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典型案例公布
“龍川1號公路”成功入選融合發展案例
○本報訊 記者 劉昕 通訊員 黃曉明 日前,交通運輸部、農業農村部、文化和旅游部、國家郵政局聯合組織開展了“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典型案例征集工作,經過自主申報、省級推薦、專家評審等環節,最終在全國遴選出典型案例108個,其中廣東省有5個案例入選,我市龍川縣《創建“龍川1號公路”特色品牌 鋪就鄉村振興“快車道”》入選融合發展案例。這是我市深入實施“百千萬工程”、綠美河源生態建設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的一個縮影。
“龍川1號公路”圍繞竹海氧吧、碧道茶香、山林印象、古邑碧水、新城風尚5個特色片區主題,通過實施“7個提升”(道路主體提升、安防設施完善、綠化景觀工程、路域環境整治、立面出新、拓展服務功能、配套附屬設施完善),營造不同片區各有特色、路景相宜的美麗農村路。同時,按照“1+24”環線發展理念,以示范環線為中心,在全縣24個鄉鎮打造“一鎮一示范”“一路一特色”,逐步形成“一環多射”的農村公路網絡新格局,該公路先期在中部地區打造130公里的示范環線,連接起近50個村、10多個特色村,將霍山、綠油花果樹小鎮等10余個旅游景點串珠成鏈,其間重點打造了楓樹壩、霍山兩個綜合運輸服務站,升級改建全縣農村候車亭512個,實現“一鎮一站、一村一亭”;開通農村客運線路34條、農村公交線路10條,實現農村客運村村通,有效打通群眾乘車出行、物流快遞“最后一公里”,助力打造南門碼頭、往后客棧、花海打卡點等多種文旅業態商業模式,帶動沿線5萬多人增收致富,促進周邊油茶、文旅等產業融合發展。
近年來,我市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四好農村路”的重要指示精神,高水平建設“四好農村路”,持續推動美麗農村路與旅游、產業、生態融合發展,進一步打通“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的雙向轉化通道,為我市加快實現綠色崛起增添動能。目前已基本形成以縣城為中心、鄉鎮為節點、建制村為網點,遍布農村、連接城鄉的農村公路交通網絡,實現群眾出行從“有路走,走得出”向“走好路,行得暢”轉變。截至2023年底,全市農村公路里程達14679.4公里,列養率實現100%。3A級及以上景區、省級農業產業園基本實現通三級及以上公路,100人以上自然村村道硬底化比例達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