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群齊心建家園 鄉村煥發新面貌
——連平縣忠信鎮發動群眾共建鄉村振興示范帶
■宣講員在榕樹下講政策,動員群眾為示范帶建設出謀劃策、投工投勞。通訊員 張國相 攝
■本報記者 劉永菲
通訊員 張國相 黃俊逸
小城四月,春和景明。走進連平縣“燈舞鄉韻”鄉村振興示范帶忠信段建設現場,一派繁忙景象映入眼簾:農房外立面粉刷一新,工人們正有條不紊地建設坡屋檐;道路兩旁新栽的火山榕迎風挺立;榕樹下,宣講員用鄉音講述著“百千萬工程”的惠民故事,村民們圍坐傾聽……自“燈舞鄉韻”鄉村振興示范帶建設啟動以來,忠信鎮以黨建為引領、以群眾為基礎,通過“宣講聚共識、實干促蝶變”,推動鎮域風貌實現跨越式、高品質提升,繪就了一幅黨群攜手共建美麗鄉村的生動圖景。
黨群聯動齊攻堅
農房改造展新顏
連平縣“燈舞鄉韻”鄉村振興示范帶總長17公里,其中忠信段長14.3公里,由東升村、黃花村、大陂村、上坣村、司前村、柘陂村、新下村和水滣村等8個村組成,重點區域攻堅范圍包括2條重點路線、4個重要點位,涉及群眾超2600戶1.3萬人。
為順利推進區域攻堅行動,今年3月以來,忠信鎮以《連平縣“燈舞鄉韻”示范帶忠信段風貌管控提升專項行動實施方案》為綱,建立“鎮領導干部+村干部+黨員代表”三級聯動機制,通過入戶宣傳、村民議事會協商規劃,發動群眾主動參與改造。目前,示范帶沿線已完成農房外立面改造超5萬平方米,城鄉風貌提升120余處。
在提升“顏值”的同時,忠信鎮深挖生態與文化內涵,以“黨建+生態+文化”融合模式,動員近3000人次參與種植苗木超1萬株,在示范帶沿線村莊打造綠美小公園3個、美麗庭院15個,依托“金融林”、花燈等非遺文化和花生產業園,串聯起生態觀光、文化研學、農旅體驗等功能,形成“一步一景、一村一韻”的鄉村景觀帶。
鄉音宣講聚民心
共話發展謀新篇
“示范帶建好后,道路變寬了,環境變美了,家里的花生都不愁賣。”在司前村百年榕樹下,基層宣講員用客家話描繪發展藍圖。
為凝聚群眾共識,忠信鎮組建“百千萬工程”宣講隊,村(居)“兩委”干部、黨員、經濟社長、村民代表等深入17個村(居)開展基層宣講超30場,覆蓋群眾1000多人。宣講員們以“身邊事”解讀政策,用“小案例”闡明發展路徑,并現場解答村民關于基礎設施、產業規劃等疑問。這種“接地氣、冒熱氣”的宣講方式,讓群眾從“旁觀者”變為“參與者”,主動為示范帶建設出謀劃策、投工投勞。
忠信鎮水滣村的蛻變最具說服力。據介紹,農房風貌整治提升已成為該村合力攻堅的重點工作,173戶村民無償捐贈宅基地和閑置土地約1.4萬平方米,用于建設“四小園”、美麗庭院以及綠美小公園。不少村民紛紛慷慨解囊,主動拆除鐵皮棚并自費改造了房屋。
如今,示范帶已成為忠信鎮鄉村振興的亮麗名片。忠信鎮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聚焦產業提質和長效管護,推動花生深加工、花燈文創等特色產業升級,讓示范帶既有“面子”更有“里子”,真正成為百姓的“幸福帶”“致富帶”。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