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二陽”高峰來了嗎?市疾控專家教你防護
“二陽”病例多輕癥高風險人群需注意
■本報記者 鄒茹玉
上周,市民梁女士的女兒突然發燒,她帶女兒到市人民醫院的發熱門診就診,經檢測其是感染了新冠病毒導致發燒,由于此前其未感染過新冠病毒,這次“初陽”的癥狀還是比較嚴重。“幸好病毒來得快也去得快,燒了兩三天就好多了。”在醫生的建議下,梁女士準備讓女兒再居家隔離幾天,暫時不返校。
近期,市內各醫療機構發熱門診、急診接診的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均有所增多。河源地區“二陽”高峰來嗎?第二次感染新冠與第一次感染時癥狀有何區別?市疾控中心應急傳防所負責人高淑萍表示,市民要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養成良好個人衛生習慣,科學防護。
最近2至3周二次感染
新冠病例比例增加
市疾控中心監測數據顯示,全市新冠感染病例在4月中旬達到2022年11月下旬以來的最低水平,5月上旬開始出現上升趨勢。
“前期我市醫療機構就診病例中,大部分是首次感染新冠病毒,不過最近2至3周發現,二次感染病例比例有所增加,但大部分是輕癥。”高淑萍介紹,由于人群接種疫苗和新冠病毒感染后的免疫力隨時間衰減的客觀規律,當下這種變化趨勢符合預期,也與全球奧密克戎病毒株波動流行的規律相似。目前XBB系列變異株在新增病例中占比較高,已成為我國新冠病毒主要流行株。
高淑萍預測,今后一段時期不排除局部地區新冠病例繼續增多的可能,但我市新冠病毒感染出現大幅回升的可能性較低。
二次感染一般
比初次感染癥狀較輕
“奧密克戎變異株的臨床表現均主要集中在上呼吸道。總體來說,二次感染比初次感染普遍要輕,一般會出現低熱、咽痛、輕度咳嗽等,咽痛比較突出。當然,每個個體情況不同,感受也不一樣。”高淑萍分析,去年底至今年初大量人群感染新冠后,目前還存在一定的保護抗體,所以即使再次感染,癥狀普遍較輕,病程相對較短,重癥病例也較少。
如何鑒別普通感冒、流感和新冠感染?高淑萍表示,三者的早期癥狀差別不大,均表現為發熱、咽痛、咳嗽、鼻塞、流鼻涕、乏力、肌肉酸痛等癥狀,主要靠抗原或核酸檢測來區分。部分甲流患者會有嘔吐、腹瀉等消化道癥狀,整體臨床癥狀表現會重些,而一些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反而臨床癥狀較輕。
關注高風險人群
關口前移盡可能避免感染
相比之下,在第一波新冠流行期未感染的人在第二波新冠流行時感染的風險較高;對于二次感染,60歲及以上的人和未接種疫苗的人感染風險較高。高淑萍建議,既往未感染過新冠的人群,特別是沒有打過疫苗、有基礎疾病的高齡老人等高風險人群,要特別注意個人防護。“關口前移,盡可能避免感染。”她說,這類人群一旦出現發熱、咳嗽等癥狀,尤其是家庭成員或周邊人群已確診感染新冠病毒,要及時進行篩查,如確定感染新冠病毒要第一時間就醫。
如何做好科學防護?如果感染了,應該怎么處理?高淑萍建議,大家要堅持做好個人防護,保持勤通風、勤洗手等良好衛生習慣,加強自我監測;沒有完成疫苗接種的高風險人群,在醫生指導下完成疫苗接種。若確診感染了新冠病毒,應避免帶病工作、上學,建議在家充分休養,待完全康復后再去工作、上學;避免去人群聚集的場所,注意手衛生,戴好口罩,保持社交距離。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