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創新舉措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
閉環監管促欠薪動態清零
■市人社局執法人員會同市住建局、市公安局工作人員聯合處置欠薪案件。(資料圖片)
■本報記者 鄒茹玉 通訊員 程子躒
近日,河源國家高新區某公司員工劉先生收到了市人社局勞動保障監察綜合執法監督支隊為其追回的4821元工資。“昨天才投訴,今天就追回了!”劉先生豎起大拇指說道。
近年來,我市不斷創新舉措,通過立制度抓源頭、明責任促監管、重考核嚴治理,構建根治欠薪工作監管閉環,確保欠薪案件保持動態清零態勢,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去年以來,我市共受理各類勞動者舉報投訴案件8307宗,共為6.72萬名勞動者追回被拖欠工資待遇6.8億元,案件結案率100%,勞資糾紛形勢總體較為平穩。
立制度抓源頭
建立長效機制
今年3月,《河源市源頭防范和根治工程建設領域欠薪問題長效機制》印發,從落實工程建設資金、規范建設市場秩序、加強項目和勞動用工管理、嚴厲懲處欠薪違法行為、建立健全工作機制等5方面提出18項具體工作措施,為切實解決我市建設領域欠薪問題提供了堅實的制度支撐和保障。同時,為實現各項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制度全覆蓋各在建工程項目,形成建設領域勞動用工和項目管理監管閉環,我市將2022年、2023年分別定為河源市建設領域“制度落實年”“制度提升年”。
為落實這些舉措,提升誠信用工意識,我市從源頭抓起,充分利用春節后開工契機,舉辦“開工第一課”培訓班,向在建工程項目建設單位、施工總承包單位、勞務分包單位負責人和勞資專管員解讀《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去年以來,我市共舉辦15期培訓班,來自建設領域各方主體共1434人參加了培訓,促進了我市各在建工程項目源頭治理制度精準落地。
明責任促監管
防患于未然
在治理建設領域欠薪問題中,我市明確工程項目各方主體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的“三個責任”,即建設單位負首要責任、施工總承包單位負主要責任、分包單位負直接責任。
我市利用河源市房屋市政工程實名制及分賬制綜合服務平臺數據,預估建設單位當月撥付人工費用金額及施工總承包單位當月發放農民工工資金額,并判斷建設單位是否按月足額撥付人工費用及施工總承包單位是否按月足額發放工人工資,確保了農民工工資按時足額發放。同時,我市實行商品房預售監管資金與工人工資專用專戶聯動,要求建設單位在申請商品房預售監管資金時,將申請進度的20%資金轉入農民工工資專用專戶,一旦發生欠薪問題,確保工人工資“有錢可發”。
重考核嚴治理
打擊惡意欠薪
我市將根治欠薪工作納入市政府有關部門和縣級政府考評體系,建立了“三比三評”考核制度(比組織領導、評壓實監管責任,比源頭治理、評制度建設推進,比依法辦案、評根治欠薪工作成效)。自2018年開始,我市已連續5年對各縣區政府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工作開展年度考核,根治欠薪考核“風向標”和“指揮棒”作用凸顯。
與此同時,我市針對欠薪案件實行分類處理。比如在欠薪問題高發、頻發的建設領域,針對工資款和個人借款、工程質量糾紛相互交織產生的定性難問題,市人社部門會同相關行業主管部門進行案件會商,確屬欠薪的實行領導包案制度;針對施工總承包單位資金不足導致的欠薪追討難問題,通過包案領導直接約談、建設單位先行墊付、勞動保障監察部門監控發放工資等方式,確保工資能足額發放到工人手中;針對涉嫌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的勞動違法案件,市人社局與市公安局、市中院、市檢察院等部門加強溝通聯系,促進行刑銜接,形成嚴厲打擊惡意欠薪的高壓態勢。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