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α片免费视频在线观看,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中文,欧美人与动牲交A精品,亚洲色成人影院在线观看,国产精品-区区久久久狼

您的當前位置:主頁 > 新聞頻道 > 評論

加快構建河源特色現代化產業體系 打造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2023-06-05 11:15:10 來源:

■何翠茹

現代化產業體系是高質量發展的保障,是經濟建設的核心和城市發展的基礎。4月10日至13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時指出,中國式現代化不能走脫實向虛的路子,必須加快建設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4月17日至18日,省委書記黃坤明到河源調研時為河源未來產業發展定向導航,強調要全力打造具有河源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5月5日,二十屆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強調,加快建設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并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黨中央和省委的高度重視和推動,是河源加快構建特色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大契機。

一、河源特色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應有之義

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核心是新型工業化、現代服務業和現代農業相互融合、協調發展的系統,其本質上是一種產業發展導向。不同國家、地區由于區位、資源、經濟等情況各不相同,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具體情況也不同。河源特色現代化產業體系應包括以下含義:

一是產業結構合理化。各產業素質之間、相對地位、聯系方式協調,三大產業內部結構合理,并具備向高級化發展的能力;高新技術產業占比不斷提高,現代服務業中有知名品牌,一、二、三產業高度融合。二是產業布局特色化。立足河源資源稟賦、地理條件、氣候特征、產業基礎和市場需求等,根據全市各區域特色、資源優勢,在全市形成特色鮮明、錯位發展、有序競爭的特色產業布局。三是產業空間集聚化。以產業園區為載體,發揮龍頭企業輻射帶動作用,提高產業數字化、智能化、網絡化水平,以創新引領產業轉型升級,促進完整產業鏈形成,培育帶動力強的百億級、千億級產業集群。四是產業發展可持續。要在提高產業對河源本地山水人文資源、人力資源利用率的同時,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升級現有產業,增強產業集群根植河源發展的能力。

二、河源構建特色現代化產業體系基礎堅實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把高質量發展作為最鮮明的發展導向,圍繞培育壯大產業發展新動能作出了一系列戰略部署,為加快構建河源特色現代化產業體系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一是“硬聯通”更加暢通。河源地理位置優越,是粵東北交通樞紐,處于珠三角一小時經濟圈內,構建了以高速公路為主骨架,國省道干線公路為重要支撐,縣鄉公路為聯絡支線,南通珠三角、北聯贛西南、東承粵東北,以公路運輸為主、鐵路運輸為輔的交通運輸體系。隨著贛深高鐵貫通,河源交通更加便利,與大灣區的時空阻隔大大壓縮,人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集聚河源更加順暢,為承接先進制造業和服務業轉移創造了良好條件。

二是“大平臺”集聚動能。農業上,依托19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和燈塔盆地國家農高區發展特色優質高效農業,全市農業產業化水平不斷提升。工業上,8個產業園區對工業支撐作用凸顯,成為河源經濟增長的主引擎、工業發展的主戰場。2022年河源市工業園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506家,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量的79.43%;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95.91億元,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81.40%。園區集聚各種要素,為產業集聚創造了條件,為產業發展創造了空間。

三是“大產業”基礎夯實。近年來,市委市政府聚焦產業興市,立足河源基礎優勢產業,積極培育“1+3”千億級、百億級產業集群,產業能級進一步提升。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穩健,總產值已超500億元,總體規模占全市工業產業比重超1/3,是全市規模最大的主導產業。機械與模具產業初步形成模胚、模具配件、沖壓模具、鑄造模具、模具后加工等產業鏈條,2022年總產值已超100億元。食品飲料及水經濟產業、先進材料產業產值也朝50億元邁進,千億級、百億級產業集群未來可期。

三、構建河源特色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抓手

構建河源特色現代化產業體系,要緊緊抓住河源自身的特點,堅定不移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關于加快培育“五大產業”、大力實施“七大行動”戰略部署,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不動搖,逐步健全優化產業結構,打造優質特色產業,筑牢優勢產業根基。

一是強引領樹導向,優化產業結構。以清晰、完善的產業發展規劃為引領,找準發展定位、明確主攻方向、做實產業項目、強化支撐保障、提高產業鏈層級,推動河源產業結構向合理化和高級化轉變。以有針對性的傾斜政策,對發展潛力大、能充分挖掘河源資源的新技術行業、健康、文化等高質量服務業加大扶持力度,補足產業結構短板。以專項資金為引導,吸引更多信貸資金和其他社會資本加大對先進制造業、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新興產業等高附加值產業的支持力度,緩解重點領域、重點企業的融資約束,助推產業向高級化邁進。

二是立足資源稟賦,壯大特色產業。充分發揮河源自身生態、土地等資源優勢,以燈塔盆地國家農高區和19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為重點和平臺,提高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和優質農業,優化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建設集產、供、銷于一體的產業集群,形成聚集化、規模化,打響河源優質農產品品牌。充分發揮河源毗鄰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城市的區位優勢,緊抓大灣區休閑康養需求,立足河源生態資源,大力發展特色康養基地、鄉村民宿和休閑小鎮,努力打造高品質生態游、鄉村游、民俗游線路,推動文化、旅游和生態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

三是強韌產業鏈條,做強優勢產業。以實體經濟為著力點,聚焦“1+3”產業集群,深入實施產業鏈鏈長制,推進鑄鏈強鏈引鏈補鏈工程,進一步延伸產業鏈、提升供應鏈、融通價值鏈,筑牢河源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產業支撐。緊抓省委省政府推動產業有序轉移重大機遇,建立健全產業轉移的區域利益協調機制,及時將承接產業切入到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產業的中高端環節,建立與發達地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產業發展模式,與粵港澳大灣區在同一技術水平上構建起跨區域產業鏈聯系。加大對科技型創新企業的培育力度,重點輔導有比較優勢和較好創新基礎的企業,對相關配套產業加大建設力度,延長產業鏈條,實現全產業鏈聯動創新和發展。

(作者單位:中共河源市委黨校)

    上一篇:不斷提高全黨馬克思主義水平
    下一篇:沒有了
    數字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