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城區深入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強化黨建引領作用
實施“科教興區”戰略 辦好人民滿意教育
■設施和功能齊全,顏值高的公園東學校。馮曉銘 攝
■源城區第七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開幕 肖斌 攝
■源城學子與外國友好學校進行文化交流(資料圖)
核心提示
源城區委、區政府歷來高度重視教育事業發展,特別是近年來,該區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堅持“科教興區”戰略不動搖,始終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始終把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作為最大的民生事業,千方百計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不斷改善辦學條件,推動各類教育蓬勃發展。繼2012年成功創建廣東省教育強區,2014年實現教育強鎮全覆蓋,2015年成功創建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區,2016年高分通過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區國家級復評,2018年又成功創建廣東省推進教育現代化先進區。可以說,源城區教育事業不斷從一個高峰攀向另一個高峰。目前,該區學前三年入園率達98.2%,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畢業率達100%,初中毛入學率達130.78%,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97.76 %,殘疾青少年兒童義務教育入學率達97.52%,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覆蓋率達100%。
強化黨的領導 以黨建引領教育事業發展
近年來,源城區教育部門不斷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深入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突出以黨建為引領,推動教育事業蓬勃發展。
一是扎實推進黨支部標準化規范化建設。在全區教育系統范圍內組織各學校(幼兒園)、民辦教育培訓機構黨支部開展了學習貫徹《中國共產黨支部工作條例(試行)》等黨內法規制度的黨課活動,為各基層黨支部的標準化、規范化建設樹立了基本遵循。
二是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先后成立了源城區教育工委和工委黨校,并結合區委中心工作,在教書育人、創建文明城市、抗洪救災及防控疫情等工作中積極作為,充分發揮了教育系統基層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
三是大力推動區教育系統黨組織全覆蓋。截至目前,全區教育系統共有基層黨組織91個(其中:黨工委1個,黨總支1個,黨支部89個),共有黨員1501人,實現了全區中小學校黨組織全覆蓋。
四是強化基層黨組織基礎保障。按照規定全面完成換屆選舉,其中2019年期滿換屆的黨支部有32個,2020年有7個;按要求成立基層黨組織,其中2019年成立了基層黨組織5個,2020成立了8個。
此外,為加強思想理論武裝,提高黨員隊伍的思想政治素質,去年以來,源城區教育局采取三項舉措抓好學習任務的落實。首先是區教育系統各學校黨支部堅持“三會一課”制度,建立學習教育的長效管理機制,制定了具體的學習培訓計劃。促使黨員干部樹立勤于學習、終身學習理念,用先進的理念、現代管理知識武裝黨員領導干部,增強服務學生、服務群眾的能力和意識。通過黨員個人自學、領導上黨課、撰寫心得體會、討論交流等形式,進一步增強學習效果。其次是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學習要求,加強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以及《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和視察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切實把全體校長和教師的思想認識統一到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上來。再次是提前謀劃,統籌安排。對學習內容、學習步驟、學習環節、學習方式等作出了具體安排,要求各黨支部通過理論學習、“三會一課”等方式,深入開展學習培訓活動,明確學習的目的、意義和要求,保證學習不走過場。
建學校補短板 硬件改善師生均受益
對于中小學校而言,足夠的學位和現代化的學校硬件設施,能更好地補齊中小學均衡發展短板,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區教育部門在認真抓好創現和強區復評兩評合一驗收后的整改工作的同時,十分重視抓好學校的新(改)建工作。近兩年來,先后新建了越王小學、康寧路小學和光明雙語學校,重建了大塘小學,共新增學位8670個;擴(改)建江源小學、東埔中學、嘯仙中學、黃子洞小學、區一中和埔前中學,穩步做好教育提質擴容工程。
在學前教育方面,源城教育部門強力推進學前教育“5080”攻堅工作,切實提高新時代學前教育水平。一是如期完成學前教育“5080”攻堅任務。2020年秋季區政府通過向普惠性民辦幼兒園購買公辦學位8000個、向非普惠性民辦幼兒園購買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學位4500個,如期實現了城區2020年學前教育“5080”目標,逐步解決人民群眾子女“入園難”和“入園貴”的問題,大大促進了學前教育普惠、均衡、優質發展。二是2020年啟動市區新建、改(擴)建8所公辦幼兒園建設。8所幼兒園總占地面積31275.33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約56945.12平方米,建成后將新增公辦幼兒學位3360個,總投資約3.73億元。
在師資建設方面,區教育部門強力抓好“三支隊伍”建設,提高隊伍整體素質。一是強力推進校(園)長輪崗交流制度,2019年以來全區參加輪崗的校長達96人次。二是強力治理教師隊伍人編分離問題,穩定教師隊伍,優化教育環境。三是強力規范教師區外選調和區內調動工作,優化配置教師學科結構。四是強力整頓師德師風,開展師德師風專項檢查,建立和完善防治教育系統拒腐防變的長效機制。五是積極爭取中小學人員增編,定校定崗招教師,優化農村學校教師結構,2019年以來爭取區編委增加了335個教師編制,全區中小學教職員編制核定總數達到3730名,并爭取了臨聘教師指標800名。六是繼續抓好 “名校長”“名班主任”和“名教師”工作室工作。目前有市級以上“名校長”4人、“名班主任”2人、“名教師”4人。七是加大經費保障力度,認真做好教師培訓工作,2020年該區投入經費超過206萬元,精心選派教師參加“國培”“省培”“市培”項目培訓7479人次,區級組織系列培訓活動達7469人次。八是進一步完善了《臨聘教師管理制度》《學校領導班子考核制度》等一系列教師隊伍管理制度,確保了隊伍管理有章可循。
八舉措加強德育工作 為未成年人成長“培基”
中小學的德育工作日益受到教育部門和社會的關注與重視。2017年8月,教育部頒發了《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提出的總體目標是培養學生愛黨愛國愛人民,增強國家意識和社會責任意識,教育學生理解、認同和擁護國家政治制度,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引導學生準確理解和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刻內涵和實踐要求,養成良好政治素質、道德品質、法治意識和行為習慣,形成積極健康的人格和良好心理品質,促進學生核心素養提升和全面發展,為學生的成長奠定堅實的思想基礎。
源城區教育部門深入貫徹落實教育部的文件要求,采取了八項舉措加強中小學德育工作,并取得明顯成效。一是深入開展愛國主義教育、集體主義教育、紀律教育、生命教育。培養學生家國情懷和愛國主義情感,養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增強學生自我保護意識。二是加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幫助廣大師生做好心理調適。三是開展“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宣傳教育活動。培養廣大師生勤儉節約、低碳環保等行為習慣。四是抓細抓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和“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系列教育活動。配合市、區兩級政府完成了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的測評工作,2020年高蓮小學等6所學校被評為“河源市文明校園”。五是穩步推進中小學生研學實踐和勞動教育。2020年秋季,源城區45所學校、近6萬名學生開展了研學實踐活動,學生不但了解了家鄉悠久的歷史文化,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培養科學文化素養,進一步拓展了視野、豐富了知識、提升了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而且與勞動實踐教育相結合,將勞動教育與學生的個人生活、校園生活和社會生活有機結合起來,豐富勞動體驗,提高勞動能力,深化對勞動價值的理解。六是開展法治、禁毒等專題教育活動,以“送法進校園”法治學習宣傳教育活動、防治中小學生欺凌和暴力活動、青少年毒品預防教育“6·27”工程、預防性侵學生專題教育活動及“12·4”全國憲法宣傳日為契機,組織開展法治、禁毒活動,增強師生的法律意識。2020年,師生參與“憲法小衛士”2020年行動計劃,參賽人數達7萬人。“12·4”憲法日,近10萬中小學生參加了教育部統一組織的憲法晨讀活動。七是聯合相關部門開展“關愛兒童 護苗成長”宣教活動。2020年10月,在全區22所中學(九年一貫制學校)開展“關愛兒童,護苗成長”主題宣教活動,受教育學生達2萬多人。八是加強“三結合”網絡建設,全方位保護學生健康成長。2020年,全區在校學生違法犯罪率保持為零。
積極開展教改教研活動 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各學校的教研教改活動是推動教學不斷創新進步的重要載體,源城區教育部門主要采取了六項舉措,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一是以課堂教學為基點,全面打造有效課堂。深入拓展有效教學模式研究,確定了以嘯仙中學、高新區實驗學校、光明學校、下城小學、城南小學、雅居樂小學、公園東小學、公園西小學、康寧路小學和越王小學為龍頭,將課堂有效教學模式研究成果向其他學校推廣。在第十八屆全國中學信息技術與教學融合創新展示培訓活動中,該區在全市7個一等獎中斬獲4席。二是以教育科研為切口,進一步規范了學校校本教研與校本培訓指導,廣泛開展教學課題研究。目前,全區中小學在研課題177個(其中,市級以上12個,區級70個,校級95個),促進教師專業發展。三是以分片教研平臺、師生競技平臺、送教下鄉平臺3個平臺為依托,拓展教研活動空間,提高教師教學技能。四是以掛鉤幫扶為手段,開展幫扶活動,推進學校均衡發展。五是以終端評價為引領,規范學校過程管理。六是以“兩考”備考為導向,加強中、高考備考的指導、研討、經驗交流、督導檢查,整體提高教學質量。
近年來,源城區中考優秀率、及格率、平均分、低分率在全市名列前茅。高考成績穩中有進,2020年高考本科上線率達25.2%,比2019年提高6個百分點。2020年黃岡實驗中學高考本科上線率達82.5%,僅次于河源中學,東埔中學高考成績名列全市面上普通高中前列。教研成果成績斐然——2019年以來全區各中小學校獲得市級以上集體榮譽107項,中小學教師獲得市級以上榮譽1390項,中小學生獲得市級以上榮譽1711項,教師在市級以上刊物發表論文410篇。
源城教育事業基本情況
據2020年秋季統計,全區有中小學73所(公辦60所,民辦13所),其中小學47所、初級中學21所(含九年一貫制)、完全中學2所、高級中學2所、特殊學校1所。中小學校在校生94619人(公辦77541人,民辦17078人),其中小學生65932人、初中生22732人、高中生5955人;中小學教職員工6434人(在編3745人、臨聘1090人、民辦1599人)。全區有幼兒園123所,其中,公辦幼兒園32所(含市直屬機關幼兒園1所、區機關幼兒園3所,校辦幼兒園4所、集體辦園24所),民辦91所;在園幼兒30019人,公辦幼兒園在園幼兒15075人,占比達50.22%,公辦幼兒園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在園幼兒24080人,占比達80.22%。全區學前三年入園率達98.5%。幼兒園教職工3845人(在編74人、公辦188人、民辦3657人)。全區有一所特殊教育學校(陽光學校),特教班7個,在校生146人(其中在校就讀90人,送教上門56人)。
■組稿:本報記者 何海華 特約記者 黃赟 通訊員 羅宏中 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