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打造綠色示范帶 實現強鎮興村富民
■稻魚共生基地成為鄉村旅游網紅打卡點
■本報記者 馮曉銘 田紅秀
■特約記者 黃從高 甘建樓
日前,全市首家鎮級茶文化展示中心——紫金縣龍窩鎮茶文化展示中心建成并正式開放運營。該中心占地面積2088.33平方米,集產品展示、推廣、銷售多種功能于一體,不僅是龍窩鎮推動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平臺,更成為紫金縣“紅色傳承·古韻茶香”鄉村振興示范帶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紅色傳承·古韻茶香”鄉村振興示范帶由龍窩鎮和蘇區鎮共同打造,以琴江河和國道236為主線,依托“彭牌嶂”建設成果,進行“連線成帶”規劃建設,深入推進農旅融合發展。
據龍窩鎮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龍窩鎮認真落實紫金縣委、縣政府關于加快茶產業發展和深入推進鄉村振興的工作部署要求,堅持貫徹“以農興旅,以旅促農”的發展理念,充分依托“紅色基因·古韻茶香”精品線路,主動融入蘇區—南嶺—惠東高潭紅色生態旅游線路,搶抓全縣紅色文化研學基地掛牌的良好機遇,全力推進鄉村振興示范帶建設,努力讓產業發展起來,游客引得進來、留得下來,農旅融合發展成效初顯。
綠色產業強鎮興村富民
初夏時節,正是紫金蟬茶采摘的絕佳時節,在龍窩鎮彭坊村承龍嶂生態茶園,幾十名茶農正在采茶?!霸诩议T口工作,每個月能拿到2000多元,既可以增加收入,又可以照顧家庭?!闭谡璧牟柁r黃阿姨笑著說,她們這群采茶的村婦都是附近的村民。
“現有15間可供住宿的房間,規劃再建設20多間吊腳樓民宿,游客可在云霧上繞茶園徒步觀光、品茶嘗鮮,感受紫金蟬茶滿口蜜香,享受美麗的茶園生活?!背旋堘稚鷳B茶園相關負責人說。
2020年,以彭坊村為主體的紫金“紅色基因·古韻茶香”精品線路榮獲“廣東美麗鄉村精品線路”。目前,彭坊村已基本完成國道兩旁景觀帶建設、天裕樓古屋田園景觀節點和承龍茶旅文化園建設。其中,稻魚共生基地成為鄉村旅游網紅打卡點。同時,作為省級“一村一品、一鎮一業”茶葉專業村,彭坊村已經成為全鎮乃至全縣的茶葉主產區。近年來,該村找到通往振興鄉村的“金鑰匙”,堅持“以農興旅,以旅促農”發展理念,聚焦茶旅融合發展,多點開花,讓彭坊村成為經濟富美有產業、田園秀美有顏值、社會和美有秩序的紫金美麗鄉村典范。
近年來,龍窩鎮堅持打造高質量“茶罐子”,以弘揚茶文化為主線,建設茶客旅游綜合體,積極推進茶旅融合發展,推動茶產業轉型升級,全力做好“茶旅”文章。據統計,目前龍窩鎮茶葉種植面積3.15萬畝,占全縣總面積的40%,千畝以上生態茶葉基地4個,茶葉加工生產線40條,茶葉總產值超5億元,先后獲評國家農業產業強鎮示范建設鎮、廣東省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產業興村強縣示范鎮、廣東省“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專業鎮、廣東省茶葉專業鎮等榮譽稱號。
“多點開花”
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
每逢周末,前往龍窩鎮大榕樹耕讀文化園的游客絡繹不絕,許多家長帶著小孩體驗不一樣的田園生活。
走進大榕樹耕讀文化園,不僅可以玩投壺、渾水摸魚、竹林迷宮等親子游戲,還可以走進植物園,帶孩子認知蔬菜、水稻,體驗拖拉機,各種樂趣一園盡享。大榕樹耕讀文化園有關負責人說,該園對外開放以來,廣受游客歡迎,周末入園游客高峰期達1萬人次,已經成為紫金鄉村旅游的又一網紅打卡點。
“紅色傳承·古韻茶香”鄉村振興示范帶“多點開花”,不僅有大榕樹耕讀文化園、稻魚共生基地,還有歷史古跡節孝牌坊、嶺南風格濃郁的客家古民居、久經滄桑的古榕樹和獨具特色的嶂下田園節,以及省級非遺項目木偶戲、蒲米制作技藝和縣級非遺項目龍舞、獅舞等,一條“山水田園、清茗茶谷、古村鄉居”的精品線路正徐徐鋪開。
創新舉措
增強鄉村振興“軟實力”
“小積分”兌出鄉村治理“大能量”。龍窩鎮率先全面推廣“網格+積分”基層治理模式,有效助推龍窩鎮美麗鄉村風貌提升,著力打造鄉村振興“龍窩樣板”。
近年來,紫金縣以龍窩鎮為試點,積極構建“積分制”工作法,探索以“網格+積分”和“積分制分紅”為代表的鄉村治理新模式,推動鄉村治理上新臺階。自紫金縣推行積分制管理工作以來,村民交口稱贊,矛盾糾紛少了、自治熱情高了,形成了人人參與鄉村治理的濃厚氛圍,切實增強了鄉村振興的“軟實力”。
近年來,以禮坑村為典型的“小積分”撬動鄉村治理“大格局”案例,入選2021年全國社會治理創新“十大最佳案例”;2020年,龍窩鎮獲評廣東省鄉村治理示范鎮,禮坑村獲評廣東省鄉村治理示范村、廣東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和廣東省衛生村、文明村等多項榮譽。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