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喂”進去 收益秒到賬
河源首批智能回收箱“上崗”
2025-02-05 15:44:20
來源:河源日報
○本報訊 記者 楊寶如 通訊員 陳靈露 近日,河源首批“源回收”智能回收箱落地市區華達凱旋城小區,市民在丟棄報紙、舊金屬、塑料盒、舊衣服等可回收物時,可輕松實現有償回收。
在華達凱旋城小區里,4個藍灰色的可回收物智能回收箱分布在各個出入口,其由密閉式垃圾箱體、稱重器等設備組成,看起來科技感十足,吸引了不少居民前來掃碼“嘗鮮”。市民張先生抱著幾個紙箱準備投放,只見他打開手機微信對著智能回收箱上的二維碼輕輕一掃,箱門就打開了,投入后系統通過稱重裝置計算出垃圾的重量,轉化成相應的積分存入居民的個人中心。這些積分不僅代表了用戶的環保貢獻,還能轉化為實際的獎勵。
“放進去的每一件垃圾都變得有價值,積攢下來的積分可兌換零錢,滿5元就能提現,都不用把紙皮拿到回收站去賣了,方便多了。”張先生說,有償回收和微信提現功能也提高了大家參與垃圾分類行動的積極性。“改天我也要拿點可回收物來試一試。”一旁的保潔阿姨何秋端說。
據了解,我市首批“源回收”智能回收箱24小時全天候開放,由河源市深芳源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管理運營,居民無需細分可回收物,投放的可回收物會有專業收運人員轉運至中轉站。“無論可回收物體積大小、價值高低,‘源回收’都來者不拒。”該公司項目經理張明表示,他們將逐步完善投放點(智能回收箱)、站(中轉站)、場(分揀中心)建設,以實現資源高效回收、環保處理、公眾參與、政策監管與持續創新為一體的可回收物回收利用體系。
“有了‘源回收’智能回收箱,我們能以更低成本開展資源回收,同時也更規范了。”源城區分類辦相關負責人表示,將逐步搭建多層次、立體化、高效率的資源回收再利用體系,推動垃圾分類實現精準分類,讓可回收物變廢為寶,為綠色低碳城市建設提供新途徑。
上一篇:快遞小哥黃火恩:年味的貨 他來投遞
下一篇:沒有了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