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縣南嶺鎮莊田村茶葉年產值超1.2億元
產業興 鄉村美 農民富
■莊田村形成了家家戶戶房前屋后種茶的特色風景本報記者 楊李維 劉志勇 攝
■本報記者 陳思芬 田紅秀
■特約記者 黃從高 甘建樓
穿過一段彎彎繞繞的山路,視線豁然開朗,放眼望去,紫金縣南嶺鎮莊田村的茶樹沿著山坡呈階梯式分布,漫山的茶樹泛起綠色漣漪,與遠處的藍天白云相映成趣。采茶工一早便來到茶場,戴上帽子和袖套,背著竹簍,行走在縱橫交錯的茶壟間,仔細采摘新葉。
近年來,莊田村積極整合各類資源,引進茶企業盤活閑置土地,引導村民種茶、采茶、制茶、賣茶,培育多家特色茶企,唱響鄉土品牌,把茶產業打造成為村里的支柱產業。目前,莊田村茶葉種植面積超8500畝,茶葉年產值超1.2億元。2019年,莊田村被評為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茶葉)。去年11月,莊田村入選省“百千萬工程”首批典型村名單。
做活茶文章
“小葉子”打造“大產業”
莊田村的茶園已成為當地村民增收致富的“主戰場”。“全村遍地都是茶樹,走到哪都有茶香撲鼻。”據莊田村黨總支部書記劉遠發介紹,該村平均海拔560多米,以前也嘗試過種植柑橘、板栗、桃樹等,但效果都不佳。經過不斷探索,1992年,該村開始嘗試種植茶樹,發現茶樹生長良好。于是,村民們不斷擴大茶樹種植面積,從一開始的400多畝發展到如今的8500多畝,茶葉也成為了莊田村的支柱產業。
隨著莊田村茶葉知名度的打開,一些企業聞聲而來,開始入村投資建企。
走進莊田村金豐號茶葉種植基地,層層疊疊的茶壟匯成一幅壯闊的山景畫,管理人員劉德軍正在茶園里指導工人進行夏季管護。
2014年5月,金豐號在莊田村落地,以“發展河源茶產業,弘揚客家茶文化”為理念,打造集生產、加工、銷售、科研、休閑、養生于一體的示范性農業企業。“我們種植了500多畝茶葉,年產量大概1萬公斤。”劉德軍介紹,憑借莊田村優越的氣候條件,金豐號充分挖掘高山云霧茶特性,按有機茶園標準,制作高品質的客家生態茶。“平時采茶、茶園管護時,我們要請五六十人來幫忙,基本都是附近的村民,這樣不僅幫助村民增加收入,也帶動了很多農戶參與種茶。”劉德軍說。
目前,莊田村95%以上的農戶都種植了茶樹,有茶企32家,種植面積100畝以上的企業8家,茶葉加工廠27家(茶葉制作),形成了家家戶戶房前屋后種茶的特色風景。依托茶產業,去年,莊田村集體經濟收入39萬元、增長63.46%。
為不斷提升茶葉品質和附加值,全力推動“百千萬工程”走深走實,莊田村還與紫金縣沐林聽風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合作建設茶葉精制加工廠,建成后莊田村每年可分紅2.5萬元。該加工廠負責人鐘秉基表示,加工廠致力于為農戶提供全方位的茶葉精制加工服務,今年9月將投入使用,每日可制作干茶約2000斤。加工廠主要服務本地農戶,通過統一生產、統一包裝、統一銷售的方式,為農戶提供優質的茶葉產品,積極推廣科學種植技術,指導農戶按照科學方法種植茶葉,提高茶葉品質和產量。
“萬畝茶園”繪就
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新畫卷
據南嶺鎮相關負責人介紹,自“百千萬工程”深入實施以來,莊田村精細化管理茶園,大力推進綠化工作,共開展“全民綠化·河力備耕”冬季造林備耕活動3次、植樹活動4次,進一步提升了“五邊四旁”綠化美化品質。目前,莊田村有綠美生態小公園3個。
與此同時,該村嚴格落實林長制,保護好古樹名木,做好巡林護林工作,嚴厲打擊毀林行為,確保無隨意砍伐行為。結合“三美”家庭創建,積極推進“美麗庭院”建設行動,選取清和片作為打造“美麗庭院”示范片。如今,該村94戶“三美”家庭已完成創建,“美麗庭院”已完成創建任務數40戶,已完成驗收工作,“美麗庭院”示范片初具規模。
上述負責人表示,將圍繞“擴規模、提品質、強品牌、增效益”發展思路,打造茶葉現代農業產業園、農產品展銷中心(電商中心)、茶旅民宿、農家莊園等,積極探索開發“茶葉+”農旅項目,做大做強“土特產”文章,力促茶產業提質增效、多元化發展,以“萬畝茶園”繪就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新畫卷,用“小茶葉”書寫高質量發展“大文章”。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