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α片免费视频在线观看,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中文,欧美人与动牲交A精品,亚洲色成人影院在线观看,国产精品-区区久久久狼

您的當前位置:主頁 > 新聞頻道 > 深度報道

河源高新區發展篇

“二次創業”撐起經濟大梁 “融灣”“融深”扛起發展重任

2020-06-29 10:35:14 來源:河源日報


■深圳南山河源高新區產業園是深河兩地攜手共建的產業共建平臺,是對“飛地經濟”的創新探索,目前正在快馬加鞭建設中。

■在河源高新區這片發展的沃土上,330多家企業在這里同成長、共發展。

■4月28日,河源高新區舉行春季經貿活動,一批項目簽約、動工、投產,涉及產業、基礎設施、民生等各類項目,總投資額超200億元。馮曉銘 攝

■依托阿里巴巴高新區項目,河源高新區高瞻遠矚、提前謀劃大數據產業園,將發揮阿里巴巴高新區項目的產業龍頭作用,引進更多大數據企業落戶產業園。

核心提示

這里是工業發展的主戰場,這里是新城崛起的主平臺,這里充滿激情和希望,這里是河源高新區。自2003年6月啟動開發建設以來,河源高新區已經進入發展的第17個年頭。園區規劃35平方公里,已開發25平方公里,已落戶企業330多家。在2016年至2019年的全國評比中,河源高新區綜合排名位列第117位,是省內近年來排名進位幅度最大的國家高新區。


河源高新區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如今已經成為粵東西北首個國家高新區。其保持高速發展的秘訣,就是對高技術產業的不斷追求、謀求高質量發展的腳步從未停下。多年來,河源高新區堅定不移地推動高質量發展,持續激發創新活力,產業迸發澎湃動力,交出一份亮麗的答卷:一是國字號平臺,粵東西北地區首個國家高新區,獲評國家級綠色園區稱號;二是省優生,園區連續6年獲評省優秀示范園,獲得省競爭性資金近30億元,均為全省唯一;三是貢獻大,用了全市1.4‰的用地,作出了全市工業1/3的貢獻。其中,工業總產值、規上工業增加值、外貿進出口、規上企業數、國高企業數等均占全市1/3;四是產業集聚,電子信息產業等主導產業集聚,落戶了中興通訊、阿里巴巴、農夫山泉、龍記集團、中光電、西可通信、今麥郎等一大批知名企業;五是“融灣”“融深”成效凸顯,產業90%來自灣區、科創資源90%來自灣區。


近年來,河源高新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圍繞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以“融灣”為綱、“融深”為牽引,充分激發高新區作為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主平臺的作用,主動搶抓“雙區”建設等重大機遇,深入開展“二次創業”,經濟社會初步實現了提效破局良好態勢,撐起了經濟大梁,扛起了引領全市的發展重任。


園區規劃35平方公里


已開發25平方公里


已落戶企業330多家


國字號平臺,粵東西北地區首個國家級高新區,獲評國家級綠色園區稱號。


省優生,園區連續6年獲評省優秀示范園,獲得省競爭性資金近30億元,均為全省唯一。


貢獻大,用了全市1.4‰的用地,作出了全市工業1/3的貢獻。


制表:阿平


【招商引資】


積極“融灣”“融深”


引進一批大項目好項目


伴隨著園區規模的不斷擴大,河源高新區的招商引資始終處于“進行時”,不斷尋求突破:工作體制不斷革新,思路不斷蛻變,引進項目質量不斷提升,對區內經濟發展影響不斷增強。截至今年5月,河源高新區新簽約項目20個,合同投資49.5億元,新開工項目16個,合同投資140億元,新投產項目10個,合同投資16.1億元。力爭全年新引進超億元項目22個以上,合同投資100億元以上,其中超10億元項目2個—3個。


在今年4月28日舉行的高新區春季經貿活動中,河源高新區簽約項目14個、動工項目16個、投產項目10個,涉及產業、基礎設施、民生等各類項目,總投資額超200億元。值得一提的是,這批簽約、動工、投產的項目涉及電子信息、精密機械制造、大數據、醫療、新能源及商貿服務等多個領域,完善壯大了河源高新區的主導產業。這些項目全面建成投產后,將為園區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產業新生動力,使園區“二次創業”事業邁上新臺階,發揮“示范區”“排頭兵”和“兩個河源”建設的全市引領作用。


河源高新區的投資價值日益攀升,得到了產業巨頭、領軍企業的青睞。在“雙區驅動”“雙核聯動”“一核一帶一區”等重大戰略疊加機遇面前,河源高新區牢牢抓住深河共建機遇,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先行示范區新興產業鏈分工和協作,成功引進今麥郎食品、沃特沃德、溢旭電子、東方硅源、優利德電子、金三維模具、東方龍科設備、眾新格力電器等一批優質項目落戶,繼續為園區增加新鮮血液,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同時,河源高新區深度研究主導產業鏈,分析園區產業優勢和產業缺失,并根據園區戰略規劃和產業發展需求,定制化繪制產業招商地圖。設立招商引資專項基金,瞄準國內重點企業開展精準招商,補鏈強鏈。探索“零供地招商”模式,積極推動低效企業出讓并購、以企引企,盤活“僵尸企業”,加快工業用地“騰籠換鳥”。


【產業發展】


積極培育 產業集聚提速


近三年來,河源高新區通過謀篇布局、起步開局、提效破局的一系列努力,打下了一定的發展基礎。面對新的一系列發展機遇,高新區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看準了就加快干的工作,干成了很多大事要事,為全市承接“雙區”產業延伸牽引區和引領全市發展的產業新城、科技新城夯實基礎。


電子信息產業發展進一步提速。以手機為主導的電子信息產業,是河源高新區建區以來著力打造的主導產業之一。西可通信公司是高新區建區后落戶的首批電子企業,與高新區同發展、共成長,如今已成為園區主導產業的龍頭之一,與華為等手機巨頭有良好的合作關系。“我們現在就是鉚足了勁趕進度,把耽誤的時間搶回來,把效益搶回來。”西可通信電子技術設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鄧濤說。西可集團下轄西可通信、西品模具、友華微機電3家子公司,都是河源高新區電子信息產業的重要成員。鄧濤介紹,今年西可集團的3家子公司訂單飽和,預計產能較去年均有所突破。


隨著招商引資力度的加大,中興通訊、中啟通訊、巨恒光學、皓吉達通訊等企業陸續加入高新區的電子信息行列,不斷完善手機產業鏈,帶動產業鏈的更多上下游企業入駐,培育了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產業集群,產業沃土更加肥沃。與此同時,河源高新區加強對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規劃,依托龍頭骨干企業,積極承接“雙區”產業外溢,加快5G技術應用,完善電子信息產業鏈。園區被國家電子信息產業聯合會授予“中國電子信息行業首批重點推介產業園區”稱號。


培育高端裝備制造業。目前,深河國際模具城已初具規模,首批落戶20家高端模具企業,目前90%企業已竣工投產。河源高新區推進已竣工模具企業加速投產、全面上規,加快華益盛、金三維模具企業建設,繼續引進一批技術含量高、競爭能力強、產出效益大的模具企業,目前正在推動產業向汽車零配件和醫療器械鏈條延伸,力爭3年—5年形成超500億元精密制造產業規模,建立產業生態完備的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集群。


做優食品飲料產業。農夫山泉廣東萬綠湖有限公司是河源高新區食品飲料產業的龍頭企業,也是把河源生態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的標桿企業。農夫山泉廣東第二生產基地投入使用后,將進一步擴大生產規模,激發更大的經濟活力。為做優食品飲料產業,河源高新區全力推動資源優勢向產業優勢轉化,利用豐富水資源、集中供汽等優勢發展條件,繼續引進一批品牌優、效益好、規模大的食品飲料企業,推動農夫山泉廣東第二生產基地、今麥郎、飯飯得、百家鮮等食品飲料項目加快建設、竣工投產。


【重大平臺】


項目建設按下加速鍵


今年以來,河源高新區掀起項目建設新高潮。園區共有省、市重點項目18個,農夫山泉廣東第二生產基地、阿里巴巴廣東云數據中心、華冠科技、紅蘋果家具、東方硅源等十大重點產業項目和一批重大項目加快建設。


深圳總部、河源基地,這不僅是深河產業共建的創新模式,也是河源高新區全域全面“融灣”“融深”效果初顯的體現。深圳南山河源高新區產業園就是基于此成功經驗下的強強聯手,是河源高新區與深圳南山區共同打造的重大產業平臺。河源高新區與南山區共建1平方公里“飛地經濟”產業園,目前一期13萬平方米啟動區年底前建成,可實現70%企業進駐。深河兩地以此作為深河特別合作區試驗區,探索“政府引導、市場主導、企業運營、利益共享”的市場化、可持續發展模式。


河源綜合保稅區項目也是高新區近年來重點推進的一個重大發展平臺。該項目計劃總投資約45億元,規劃面積2.07平方公里,分三期進行整體開發。保稅區重點依托電子信息產業,開展保稅加工、保稅貿易、保稅倉儲等業務,以此撬動河源未來產業形態升級;將緊扣“雙區”外向型經濟的發展方向,著力構建具有河源特色的綜保區產業體系,打造用地集約、功能復合、機能協調、高效運作的綜合保稅區。


據了解,阿里巴巴廣東大數據綜合服務平臺河源高新區項目一期已經投入運營,二期正在全力建設中。依托阿里巴巴高新區項目,河源高新區高瞻遠矚、提前謀劃大數據產業園,將發揮阿里巴巴高新區項目的產業龍頭作用,引進更多大數據企業落戶,增強數字經濟的發展動力。在此背景下,河源高新區大數據產業園應運而生。大數據產業園項目總用地面積約6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約12萬平方米,主要建設內容包括研發中心、孵化中心、2棟生產廠房、配套設施用房、地下車庫等。該項目總投資4.8億元,全面運營后,預計年產值達3億元以上,預計年創稅收500萬元以上。


此外,加快推動創智產業園招商,加快推動深河A區統建廠房、模具城統建廠房、深河公司統建廠房項目建設,擴展園區產業接納能力。


下一步,河源高新區將堅持以“融灣”為綱、以“融深”為牽引,充分發揮高新區作為河源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主平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主陣地、引領河源經濟高質量發展主戰場的作用,全力做好招商、產業、創新、服務四大篇章,真金白銀出臺招商政策,吸引更多含金量高的項目落戶,大力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實現新舊動能轉換,激發河源高新區引領全市發展的內生動力。


組稿:本報記者 鄧燕琴 通訊員 聶燕民 張鑫 


攝影(除署名外):本報記者 肖斌 


    數字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