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航高質量發展 啟航為民新征程
——河源法院2024年十大亮點工作
■人民法庭開展巡回調解
■最高人民法院調研和平法院“脫薄爭先”工作。
■全國、省、市人大代表視察調研河源法院服務保障“綠美廣東”建設工作。
■“執行風暴”集中行動現場。
■“森林法官”進山開庭。
核心提示
2024年,是全市法院開拓進取、忠誠履職、奮勇擔當的一年。全市法院積極推進司法護航綠美生態建設、審判質效爭優提升、“楓橋式人民法庭”創建,努力以審判工作現代化支撐和服務中國式現代化的河源實踐。
這一年,全市法院新收各類案件4.1538萬件,審結4.3995萬件;未結案件2410件,為近5年最低,審判質效持續趨優。降存清積工作經驗在全省法院推廣,市法院一重大案件庭審獲評全國法院“百優庭審”。
這一年,全市法院各項工作亮點紛呈。有8個案例入選全國、全省典型案例,13個咨詢答疑入選全省法院法答網優秀咨詢答疑。涌現出“廣東省五一勞動獎狀”紫金法院、全國維護婦女兒童權益先進個人鐘金香等一批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市法院獲評全國“八五”普法中期表現突出單位。
這一年,全市法院講好新時代河源法治故事,市法院《“漫”談法律》獲評全國法院百優新媒體作品,紫金、和平等法院獲全省優秀普法項目獎。
亮點1
學思想淬黨性 隊伍建設更有力
★關鍵詞:專業化 提升能力
始終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做實全員政治輪訓,召開讀書班、集中研討、理論宣講等學習教育活動301場次,鞏固拓展主題教育成果。嚴格落實政法工作條例,主動向省法院黨組、市委及市委政法委報告重大事項、重大案件60次,把講政治與講法治貫穿審判實踐全過程。
以更高標準建設專業化隊伍。認真落實新時代法治人才培養若干措施,組織分級分類培訓145場3289人次,常態化開展崗位練兵活動。以更嚴要求全面從嚴管黨治院,經常性開展紀律教育和警示教育,用“活教材”敲響“警示鐘”,推動黨紀學習教育走深走實。
亮點2
抓黨建帶隊建 審判執行更扎實
★關鍵詞:激發活力 品牌成效
深入實施基層黨組織強基工程。著力加強黨建文化、建強機關黨委、筑牢戰斗堡壘、激活黨員先鋒,紫金法院黨建文化經驗在全省法院政工會議上進行推介,市法院、東源法院榮獲市直機關創新大賽二等獎。
注重發揮黨員領導干部先鋒模范作用。在重大案件審理、重大改革攻堅、脫薄爭先、鄉村振興等急難險重任務中,積極響應“雙報到”機制,深度參與一名黨員一棵樹、千塘萬渠清淤等活動,深入社區為群眾提供司法服務252場次。持續開展“一支部一品牌”創建,加強青年理論學習小組學習交流,常態化開展崗位技能競賽,7個黨支部獲評全省人民法院“四強五好”黨支部,3個黨支部獲評全市“四強”黨支部,“我為黨旗添光彩”“法徽紅守護生態綠”等黨建和業務品牌成效凸顯。
亮點3
服務打造“三大樣板” 實干擔當勇奮進
★關鍵詞:平等保護 筑牢粵北糧倉
服務保障打造城鄉融合發展河源樣板。以頭號力度保障和推進“百千萬工程”,妥善審理涉雙區產業轉移、招商引資、土地征收、立體大交通等糾紛142件,保障長深高速改擴建等項目順利實施,全力支持發展新質生產力,服務“1+3”產業發展壯大,市法院在市“百千萬工程”考核中獲優秀等次。持續深化“無訟園區”創建,依托河源國家高新區、江東人民法庭和8個駐產業園區法官工作室,深入65家企業開展法治體檢,調解、和解涉企糾紛1660件,服務全面“融灣”“融深”。
服務保障打造獨具特色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河源樣板。審結知識產權案件252件,強化對“三新”技術和模式創新的保護。發揮破產審判及時出清和重整救治功能,妥善審結破產案件58件,出清“僵尸企業”25家,化解各類債務5.6億元,促成國華新能源等公司破繭重生。依法審結涉企糾紛2102件,平等保護民營企業產權,有效平衡經營困難企業與員工的利益,幫助58家中小微企業擺脫困境。開展清理拖欠中小企業賬款專項行動,幫助中小企業追回債權4766.9萬元。
服務保障打造“綠富雙贏”河源樣板。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妥善審結涉環境資源案件171件,建立生態司法修復+碳匯司法實踐基地,不斷暢通“兩山”轉化路徑。建立“河湖長+河湖法官”協作機制,推深做實“林長+森林法官”、東江流域司法保護協作機制,服務萬綠湖創成國家5A級旅游景區。各基層法院因地制宜開展法潤桃園、護航茶企、法護青綠等司法服務活動,創新“法治+旅游”融合發展路徑,出臺司法保護文化遺產二十項措施,快速化解客天下、春沐源等涉旅糾紛83件,促進農文旅融合發展經驗在學習強國推廣。
亮點4
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斗爭
助推建設更高水平法治河源
★關鍵詞:維護穩定 化解風險
堅決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斗爭,審結涉黑惡案件9件13人,累計執行到位黑財4.9億元。堅持以人民安全為宗旨,審結刑事一審案件3015件,對重大惡性罪犯判處死刑。審結“盜搶騙”“黃賭毒”“食藥環”等案件999件,對仿冒港版整腸丸的某公司依法判處十倍賠償金1.1億元。審結涉電信網絡詐騙及關聯犯罪案件546件,有效遏制涉“兩卡”犯罪,守好群眾“錢袋子”。
著力防范化解重大風險。聯動住建等部門推動17個保交樓項目竣工交樓,為1.0438萬個家庭圓了安居夢。妥善審理涉保交房項目案件386件,規范房地產保全執行措施,會同住建等部門支持30家符合條件的房地產企業納入白名單,獲得融資16.1億元,幫助1.0004萬戶業主解決交房難題。
助推建設更高水平的法治河源。支持和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政,審查行政非訴執行案件256件,妥善審結一審行政訴訟案件393件。市法院審理的賴某訴政府繼續履行征收補償協議案入選廣東法院典型案例。東源法院依法撤銷某社保局不予受理工傷保險待遇申請案獲全國法院優秀案例二等獎。
成立市行政爭議調解中心,建立行政爭議訴前調解機制,助推十類重點領域矛盾糾紛源頭綜合治理,全市萬人成訟率同比減少4.7件。
亮點5
全力呵護成長 未成年人司法保護持續加強
★關鍵詞:零容忍 結對關愛
全力呵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開展預防和治理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專項行動,對侵害未成年人犯罪零容忍。堅持從嚴從重打擊,一審審結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154件195人,市法院審理的張某一案入選全國法院案例庫。
持續深化未成年人司法關愛機制。健全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幫教庫,幫助救助困境兒童62名,和平法院跟蹤幫教葉某某盜竊案入選廣東法院典型案例。組織56名法官擔任法治副校長,選派72名“法官媽媽”結對幫扶受困兒童,持續擦亮“河法童行 法潤少年”全國法院普法品牌。
亮點6
堅持“如我在訴” 答好司法為民的時代答卷
★關鍵詞:斷好家務事 辦好身邊案
用情斷好百姓家務事。貫徹實施好民法典,妥善審結婚姻家庭繼承糾紛2644件,強化對老弱病殘等特殊群體司法保護,努力守“小家”和諧、護“大家”安定。妥善審結涉彩禮案件216件,合理平衡并判決歸還彩禮1073萬元,讓婚姻始于愛、彩禮歸于禮。弘揚孝親敬老傳統美德,嚴懲保姆虐待老人犯罪,依八旬老人申請發出律師調查令,有效規制兒媳隱匿財產,保障喪子老人繼承權。
用心辦好百姓身邊案。以尋求案件處理最優解為目標,公正辦好涉教育、就業、養老、醫療等民生案件4044件,切實答好司法為民的時代答卷。審結勞動爭議案件589件,幫助農民工追回辛苦錢842.2萬元,根據實際用工認定校車司機、外賣騎手的勞動關系,加大對新業態群體權益保護。發出關于加強醫療機構行業監管司法建議,依法判決醫鬧者立即停止侵權、賠償損失并賠禮道歉,讓符合規范的診療活動有保障、醫務人員受保護。
亮點7
提升司法獲得感 用力兌現群眾勝訴權益
★關鍵詞:“執行風暴” 善意文明
持續開展“河源執行風暴”等專項行動。執結案件1.2831萬件,執行到位29.1億元,網拍成交金額4.5億元,首執結案平均用時同比縮短35.2天。大力推廣“執小案民生案”,通過“根治欠薪”等行動向群眾發放執行案款9650萬元。力推交叉執行、提級執行,大力攻堅骨頭案,推動55件積案取得實質進展,執行到位超億元。
強化規范和善意文明執行。嚴禁超范圍超標的保全,通過活封活扣、保全置換等方式處置企業資產。市法院妥善裁決某資產公司執行案,獲評全省人民法院優秀文書,某房地產公司合同糾紛案入選全省人民法院十大執行案例。
亮點8
減少群眾訴累 提升司法公信力
★關鍵詞:做實做細 提質增效
做實做細抓前端治未病。訴前成功調解各類糾紛8560件,新收訴訟案件同比下降5.8%。推動矛盾糾紛預防化解納入平安建設考評,加強對人民調解的工作指導和業務培訓,基層治理單位化解糾紛成功率提升24%,相關經驗在《中國審判》刊載。
做實做細抓調解促和諧。堅持全流程調解發力,85.5%的訴訟案件在第一審程序實質解決,有效減少群眾訴累。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注重把客家“和”文化融入司法工作,努力讓糾紛得到實質、有效化解。
做實做細抓管理提質效。全鏈條加強精細化審判管理,以較少員額編制高質量完成“一降兩升三優化”目標任務,實現了存案同比下降50.5%,一年以上長期未結案件同比下降63.2%的目標。
持續優化訴訟服務,進一步簡化訴訟流程,辦理網上立案3.0407萬件,網上調解4045件,網上交退費2.9376萬件,為困難當事人緩減免訴訟費302萬元,發放司法救助金122.8萬元。
亮點9
深化創建 夯實基層基礎行穩致遠
★關鍵詞:脫薄爭先 人工智能
以更實措施全面夯實基層基礎。建立領導班子掛點指導、黨支部共建幫扶、業務包片指導等機制,市法院在人才支持、資金配備、教育培訓、業務指導、數據賦能等方面給予精準幫扶,以點帶面推動和平法院全面脫薄爭先,審判質效全面大幅提升。 樹牢大抓基層鮮明導向。深化人民法庭“一庭一品”創建,大力爭創“楓橋式人民法庭”,創新推出夜間法庭、周末法庭,做實工作重心下移、就地解決糾紛、方便當事人訴訟。與深圳中院建立結對共建機制,推動深圳中院人工智能輔助審判系統在和平法院落地使用,案件審理、審判管理實效快速提升。
亮點10
自覺接受監督 共商服務發展良策
★關鍵詞:滿意率100% 良性互動
以更強自覺接受各方監督。自覺接受人大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高質量辦理人大代表建議8件、政協委員提案3件,充分采納代表委員意見,滿意率達100%,主辦“進一步提升審判質量的建議”獲評市人大代表建議辦理工作優秀案例。
開展“綠美廣東 向人大代表報告”主題活動,走訪、接待和邀請各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特約監督員、各界代表參加座談、旁聽庭審、見證執行等活動1358人次。加強與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溝通,多方聽取意見,共商服務發展良策。廣泛接受社會監督,聘任不同行業、領域特約監督員12名,全市人民陪審員參審案件3101件,加強與新聞媒體、社會公眾的良性互動。
■文/圖:本報記者 劉燁華 通訊員 徐曉曦 李文慧 陳碧霞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