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縣鳳安鎮:強村金鑰匙 開啟富民鎖
■曾于洋
夏日炎炎,綠滿村野。行經紫金縣鳳安鎮鳳安新村大道,沿線的5個村莊,道路干凈整潔,兩旁綠樹夾道。古樹、稻田、荷花、小橋、流水、村民議事亭、蓮心亭……徜徉其間,心曠神怡。
近年來,鳳安鎮將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作為實現鄉村高質量發展的“先手棋”,立足“農業強鎮”發展定位,以“黨建引領”為綱,創新“黨建引領、市場引導、能人引路”的“三引”工作機制,實現了村集體經濟的全域提升壯大。截至目前,鳳安鎮村集體經濟收入330萬元。其中,經營性收入176.92萬元,占比53.61%。這把強村富民的金鑰匙,正不斷激活鳳安鎮村集體經濟發展新動能。
堅持黨建引領
打造科學化“發展引擎”
農村基層黨組織是推進鄉村振興的“主心骨”,“火車頭”強了,“發動機”壯了,村集體經濟發展才能強勁起來。基于此,鳳安鎮深入實施基層黨組織建設強基工程三年行動,把發展村集體經濟擺上重要位置,以“抓”“育”“謀”聯動發力,推動集體經濟走上發展快車道。
高位對標“抓”。依托“1+12+N”黨群服務體系,成立了鎮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工作專班,制定鎮域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計劃表,進一步夯實了工作責任,形成“黨委領導、政府負責、部門配合、村黨組織落實”的齊抓共管格局。
多措并舉“育”。貫徹落實“傳幫帶”制度,推動11名黨政領導與11名村黨組織書記結成對子,用好鎮委黨校及分教點、“每日一學”隨身課堂,將實踐學習融入“田間地頭”,不斷提升黨員干部帶領群眾發展致富的能力。
立足實際“謀”。組織開展專題研究、摸底調研,科學把握11個村的區位條件、資源稟賦和現狀基礎,分村制定“一村一策”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方案,明確時間表、路線圖、任務數,打造出適合各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的好路子。
突出市場引導
探索特色化“發展路徑”
鳳安鎮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立足鎮情村情,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積極探索新路徑新方法,多措并舉推動村集體經濟健康發展。
近年來,鳳安鎮持續深化農村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整合鎮域農業優勢資源,推動閑置地、撂荒地有效流轉,鞏固1000余畝撂荒地整治成效,推動土地經營權流轉近3000畝,為村集體經濟發展騰出基本承載空間。
不僅如此,鳳安鎮還通過發揮深圳—鳳安招商服務中心的紐帶作用,推動農產品精深加工,做強回龍茶省級“一村一品”項目,擦亮無公害蔬菜、南藥、絲苗米、松谷髻三黃雞等特色招牌,打造鳳安臘味、春甜桔等農業品牌。同時,以鳳安新村大道為基礎,將沿線村“一村一策”特色產業同發展休閑觀光農業、采摘游、農家樂相結合,組團謀劃“青風禾唱·梅里飄香”鄉村風貌示范帶建設,突破村界限制,實現優勢互補、抱團發展、互利共贏;主動對接市場需求,打造苗圃基地,培植青梅5萬株,櫻花、羅漢松等喬木2000余株,桃金娘、翠蘆莉和紅花檵木等灌木一批,助推產業成本降低,打響綠美生態鳳安品牌。
鳳安鎮還充分發揮佛嶺村青梅產業成功創收的帶頭作用,深度開發青梅種植、采摘、觀光等業態,不斷延長產業鏈,以佛嶺村為基點輻射周邊各村,擴大種植青梅5萬株,積極打造“萬畝梅花海洋”觀光帶,以此帶動村集體經濟增收。截至目前,青梅產業已帶動佛嶺村集體增收10余萬元。
依靠能人引路
匯聚多元化“發展動能”
鳳安鎮堅持以滿足群眾需求為出發點,積極搭建雙向溝通平臺,匯聚民智、凝聚民力,充分激發農村資源要素活力。
近年來,鎮村干部發揮帶頭作用,走村入戶,激發群眾主人翁意識,樹立致富能手先進典型,通過“禾坪說事”平臺、3個村民小組黨群服務站(議事廳),引導村民向身邊典型學習,形成人人爭創先進的良好氛圍,加快集體經濟發展和強村富民步伐。
為進一步鞏固和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促進農村資源有效配置,激發農村市場活力,鳳安鎮積極探索“黨建+公司+基地+農戶”的合作經營模式,指導成立4家富鎮強村公司,喚醒沉睡資源,撬動人、財、物等資源向基層一線下沉,推動67名村民實現就近務工增收,凝聚推動集體經濟發展和群眾致富的強大合力。
為凝聚鄉賢智慧和力量,助力鄉村振興,鳳安鎮以“鄉土鄉情鄉愁”為紐帶,引導專技人才投身家鄉,深挖鄉賢能人資源,搶抓中鐵廣投、廣新控股集團等優質企業對口支持建設機遇,大力爭取優質項目落戶鳳安,現已與廣東省紡織品進出口股份有限公司達成合作意向。
美麗畫卷以“實干”描繪,用奮斗和汗水鑄就。接下來,鳳安鎮將繼續深入實施“百千萬工程”,鎖定“農業強鎮”建設目標,找準工作著力點和突破口,用好優質資源和區位優勢,加大優勢企業和項目的引進力度,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農產品品牌,為社會經濟發展注入“源頭活水”,持續推動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
(作者單位:鳳安鎮人民政府)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