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α片免费视频在线观看,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中文,欧美人与动牲交A精品,亚洲色成人影院在线观看,国产精品-区区久久久狼

您的當前位置:主頁 > 新聞頻道 > 社會新聞

田長上線 “稻”路更寬

東源1399名耕地“大管家”守護28萬畝綠色希望

2024-06-25 10:23:44 來源:河源日報

8c90a852aa61c008b2fd13dec5f5f6ef_hyrbs0625004_001_01_s.jpg

■東源縣上莞鎮常美村黨支部書記、田長李國平巡田查看稻苗長勢。

0570c42177f12a6045570b22f67d621a_hyrbs0625004_001_02_s.jpg

■東源縣駱湖鎮小水村墾造水田項目

0a8dbd08c4435bab5e83f42ce6b43a87_hyrbs0625004_001_03_s.jpg

■東源縣柳城鎮東源萬綠智慧無人農場的袁隆平巨幅稻田畫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打卡

“我每天都要巡查一遍,不然我不放心,一定要保護好村里的耕地。”走進東源縣上莞鎮常美村,村黨支部書記李國平告訴我們,自從擔任“田長”以來,他感到肩上的擔子更重、責任更大了。

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田長則是耕地的“大管家”。自全面推行田長制以來,東源推動田長扎“耕”基層,構建了“縣鎮村三級田長和網格田長”的“3+1”組織體系和責任體系,逐級落實耕地保護目標任務。2023年9月至今,東源已設定田長1399名,劃定548個網格,巡田里程3.0659萬公里,巡田時長4443.71小時,實現現狀耕地范圍“人防”全覆蓋,使28.89萬畝耕地有了守護者。

全村巡田

打好“田長+”組合拳

“走!咱們一起巡田去!”話音剛落,常美村黨支部書記李國平拿上草帽,戴上頭盔,熟練地騎著摩托一路巡、一路記、隨手拍,不放過田里的任何一個細節。

仲夏時節,常美村稻田里的禾苗即將進入抽穗期。田野上的微風吹過,一層層翠綠的稻浪泛起陣陣漣漪。然而常美村村級田長李國平卻無暇顧及眼前的風景,反而和田間割草的村民交流起來。

“今年雨水多,之前除過兩三次草了,沒想到沒多長時間又長了這么多草。得虧你了,兄弟,得空就來田里割草。”李國平站在田埂邊連忙感謝村民李建輝。

眼瞧著李建輝割了一袋又一袋雜草,李國平也按捺不住,走進田里忙活起來。“上個月一直下雨,草就特別多,我也怕村里的水稻長不好,反正自家養了牛,割了就背回去喂牛。”背對烈日,李建輝滿頭大汗,卻沒有停下手中的動作,他告訴記者,一上午已經割了七八麻袋的草了。

像李建輝這般熱心的村民在常美村并不少見。原來,早在2020年,常美村的2100畝耕地都流轉給東源縣裕民農民專業合作社,該合作社由李國平擔任法人,實現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吸引50多名村民就近務工,獲得土地流轉與基本務工雙收入,實現了土地由分散獨立經營向規模經營轉變。

因此,對村民們來說,水稻長得好,也是守好自家田的關鍵。

“在我們村,巡田不僅僅是田長的事,我們合作社50多名員工都是‘民間田長’,田里遇到相關問題,他們都會及時反饋給我們。”李國平望著廣闊的稻田說,“再過一兩個月,這大片的水稻就要成熟,那時巡田都能聞到陣陣稻香。”

據悉,常美村堅持凝聚合力,打好“田長+”組合拳,建立“田長+黨員”“田長+志愿者”“田長+村民”等制度機制,發動村里黨員干部、共青團員、志愿者、村民參與“全村巡田”,推動田長制工作由“一家管”變為“大家管”。

要想田里管得好,除了吸納更多村民做“民間田長”,常美村還“雇傭”上千只鴨子做“動物界田長”。李國平表示,稻鴨養殖最有利的一點,是可以利用鴨子來除草、除福壽螺,鴨的糞便還能為稻田自然增肥,形成一個完美閉環。

巡田護耕

農田守護者在行動

在稻田邊上,豎著一塊綠色的田長制公示牌,上面寫著東源縣順天鎮沙溪村第二網格的耕地面積,以及縣級、鎮級、村級、網格田長的姓名和聯系電話,以及網格田長的職責等。

朱小華正是沙溪村第二網格的網格田長,是順天鎮“農田守望者”之一。

“我負責巡查1409.13畝一般耕地和134.61畝的永久基本農田,每周都會巡查1—2次。一旦發現違法占用或者破壞耕地的行為,就會及時制止并上報到田長巡田APP。”朱小華所說的這款APP是他們在巡田路上的“法寶”,它不僅能自主規劃巡田路線,還能實時記錄日常巡田情況、追蹤問題進展等,讓巡田工作更加高效。

“村級田長和網格田長主要發揮‘前哨’作用,確保違法占用耕地行為早發現、早制止、嚴查處。”順天鎮自然資源所負責人梁湘說,推行田長制后,由熟悉情況的基層田長在巡查中發現違法占用、破壞耕地行為。雖然受今年上半年大雨的影響,但各級田長仍能各司其職,今年64名田長巡田完成率達81.33%,累計巡田504公里。

據悉,今年以來,順天鎮自然資源所對轄區內耕地保護情況進行數次例行巡查,未發現非法占地、破壞農田等現象。

田長巡田的過程,是將農用地違法違規行為發現、制止、報告、處結等工作細化、量化的過程。

除了面向田長的巡田APP外,東源縣還進一步拓寬公眾參與保護渠道。只要掃描田長制公示牌上的二維碼,就能進入公眾耕地保護服務小程序,無需下載、無需注冊,只要有手機號和用戶名,大家都可以將發現的耕地保護問題上傳至系統,方便快捷。

而在順天鎮相反方向的柳城鎮下壩村,擁有我市首家智慧無人農場,耕作期間,智慧無人機、田間作業機器人等新型智能農機可開展農事作業。下壩村的田長們如何在眾多“黑科技”間闖出一條路來,履行田長職責?

“今年雨量特別大,就算有智慧無人機,也不太會實時巡田,在這個時候,我們田長就顯得尤為重要。”下壩村黨支部書記、村級田長楊錦輝說,水稻在抽穗揚花期及灌漿期對水分敏感,田間水層需要保持在3—6厘米之間。巡田時要特別留意水位變化,一旦水位過高,就要及時跟農場管理員聯系,看看是否需要啟用抽水泵。

楊錦輝坦言,村里的土地早在3年前就已集約發展,相對其他鎮村的田長,下壩村的田長工作要輕松得多,撂荒耕地的現象早已一去不復返。

出臺方案

長效護田有章法

全面推行田長制,是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實行耕地用途管制,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耕地“非糧化”的第一道防線。

2024年1月,東源縣委、縣政府印發《關于全面推行田長制的實施方案》(下稱《方案》),《方案》的印發,打響了東源田長制走深走實的“發令槍”,吹響了全面推進耕地保護提質增效“沖鋒號”。未來,東源將如何進一步守望稻田?

“我們通過衛星影像,將行政村界線及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地塊圖斑進行疊加,合理劃分田長巡田區域,確保轄區內每一塊耕地都有人看、有人管、有人護,把好耕地保護第一關。”縣自然資源局有關負責人說。

為深化落實耕地保護責任,《方案》明確了縣級田長及副田長由縣黨政主要負責人擔任;鄉鎮級田長及副田長由鄉鎮黨委和政府主要負責人擔任;村級田長及副田長由村“兩委”主要負責人擔任,網格田長由村“兩委”成員擔任,協調解決耕地保護重點難點問題,開展勸耕促耕行動,宣傳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政策及法律法規等,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嚴格落實耕地“占補平衡”和“進出平衡”。

根據《方案》要求,鎮級田長每季度開展耕地保護監督檢查至少2次、村級田長每月開展耕地全面巡查至少1次、網格田長每周開展耕地全面巡查至少1次。

目前,東源各級田長扎實履行耕地保護職責,常態化、精細化開展巡田、護田工作, 并及時發現、制止違法行為并密切關注耕地保護、管理、利用中存在的問題,確保全縣“田長制”工作有序推進。

“我們正在推進每個網格顯著位置‘田長制’標志牌設置工作,主動接受群眾監督。”東源縣自然資源局相關負責人說。

接下來,東源還將創新耕地動態監測方式,采用田長、公眾共同參與的方法,高效開展耕地執法監督工作,確保現有耕地一畝不少、新增耕地一畝不假、亂占耕地一畝不讓,切實做到“早發現、早制止、嚴查處”,實現耕地網格化管理,讓田長成為耕地保護“管家”。

記者手記

稻谷豐收時

田長每一滴汗水

都不會被辜負

中午12時,氣溫已飆至32℃。走在東源縣上莞鎮常美村阡陌交錯的千畝良田路邊,陣陣熱浪迎面襲來。但騎著摩托車巡田的田長李國平還沒來得及放下頭盔,卻早已扎進田里,和田間的農民攀談起來,甚至還和農民一同割草,了解水稻生長情況。

悶熱的天氣讓人汗流浹背,李國平卻仍然興致勃勃地向記者介紹常美村的稻田情況。他說,數年前,村里因勞動力流失,不少水田都成了撂荒耕地。他做田長最大的成績是把村里的土地集中流轉起來,決不讓良田好土丟一分、少一寸,守住了耕地紅線。

田長是什么?田長不是官,是田里的“大管家”,是“田保姆”。像李國平一樣盡職盡責的田長,也大有人在,他們都有同一個信念:“我是田長,我要守好每一寸耕地!”

有了田長的加持,東源28.89萬畝土地猶如罩上了“金鐘罩”,他們正以長牙齒的硬舉措守護好沃野良田!

一兩個月后,飽滿的稻穗將鋪滿田野。當陣陣微風卷起金色波浪,勞動的欣喜,收獲的幸福將匯成東源最悅耳的旋律。屆時,相信田長的每一滴汗水都不會被辜負。(曾敏)

■統籌:李成東 張小龍 黃仲明 曾科

■組稿:本報記者 曾敏 李成東 楊堅 

特約記者 藍天明 張小建 通訊員 楊柳 

陳海波 鄒舒琪 彭冰 修碩

■攝影:本報記者 楊堅

■稿件統籌:李成東

    上一篇:未來幾天迎高溫雷雨天氣
    下一篇:沒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