幼兒園學位960個,公辦幼兒園在園幼兒占比54.22%,公辦及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在園幼兒占比99.25%,達到省定“5080”目標。義務教育均衡優質發展,投入939萬元用于44所中小學校建設,全面完善鄉鎮學校辦學條件。教育教學工作取得佳績,全縣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持續領跑全市,高中教育教學質量繼續保持全市先進;體藝教育碩果累累,組隊參加河源市首屆高中男子籃球錦標賽榮獲冠軍,參加“市長杯”足球賽獲得三冠兩亞好成績,參加省、市各類藝術比賽獲佳績。

醫療衛生事業得到提升。扎實推進縣域緊密型醫共體建設,醫療衛生綜合服務能力穩步提升。學科建設取得新突破。龍川縣人民醫院獲評廣東省第二批縣級心血管病防治中心,呼吸內科通過全市首個國家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規范化建設評審,建立縣域首個腫瘤科專科。龍川縣中醫院于2023年8月通過了國家級基層版胸痛中心認證工作。

醫保惠民工作亮點頻出。龍川縣建立了醫保異地就醫轉院轉診機制,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異地就醫需求。加強醫保服務體系建設,落實全縣村(居)醫保經辦服務全覆蓋,讓醫療保障經辦服務延伸至全縣村(居),打通醫療保障經辦服務的堵點。目前,全縣24個鄉鎮的361個村(居)國家醫療保障信息平臺經辦賬號和權限已全部授權下放,醫保經辦業務實現了村(居)全覆蓋,群眾“就近辦”體驗感大幅提升。

文體旅事業不斷繁榮發展。今年以來,龍川縣推進實施“文化強縣”戰略,加快補齊文化事業發展短板,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效能。按照國家縣級一級館標準建設的縣圖書館新館對外開放。實施全民健身工程,龍川縣文體中心、濱江體育公園、松林體育公園等建設項目已列入省項目庫;群眾賽事活動豐富多彩,成功舉辦了龍川縣男子籃球聯賽(村BA)、“百縣行”鄉村振興景區馬拉松(龍川首發式)等品牌賽事活動。大力發展全域旅游,佗城古鎮成功創建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

創業就業高質量提升。今年以來,龍川縣新增城鎮就業3523人,促進創業76人,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459人,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731人,城鎮登記失業率2.65%。搭建就業創業平臺,舉辦“春風行動”、就業援助月、民營企業招聘會、退役軍人和高校畢業生專場招聘會等招聘活動32場,達成就業意向1798人。持續開發鄉村公益性崗位和見習崗位,利用鄉村公益性崗位兜底安置就業困難人員和脫貧人員57人。開展職業培訓,繼續大力實施“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三項工程,培訓各類人員1728人,提升勞動者就業競爭力,推動高質量就業。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奮力打造美好家園

小區有了“口袋公園”,老舊小區舊貌換新顏,街頭巷尾坑洼道路硬底化,街道干凈衛生——龍川縣城的居民發現,現在的居住環境越來越好。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打造公園城市,這是龍川縣民生建設的一個縮影。今年以來,龍川縣把城鄉基礎設施建設作為推進鄉村振興、加快高質量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以民生項目、道路工程、環境整治為重點,抓“內涵、顏值”雙提升,為居民打造美好家園。

基礎設施的品質是居民幸福生活的底色。龍川縣把解決市政領域的“小問題”作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大作為”,持續推進道路工程、環衛一體化、地下管網改造等城鄉基礎設施更新行動,以“新”換“心”,讓民生更有“溫度”。加強城市建設,推進“一江兩岸”產城融合項目,因地制宜建設一批高品質的城市綠地和小公園,加快推進兩渡河、第一小學片區改造,新建2個城市主題小公園,高標準規劃、高質量打造梅子坑森林公園、松林公園“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示范點”。加快205國道龍川縣城段北移項目建設,啟動幸福大橋(東江三橋)規劃建設工作,進一步拉大城市發展框架。推進幸福新城建設,完成幸福大道、越王東路等主要市政道路建設,致力打造容納10萬人、疏解老城人口的新中心區,切實提升縣城綜合承載能力。

在提升縣城“顏值”和承載力的同時,加強鎮村基礎設施建設。奮力打通內聯外通的交通“大動脈”,加快梅龍高鐵、龍尋高速公路等項目建設,推動龍韶鐵路、龍汕鐵路、登云機場等項目前期工作,構建外聯內暢、立體互聯的現代交通體系。打通縣內交通“毛細血管”,構建“縣內1小時生活圈”,開通農村客運線路34條、農村公交線路10條、高鐵專線2條,投入農村客運98輛;成功創建“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打造130公里的“龍川1號公路”示范環線,農村公路網密度達103公里/百平方公里,為農民增收致富、鄉村全面振興打下堅實的交通基礎。全面鋪開宜居圩鎮建設,24個鎮均達到宜居圩鎮標準。

環境基礎設施是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增進民生福祉的基礎保障。龍川縣以綠美龍川生態建設為抓手,以生態建設13個“必答題”為抓手,充分做好第二輪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迎檢工作,今年11月底前全面完成鶴市河42家非法畜禽養殖場清理關閉拆除工作,鞏固深化鶴市河整治成效,確保國控斷面水質優良率100%。堅決打擊盜采稀土違法行為,全力保障東江中下游城市用水安全,書寫好“綠美”文章。

打造居民生活的美好家園。憑借日益完善的環境基礎設施,龍川的城鄉品質與功能全面提升,不僅有了“顏值”,更有了獨具魅力的“氣質”,宜居宜業的美好家園走進老百姓的生活。

■組稿:本報記者 陳小玲 特約記者 曾祥太 通訊員 劉睿 ■攝影:本報記者 馮曉銘 黃贊福

    數字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