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謀發展 砥礪奮進新征程
源城區埔前鎮著力譜寫基礎牢、產業興、環境美、生活好、黨建強的發展新篇章
■慶祝農民豐收節
■落戶于埔前鎮陂角村的春沐源項目,極大地帶動了當地的發展。本報記者 肖斌 攝
核心提示
源城區埔前鎮素有河源“南大門”之稱,其地理交通、資源稟賦等優勢突出。黨的十八大以來,埔前鎮廣大黨員干部群眾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踔厲奮發、勇毅前行,不斷推動黨的建設和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發展,譜寫了基礎牢、產業興、環境美、生活好、黨建強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埔前新篇章。
■組稿:本報記者 何海華
特約記者 呂鵬
通訊員 裴加兵 陳嘉琳
不斷強化黨的領導 黨建堡壘更加堅固
埔前鎮堅持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認真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進一步提振黨員干部干事創業“精氣神”。全面加強基層黨組織規范化建設,15個村(社區)和鎮機關黨支部升格為黨總支部或基層黨委,18個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均按標準進行升級改造。強化學習陣地建設,省紅色村教育實踐基地、區委黨校分校、鎮黨校、上村村紅色文化館正式掛牌投入運營,全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全部掛牌運行。夯實基層堡壘,高質量完成村(社區)換屆選舉工作。扎實推進基層黨組織“頭雁”工程、村級后備干部“筑基”工程和基層基礎保障工程,選派黨建指導員進駐鎮非公有制企業。
不斷推動產業發展
經濟實力顯著提升
埔前鎮推動產業發展提質增效,全鎮各項事業發展取得長足進步,經濟運行質態良好。大力推動“旺三強二高一”產業發展戰略,提升傳統消費,培育新型消費,工業園三期擴園、低碳產業園征拆等工作穩步推進,經貿活動回暖向熱,經濟發展回升向好。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步伐加快,櫻桃、番茄等國家無公害農產品品牌成功認證。持續打造萬畝“果盤子”“菜籃子”和“一鎮一業”“一村一品”工程,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深受“雙區”市場消費者歡迎。美麗鄉村片區組團發展進一步加快,串珠成鏈、連片成景,“種、養、游”融合發展模式逐步形成。截至去年底,全鎮規上企業19家,固定資產投資33.2億元,累計開工建設重點項目12個,招商引資項目15個,招商引資到位資金30億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至22700元。
不斷推進城鄉融合
鎮村環境更加宜居
埔前鎮堅持規劃引領,科學編制鎮總體規劃,高效推進埔前“城市次中心”建設。穩步提升城鎮化發展水平,增強對鄉村的輻射帶動能力。埔前文化活動中心、區第二人民福利院、中心農貿市場、老205國道二期及新205國道一期升級改造、“一河兩岸”文化長廊二期建設等工程項目高質高效推進。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契機,以“六亂治理”“拆違治亂”專項行動為抓手,強化市容環境衛生網格化、常態化、精細化管理,深入推進集貿市場、道路交通等專項治理,常態化開展文明勸導志愿服務,落實“門前三包”責任制,不斷提升城鄉文明整體水平。扎實推進重點項目用地征收工作,有力保障省、市、區重點項目順利實施。贛深高鐵、西氣東輸(源城段)、河源電廠二期等項目用地如期交付,河源春沐源嶺南生態小鎮、深河產業城B區、區工業園第三期擴園、低碳產業園、鵬城大道等項目用地征收工作扎實推進,城鎮骨架進一步拉大。
用心用情辦好實事
民生福祉持續提升
埔前鎮堅持以發展促民生,聚焦群眾所急所憂所盼,集中力量抓好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著力辦好民生實事,切實增進民生福祉。嚴格落實鎮、村、組三級聯動、聯防、聯控,有效落實“四個一”應急處置機制,全鎮超過2000名黨員干部和志愿者投身186個疫情防控網格一線。推進“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三項工程,有針對性地做好高校畢業生、城鎮就業困難人員、退役軍人、殘疾人等重點群體就業工作,做好農村轉移勞動力就業培訓。順利完成埔前中心小學、高埔小學改擴建工程和埔前二中、楊子坑小學、泥金小學升級改造工程,有序推進埔前中學、河背小學、坪圍小學、中田小學升級改造工程,教學條件、教學質量穩步提高。全力推進“健康埔前”建設,源城區第二人民福利院建設加快推進,公共衛生服務水平和全民健康素質大幅提升。
堅持綠色發展理念
生態環境全面改善
埔前鎮立足“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全盤優化生態布局,加快構建全域綠色可持續發展美麗新格局。認真落實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狠抓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回頭看”反饋問題整改落實,舉一反三開展全鎮產業環境問題大排查、大整治。持續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聯動推進治氣、治水、治土、治廢,全面落實河(湖)長制,埔前河、大簡河等河道清漂專項整治扎實開展,圩鎮生活污水截污工程建成使用,污水處理及雨污分流設施建設工程全面鋪開,建成農村污水集中處理設施20座,高效開展揚塵污染、秸稈禁燒等專項整治,強化農業污染源頭管控,扎實開展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大力推動節能減排,積極倡導低碳生產生活,鎮域環境空氣質量日益向好。
推行“三聚三精三提升”工作法 黨建引領賦能基層治理
在推進鄉村基層治理中,埔前鎮聚焦黨建引領、機制創新、群眾所需,從精細化、精確化、精準化著手,不斷提升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內動力、服務力,通過延伸黨的工作手臂,打造共建共治共享鄉村治理新格局。
聚焦黨建引領,
精細管理,提升組織力
以“頭雁”為首。扎實推進基層黨組織“頭雁”工程,高質量完成村(社區)“兩委”換屆選舉工作。創新“頭雁”隊伍工作機制,定期開展“頭雁沙龍”活動,黨組織書記集中交流學習,在相互交流中強化學經驗本領的能力。深入實施“筑基”工程,打造高效能村級后備干部隊伍,為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提供人才保障。
以“先鋒”為要。堅持以思想引領筑基塑魂,將理論學習規范化、制度化,常態化開展“三會一課”、主題黨日活動,引導黨員干部強化理論武裝,做到“兩個維護”。大力開展“黨員家庭戶”掛牌活動,讓全體黨員亮身份作表率,號召黨員干部樹形象、比作風、作貢獻。落實“1+10黨員聯系群眾”工作法,當好宣傳員、信息員、聯絡員、服務員“四員”角色。
以“陣地”為基。埔前18個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按照功能多樣、管理規范、服務精細的建設標準,全部進行升級改造,成為黨建工作、服務群眾、教育培訓、資源整合、形象展示的“五大平臺”。利用上村村紅色文化教育基地、蓮塘嶺村三角嶺革命烈士陵園等“紅色陣地”開展黨性教育,區委黨校分校、鎮黨校正式掛牌投入運營,鎮、村(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全部掛牌運行,建全、建強、建優基層“陣地堡壘”。
以“共建”為本。開展以“村+村”“村+醫院”“村+幫扶單位”為主的“三型”共創共建模式,實現黨組織互聯互幫、結對共建、共治共享。
聚焦機制建設,
精確定位,提升內動力
民主自治找準切入點。以村民自治、法治、德治為目的,不斷完善議事協商機制。組建紅白理事會,由威望高、熱心的村民、村干部或基層黨員擔任負責人,“紅事一杯茶、白事一碗粥”風氣逐漸形成。建立村級重大事項報告、村級財務管理等制度,規范村級辦公程序,有效加強對村級重大事項的事前報告、事中監督,推進基層民主政治建設。
群團聯動打造閃光點。發揮群團組織效能,打造基層治理同心圓。開拓團建新思路,鼓勵廣大團員青年開展“關愛青少年,埔前在行動”“我用青春描繪多彩家鄉”等實踐活動,利用暑期回鄉開展特色班,為鄉村兒童送去溫暖與知識。通過墻體彩繪和微景觀打造,投身建設美麗家鄉。探索婦建新途徑,利用陂角村車角村民小組文化活動中心打造省級婦女兒童示范點。
制度執行強化關鍵點。嚴格落實“四議兩公開”“一事一議”等民主決策制度,村級財務支出、資產資源處置、基層設施建設、產業發展等涉及群眾利益的村級重大事務實行過程公開、結果公開,接受群眾監督,有效加快了項目實施進度,做到了內容上深化、形式上拓展,架起干群“連心橋”。
聚焦群眾所需,
精準服務,提升服務力
錨定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進一步增強基層社會治理的服務力,提高破解難題的本領,不斷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突出下沉,走好基層服務“最先一公里”。落實鄉鎮領導干部包村駐點聯系制度,班子成員和鎮干部職工定期到聯系村蹲點調研,開展調研走訪,傾聽基層心聲,讓干部真正“沉”下去,群眾口碑真正“升”起來。深入實施兜底民生服務社會工作“雙百工程”,完成基層社工1站4點建設,村(居)社工服務點覆蓋率100%,通過精準化專業識別,提供精細化專業服務,服務效能日益凸顯,民生服務體系建設日趨完善。
突出對焦,走好個性化服務“中間一公里”。建立鄉村志愿U站,組建22支志愿服務隊,覆蓋黨員志愿者、巾幗志愿者和青年大學生志愿者各類群體,注冊志愿者超1600人,引導黨員志愿者開展“五個一連民心”活動(一張“微心愿”表、一本黨員聯系服務群眾手冊、一張服務卡、一條為民服務熱線和一本服務群眾臺賬),精準對接服務對象的需求,解決群眾困難,進一步密切黨群干群關系。
突出精確,跑完細化服務“最后一公里”。結合全鎮人口和區域分布情況,執行“鎮到村、村到組、組到戶”的網格管理制,在文明城市創建、疫情防控、鄉村振興、平安建設等方面發力,利用“小網格”發揮“大作用”,不斷提升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
【訪談】
在新征程上展現埔前新擔當新作為
立足新起點,如何奔赴新目標?埔前鎮黨委書記黃國平表示,該鎮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深入貫徹落實省委“1+1+9”工作部署,市委加快培育“五大產業”、大力實施“七大行動”和區委“六個推進”工作安排,全力做好三個方面工作,在新征程上展現埔前新擔當,彰顯埔前新作為。
堅持黨建引領,立根鑄魂,進一步筑牢組織硬堡壘
推動黨的領導“一根鋼釬”插到底,要堅持不懈抓基層、強基礎、固基本,在抓學習、抓隊伍、抓紀律上下足功夫。一是強化思想武裝,提升干事“精氣神”。始終堅持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頭等大事和首要政治任務,引導各黨組織和全體黨員干部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繼續落實好新一輪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三年行動計劃,進一步打造黨建與三產融合、基層治理、人才回流、紅色引擎等黨建示范典型,將黨建引領工作滲透到全鎮各項事業當中。狠抓作風建設,時刻繃緊“廉政弦”,努力打造一支忠誠干凈擔當的埔前隊伍。
堅持立足特色,提質增效,進一步把握發展主軸線
以高質量黨建領航定向,以西片區“五村連片”和東片區“智慧農旅”兩個示范帶建設為抓手,形成串珠成鏈、織景成片的示范集聚效應,因地制宜展現“各美其美”,連線連片實現“美美與共”。一是穩步推進西片區“五村連片”體驗示范帶升級迭代、提檔提質。做優做強上村香菇、高圍五指毛桃、坪圍蘭花和無花果等特色農產品,做細做精陂角蔬香園、埔前樂心農場、高圍荷韻田趣、上村紅色文化基地等鄉村旅游項目,高規格打造專業化、多元化、新穎化的旅游配套,全面提升“吃住行游購娛”服務水平,繼續打造鄉村旅游精品線路,推動鄉村產業向“專而特”、規?;l展,從“景點旅游”向“全域旅游”轉變。二是加快推動東片區“智慧農旅”示范帶落地見效、出新出彩。科學謀劃基礎設施建設、鄉村風貌提升、農業產業布局和市場化運作,高標準嵌入數字化、生態化和集成化技術元素,多維度打造“云游埔前”“電商平臺”“智慧村莊治理”三大板塊,推動鄉村產業向“智而強”、數字化發展,從“傳統農業”向“智慧農業”轉變。
堅持多措并舉,強化監管,進一步夯實穩定壓艙石
始終繃緊安全這根弦,全力以赴確保政治安全、社會穩定,為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一是毫不松懈抓好疫情防控。全力做好重點人群排查、重點場所和重點行業的管控,持續推進60歲以上老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種工作,不斷筑牢埔前鎮疫情防控防線和人群免疫屏障。二是一以貫之推進平安建設。著力推進綜合行政執法工作制度化、規范化,常態化推進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打擊整治養老詐騙、反邪教和禁毒等工作,不斷構建城鄉治安立體防控體系,確保社會環境和諧穩定。三是慎終如始抓好安全生產。強化鎮、村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建設,開展重點行業安全生產專項整治,系統防范化解鎮村道路交通安全風險,全力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四是久久為功確保糧食安全。做活土地流轉文章,持續鞏固撂荒耕地復耕復種工作成效,進一步完善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同時發揮龍頭企業帶頭作用,促進農業生產向現代化、規?;?、標準化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