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城扎實推進黨史學習教育
從黨的光榮歷史中汲取奮進力量
■源城區領導干部聆聽黨史學習教育市委宣講團宣講報告 黃赟 攝
■黨員積極參與無償獻血 吳偉輝 攝
■河源革命烈士陵園 肖斌 攝
核心提示
源城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中國共產黨早期黨員阮嘯仙、羅煥榮都曾在源城征戰,留下了光輝的足跡。抗日戰爭時期,共產黨領導下的“廣東青年抗日先鋒隊”于1938年12月抵達源城進行抗日宣傳,設立“廣東抗日先鋒隊總部東江辦事處”,成立“青年救國會”“婦女救國會”等群眾組織,其中,河源婦女抗敵同志會發展會員600多人,成為全省人數最多的抗日婦女團體。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于1949年9月20日在埔前三角嶺大敗國民黨一九六師,取得了解放河源全境的勝利,打通了解放惠州、廣州的通道。
改革開放后,源城區于1988年設立,開始了催人奮進的逐夢之路,經濟社會各領域開啟了嶄新篇章。黨的十八大以來,源城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搶抓“雙區”建設、“雙城聯動”等重大機遇,認真落實省委、市委工作要求,扎實做好各方面工作,成功經受住了“6·10”“6·12”特大洪澇災害、新冠肺炎疫情等一系列重大風險挑戰的考驗,高質量發展邁出了堅實步伐。
回顧源城革命、建設、改革的每一步探索實踐,都是在黨的領導下進行的。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源城之所以能夠跨過前進道路上的一道道溝坎、一個個險灘,戰勝了一個又一個風險挑戰,歸根結底靠的是黨中央堅強領導,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導,靠的是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全區上下萬眾一心、艱苦奮斗、眾志成城。
百年黨史蘊含著共產黨人接續奮斗的“精神密碼”,是一座豐沛充盈、滋養豐厚的精神富礦。當前,源城正在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要求全體黨員干部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把革命傳統、紅色基因、改革精神傳承好,把共產黨人不怕犧牲、甘于奉獻、百折不撓的優秀品格發揚好,從黨的光榮歷史中汲取奮進力量,增強“舍我其誰”的擔當意識,始終保持革命者的大無畏奮斗精神,鼓起邁進新征程、奮進新時代的精氣神。
黨史學習教育取得階段性成效
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源城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史學習教育的一系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傳達學習中央、省、市有關會議精神,從動員階段落實“三個到位”(思想動員到位、組織保障到位、謀劃部署到位),第一時間研究制定《關于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實施方案》和《源城區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工作安排》,進一步明確4個目標要求和6個學習重點,將5個方面重點工作安排細化成10項具體內容,形成“1+10+N”總體工作思路,進一步梳理工作任務清單,明確責任主體、目標任務、時限要求。
源城區各級各部門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活動時,全面落實區委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的要求,重點突出“五個內容”,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是全面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區四套班子和各鎮街各單位領導班子圍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問答》等指定學習材料,積極運用“學習強國”“共產黨員”等線上平臺,帶頭認真自學,示范帶動全區黨員干部開展自學。全區科級單位黨組織理論學習中心組按照《黨史學習教育專題學習方案》深入開展專題學習。各鎮街各單位組織黨員干部開展形式多樣的學習,將黨史學習教育融入日常工作中。埔前鎮積極制定集中學習課程計劃,深入開展專題研討。上城街道積極開展多場次專題黨課和黨史學習教育培訓會、交流會。區稅務局緊貼青年干部思想生活實際,組建多個青年理論學習小組,積極開展學習交流。
二是扎實推進理論宣講和百姓宣講。源城積極籌備理論宣講和百姓宣講工作,進一步選優配強宣講隊伍,把準選好宣講內容,精心策劃宣講路線。接下來,將重點深入機關單位、企業學校、鄉鎮街道、農村社區,分批次、分階段開展宣講。新江街道利用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和黨校平臺,開展黨史宣講活動;東埔街道舉辦“聽黨史、頌黨恩、跟黨走”巾幗英雄故事匯活動。
三是積極打造黨史題材文藝精品。將黨史學習教育和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系列活動緊密結合、同步開展,以文藝之美,點亮黨史之光。全區宣傳思想文化戰線以歌、舞、畫、劇、詩、書、攝等豐富形式,廣泛開展紅色作品創作及專題展演展覽,創作《上村羅煥榮》《共產黨恩情長》等各類文藝作品,積極開展“百歌頌中華”歌詠活動,舉辦“永遠跟黨走”——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文藝節目基層巡回演出及“首善之區 歡樂廣場”每月一臺戲文藝演出等系列活動。
四是深入開展紅色革命教育。清明節前后,各鎮街各單位結合實際,通過線上+線下的形式,廣泛開展紅色革命教育,引導黨員干部和青少年賡續紅色血脈,傳承紅色基因。埔前鎮充分利用紅色資源開展教學,組織黨員干部到上村村紅色文化教育基地參觀瞻仰。源南鎮組織開展“聆聽紅色故事 緬懷革命先烈”宣講會和清明詩詞祭祀書法活動。高埔崗街道組織全體機關黨員干部和轄區各黨(總)支部書記到阮嘯仙故居、阮嘯仙紀念館接受革命傳統教育。區退役軍人事務局開發建設河源烈士陵園清明云祭掃平臺,組織引導近萬人通過網上祭掃來緬懷先烈,致敬英雄。區文聯組織文藝工作者到革命烈士陵園開展“追尋紅色足跡 傳承紅色基因”采風活動。教育系統組織各學校開展系列黨史學習教育研學活動。團區委積極推進“學黨史、強信念、跟黨走·做新時代有為新青年”黨史知識競賽活動。
五是著力落實“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源城區高度重視實踐活動,全面建立“我為群眾辦實事”重點實事項目清單。源城區委書記鄧卓文專門圍繞交通道路安全隱患整治和城市環境衛生整治等問題,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專題調研并現場辦公研究推進工作。源西街道開展轄區老舊小區改造工程專題調研。埔前鎮結合系統防范化解道路交通安全風險工作,積極開展摩托車“送牌下鄉”“送考下鄉”暨交通安全宣傳活動。區委統戰部積極推動創建民族宗教場所“四進”示范點,著力解決少數民族、臺屬子女入學等問題。政法系統結合政法隊伍教育整頓工作,推出系列實招硬招,如區委政法委積極推進“雪亮工程”建設,不斷提升群眾安全感;區法院持續優化訴訟服務,訴訟引導暖人心;區檢察院提供“家門口”閱卷服務,實現律師異地閱卷“不跑路”;市公安局源城分局推出特殊群體上門服務綠色通道,為行動不便的群眾上門辦理證件,舉辦周末集中辦證專場,為中、高考學生辦理證件;區司法局開展法律服務活動,著力化解矛盾糾紛。區婦聯結合推進實施“關愛女童 護苗成長”保護女童人身權益三年行動,入戶慰問智力殘疾和精神殘疾女童。區稅務局推出“我為納稅人繳費人辦實事暨便民辦稅春風行動”,推出十大類30項100條便民利民惠民具體措施,積極優化稅收營商環境。
“六個堅持”推動
黨史學習教育不斷走深走實
在源城區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暨全區科級領導干部黨史學習教育專題研討班上,源城區委書記鄧卓文要求各級各部門要始終堅持高質量高標準推進黨史學習教育,認真總結運用專題研討成果,為“十四五”時期推動源城高質量發展增添內在動力。
據了解,源城區將堅持突出重點,對標對表,通過“六個堅持”推動黨史學習教育不斷走深走實。一是堅持抓好黨史學習。學習,是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基礎,也是黨員履行義務的應有之義。各鎮街各單位要切實按照區委黨史學習教育有關《實施方案》和《工作安排》一以貫之抓緊抓好專題學習,并確保將專題學習安排貫穿全年。二是堅持抓好專題宣講。要按照區委黨史學習教育辦印發的《關于組織開展黨史專題宣講通知》的要求,開展對象化、分眾化、互動化宣講。三是堅持抓好紅色教育。各鎮街各單位要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為契機,加強革命遺址遺產保護利用,因地制宜打造“紅色課堂”,開展“紅色教育”,讓舊址遺跡成為黨史“教室”,讓文物史料成為黨史“教材”,讓革命英烈成為黨史“教師”。四是堅持聚焦“急難愁盼”,為群眾辦實事。切實把“我為群眾辦實事”作為黨史學習教育的著力點和檢驗成效的“試金石”,讓廣大群眾在黨史學習教育中真正得溫暖、得實惠,感受新變化、新氣象。五是堅持抓好宣傳引導。著力凝心聚力,在全社會營造知史愛黨、知史愛國、知史愛社會主義的濃厚氛圍。六是堅持服務中心大局。黨史學習教育要落腳到“辦實事、開新局”上,把黨史學習教育成果運用到黨的建設、破解經濟社會發展難題中去,打破發展瓶頸,通過解決一個個具體問題,凝聚攻堅克難、干事創業的強大力量,以扎實工作踐行對黨忠誠,以促進發展體現擔當作為,以優異業績檢驗黨史學習教育成效。
老黨員伉儷劉運生朱運招:
共同信仰下風雨同行六十七載
到了今年,劉運生、朱運招夫婦已過了“鉆石婚”7年了。
風雨同行六十余載,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共同的信仰是他們一路同行的基石,共產黨人是他們共同的承諾。
劉運生、朱運招是源城區一對年過八旬的老黨員伉儷,也是一對為黨和國家事業奮斗終身的老戰友。他們于1954年2月結婚,劉運生1957年8月1日入黨,朱運招1958年7月1日入黨,黨齡均超60年。
去年“七一”當天,在中國共產黨成立99周年之際,埔前鎮黨委給他們夫妻過了一個特殊的政治生日,給他們送上了慰問品、黨員政治生日卡及黨的“鉆婚紀念日”祝福,并為他們60余年來堅定理想信念、忠誠黨的事業致以誠摯的問候和崇高的敬意。
據悉,兩位老人原都是陂角村的村干部,劉運生還擔任了8年的村黨支部書記。他們雖然離開崗位多年,卻時刻關心村里的變化,發揮老黨員的余熱,經常為陂角村發展積極建言獻策。歷任村黨支部書記遇到“疑難雜癥”都會上門請教,他們都會提出意見建議,對鄉村振興、扶貧攻堅、美麗鄉村建設等工作給予支持。
正是因為有著共同的信仰,劉運生夫婦60多年來風雨同舟、相濡以沫,做到了對黨的事業無私奉獻,對婚姻忠誠堅守。老黨員是黨和國家的財富,劉運生、朱運招兩位老同志是革命歷史和發展建設的參與者和見證者,攜手人生風雨,肩負責任擔當,為新一代的年輕黨員樹立了榜樣。
■組稿:本報記者 何海華 特約記者 黃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