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上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的優秀學子分享學習方法和備考經驗
找準方法掌握節奏 磨礪意志終身受用
■本報記者 鄒茹玉 肖斌
近日,我市多名2023屆高中畢業生陸續收到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名牌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其中3名考上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的優秀學子接受本報記者采訪,分享了他們的學習方法與備考經驗。方法縱有千萬條,但在學習上找準方向、掌握節奏是成功的訣竅之一,而刻苦鉆研、堅持專注則是通往成功的必備條件,這是優秀學子們送給學弟學妹們的備考經驗。
賈鎧萌:
帶著探究去做題
構建模型抄好題
賈鎧萌畢業于河源中學,今年高考以699分的優異成績被清華大學電子信息類專業錄取。“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馬”,他認為,高中3年的每一次考試都不能決定什么,相信自己才是最重要的;高考并不是人生的終點,磨礪自己對抗壓力的意志,能讓人終身受用。
“盡量不要讓自己出現短板,哪個學科偏弱就針對性地多付出一點。”談及學習方法,賈鎧萌拿自己舉例,因為語文較弱,他便在老師幫助下有針對性地補習語文,同時不丟掉自己的優勢科數學,并兼顧其他科。
作為理科生,賈鎧萌認為要帶著探究的眼光做題,不要過于沉浸在題海中。“當你因發現一道題或一個不等式、一個計算過程的精妙之處而拍案叫絕時,那么你收獲的遠比記那些知識點多得多,學習興趣也大大增加。”他建議高中生可買一些帶有鉆研性的書籍,通過閱讀感悟理科之美。
通過構建模型把知識點進行分類整理,這是賈鎧萌的重要學習技巧,也就是“思維導圖”。通過這種知識模型化,可以根據自己的心得體會把多個模型聯系起來,從而實現對繁雜知識點的歸納整理,主次分明。
賈鎧萌還有一條備考經驗,就是學會抓住題目背后的命題思路。他平常做完一道好題,會有意識地把這道題的解題思路捋一遍,想想有沒有更優的解法,并把它記下來,構建一個好題集。“這本好題集就像是我的經驗法寶,讓我在解題時能更快地找到正確的解題方向。”他建議同學們多做有探索性的題目,能鍛煉自己的思維,洞悉更多命題思路。
龍振熠:
緊跟節奏重理解
勞逸結合平常心
河源市新河實驗學校(下稱新河實)2023屆畢業生龍振熠,被北京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專業錄取,走上學醫之路。堅持努力不氣餒,適度緊張心態穩,這是龍振熠對自己備考經驗的總結。
龍振熠認為高考備考中最重要的是把握節奏,他習慣于緊跟老師的節奏,在課堂上認真聽講并爭取課內將知識內容理解好,筆記和疑問可以留到課后再去補充、答疑。發現不懂的問題或難點,及時與老師或同學探討,然后找同類型題目進行練習、強化,舉一反三。
對于物理、數學這一類理科,龍振熠認為理解最關鍵,在做題中及時去總結、反思是理解內容的一種好辦法。在理科學習中,要多找一些參考書去加深理解與加強練習,有時還能從中接觸到一些特別的、擴展性的解題方法,這時更要及時總結、整理思路、發散思維。對于文科復習,對知識點進行版塊式整理很有必要,比如做“思維導圖”,能夠讓脈絡清晰起來。練好字,保持卷面整潔美觀,在他的備考中也占據一定分量。
課余時間里,龍振熠喜歡打羽毛球。他認為,勞逸結合是必要的,哪怕到了高三最緊張的時候,他還能保持運動的習慣,能很好地緩解心理壓力。
賴柯維:
合理高效做規劃
爭強好勝勇超越
新河實2023屆高中畢業生賴柯維,以高考文化科547分、清華大學校考全國排名57的優異成績,被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錄取。“苦盡甘來”,他認為,考上清華大學是99%的努力加1%的運氣得來的。
作為一名志向考清華大學的美術生,賴柯維不僅要文化成績高,美術成績也要拔尖,這使他不得不付出更多的努力。他堅持“課堂上聚精會神汲取精華,課后作業跟著自己節奏走”的學習方法,針對自己最薄弱的學科,則最優先、花更多時間與精力在這門學科上。
備考期間,賴柯維會用一張小便利貼,把自己每一天要干的事情寫下來,合理、高效而詳細地規劃每一天。他相信“時間是擠出來的”,所以他盡量減少無用社交,將更多的時間用于學習。此外,他認為在學習上有時還是要有種“爭強好勝”的勁兒,同學之間要不斷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