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文明單位河源市圖書館:
用書香涵養文明
■孩子們從校門口的河源市圖書館“館校共享圖書”服務點借閱圖書。 本報記者 謝少娜 攝
圖書館是公共文化民生工程,是文明創建工作的示范窗口。為全力推進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營造安全、文明、和諧的圖書館環境,市圖書館全力提高公共服務水平,開展優質服務活動,助力創建全國文明城市。
近年來,隨著市民對文化需求的不斷增加,市圖書館高度重視精神文明建設,把“以讀者為中心,推動圖書館事業高質量發展”作為發展方向,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真抓實干、開拓創新,從規范管理、提高素質、創新服務等方面入手,不斷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做好全民閱讀工作,豐富公共文化服務供給,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水平,提升市民對文化生活的獲得感、幸福感、滿足感。 因此,市圖書館也獲得了“廣東省文明單位”榮譽稱號。
延伸文化服務觸角
擴大公共閱讀服務覆蓋面
“經大數據分析,全市參與閱讀的人群包括幼兒、學生、中青年還有一些老年人,年齡層次日漸多元化。”市圖書館館長賴金鳳說,從近幾年來市民借閱圖書的數量和種類來看,全市參與閱讀的人越來越多,市民的閱讀關注點也不再只是快餐式閱讀,而是向深度閱讀延伸。
近年來,市圖書館不斷延伸文化服務觸角,通過建設分館、服務點的方式,將服務網絡延伸至機關、學校、部隊、社區、鄉村、企業等領域,因地制宜打造經典閱覽區等主題館,逐步實現城鄉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擴大了公共閱讀服務的覆蓋面。據統計,目前全市已建成14間“源·悅”書屋自助圖書館,在五縣兩區建設了56間共享圖書服務點,14間直屬分館,14間服務點,打通了全民閱讀末梢,讓群眾盡享家門口的“文化福利”。
優化全民閱讀服務
開展多樣性文化活動
市圖書館自開館至今年3月底,累計接待讀者665萬人次,注冊讀者49.48萬人,外借文獻總量316.12萬冊次。舉辦閱讀推廣活動8443場(參與讀者109.46萬人次)、展覽204場(參觀讀者980.65萬人次)、培訓講座1073場(參與讀者6.96萬人次)、“七進工程”585場(參加讀者8.82萬人次)。舉辦殘疾人、老年人、貧困山區孩子及留守兒童、農民工等特殊群體服務共開展289場,參與讀者9436人次。
自新館開館以來,市圖書館聚焦載體搭建,不斷優化全民閱讀服務,先后打造了“我們的節日”“共創文明城市·共建書香社區”“微家書”等一批品牌文化活動,開展閱讀推廣活動上萬場/次。
此外,該館還承辦了廣東圖書館學會2017年學術年會、首屆圖書館發展嶺南論壇、蕭殷文學研討會等一批高端學術活動,通過舉辦活動,大大提升了影響力。在近日公布的《廣東省全民閱讀指數報告(2022)》中,河源全民閱讀指數在全省排名第十一位,館際互借量在全省名列前茅,僅次于深圳、廣州、佛山等城市。
近年來,市圖書館積極轉變工作思路,不斷創新文化傳播平臺,打造建設智慧云圖書館,在云圖書館管理平臺實現了大數據下業務的智能化管理,對讀者信息、借閱需求、圖書資源情況及安全監管等實現全方位的信息掌握。“我們還對現有智能書屋進行了全面升級改造,迅速將推廣服務由線下轉為線上線下‘雙服務’,做到閉館不閉網,為讀者提供全天候的‘移動圖書館’。”賴金鳳說,市圖書館將緊跟時代步伐,精準對接當代讀者需求,加快數字化轉型建設,通過更優質的文化惠民服務為百姓美好生活賦能。(本報記者 謝少娜)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