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為民踐初心 揚帆奮進展新篇
——2020年全市檢察工作綜述
■2020年10月21日,河源市人民檢察院邀請市工商聯和部分民營企業家、律師代表舉行“服務‘六穩’‘六保’護航民企發展”檢察開放日活動。
■2020年9月17日,河源市人民檢察院召開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新聞發布會。
■2020年7月1日,河源市人民檢察院開展黨員志愿服務活動。
■2020年9月23日,市人大常委會對我市公益訴訟檢察工作審議意見落實情況進行“回頭看”檢查。
■本報記者 劉燁華 通訊員 陳漫秀 賴勇生 文/圖
核心提示
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河源市檢察機關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履行法律監督職責,主動服務保障我市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扎實推進平安河源、法治河源和過硬隊伍建設,各項檢察工作取得新進展。
據了解,2020年,河源市人民檢察院獲評“廣東省文明單位”“河源市文明單位”。
服務中心大局 主動擔當作為
全市檢察機關堅持為大局服務、為人民司法,找準服務保障切入點和著力點,促進我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大力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市檢察院認真落實市委部署,制定實施服務保障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意見,強化服務保障措施。深入開展“檢察護航民企發展”系列活動,與市工商聯簽訂加強溝通實施意見,舉行檢察開放日、民營企業座談會、送法進企業等活動,支持民企經營發展。依法平等保護市場各類主體合法權益,嚴厲打擊破壞市場經濟秩序、侵犯企業生產經營秩序犯罪,批捕76件133人,起訴80件171人。積極服務保障綠色發展。強化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堅決依法打擊破壞生態環境犯罪,共批捕52件99人,起訴83件138人。加大生態環境公益訴訟力度,共辦理該類案件86件,發出檢察建議56份。深化落實與深圳、惠州、韶關、江西贛州等地檢察機關建立公益訴訟協作機制,推動加強東江、新豐江流域生態環境跨區域保護。
加強民生檢察工作。積極服務保障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依法嚴厲打擊危害農村穩定、破壞農業生產和侵害農民利益的犯罪。聚焦人民群眾最關心的食品藥品安全,批捕制售有毒有害食品、假藥劣藥犯罪案件11件26人,起訴14件43人。加大對涉案扶貧對象和陷入生活困難被害人等的司法救助力度,辦理國家司法救助案件24件,發放救助金118萬元,讓人民群眾感受到“檢察溫度”。
依法懲治犯罪 推進平安建設
全市檢察機關認真貫徹市委關于平安建設的部署要求,強化底線思維,依法懲治犯罪,積極化解矛盾,促進提升社會治理效能。
堅決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充分履行批捕、起訴職責,積極配合公安機關開展“颶風2020”專項行動,依法懲治各類刑事犯罪,共批捕1418件2213人,起訴1918件2824人。嚴厲打擊故意殺人、搶劫等嚴重影響人民群眾安全感的犯罪,批捕142人,起訴132人。積極參與全民禁毒工程,從嚴打擊毒品犯罪,批捕170人,起訴192人。
主動服務疫情防控大局。堅持自身防疫與依法履職兩手抓,依法從嚴從快懲治妨害疫情防控、復工復產犯罪,在依法戰疫中守初心、擔使命。共提前介入涉疫犯罪22件28人,批捕41件46人,起訴41件53人,辦理醫療衛生領域公益訴訟案件8件,有力維護醫療秩序、防疫秩序、社會秩序。全力參與地方疫情防控工作,全市共出動干警3537人次,開展動態排查6.7萬人次。
堅決打好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收官戰。始終堅持依法、準確、有力懲處黑惡勢力犯罪及其保護傘,專項斗爭開展以來,共提前介入涉黑惡犯罪案件35件,批捕涉黑惡犯罪案件116件315人,起訴69件436人,其中2020年批捕26件70人,起訴24件192人。踐行“是黑惡犯罪一個不放過、不是黑惡犯罪一個不湊數”的原則,嚴把案件質量關,加強訴訟監督,共依法追加認定37人,追捕24人,追訴8人,追訴漏罪35人,監督立案3件12人。積極推動行業治理,發出檢察建議75份,促進長效常治。
積極參與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工作。深化群眾信訪7日內程序性回復和3個月內辦理過程或者結果答復機制,答復率達100%。結合司法辦案發現的社會管理漏洞,發出檢察建議36份,促進社會治理。市檢察院“加強公益訴訟 助推公共衛生治理”項目獲2020年市“平安杯”社會治理創新大賽一等獎。
用心做好未成年人檢察工作。堅持從重從快打擊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批捕81件109人,起訴93件124人。注重將教育感化貫穿辦案始終,持續抓好“一號檢察建議”的督促落實,積極參與平安校園創建工作,用法治力量呵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強化法律監督 推進法治建設
全市檢察機關堅持厲行法治,堅守客觀公正立場,把法律監督貫穿司法辦案全過程,推動社會公平正義進一步彰顯。
加強刑事訴訟監督。當好犯罪的追訴者和無辜的保護者,共監督立案19件,監督撤案8件,追加逮捕10人,追加起訴12人,追訴漏罪29人;對偵查活動違法和不規范情形發出書面糾正違法意見54件次。加強刑事審判監督,對認為確有錯誤的刑事判決、裁定依法提出抗訴18件。
加強刑事執行監督。加強對監管場所監管活動的監督,維護監管秩序和在押人員合法權益。糾正違法和不當變更刑罰執行272人。
加強民事行政訴訟監督。共受理審查民事申訴案件59件,依法辦理民事生效裁判監督案件45件、執行監督案件12件。做實行政檢察工作,共受理審查行政訴訟監督申請案件65件,辦理行政非訴執行監督案件56件。
加強公益訴訟檢察工作。認真落實市人大常委會《關于支持和促進檢察機關公益訴訟工作的決定》,推動公益訴訟檢察工作新發展。共受理公益訴訟案件線索138條,立案124件,發出訴前檢察建議104份,提起公益訴訟22件,全力維護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
依法懲治職務犯罪。持續發揮檢察機關在反腐敗斗爭中的職能作用,加強與監察機關的溝通銜接,嚴格依法辦理職務犯罪案件,決定逮捕23人,起訴29人。依法行使檢察機關偵查權,立案偵查司法工作人員2件2人。
深化司法改革 提升檢察質效
全市檢察機關堅持深化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優化檢務管理,檢察質量、效率和公信力進一步提升。
全面落實司法責任制。按照省檢察院的部署,全面完成全市檢察機關內設機構改革,落實“捕訴一體”機制,初步實現機構整合、職能優化、業務主導的改革目標。落實檢察官員額動態調整機制和領導帶頭辦案要求,全市新遴選員額檢察官4人、退出員額8人。以檢察官業績考評為抓手,積極推進執法司法制約監督體系建設,促進公正廉潔司法。
統籌抓好相關改革任務。深化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全面落實認罪認罰從寬制度,適用率為80.05%,有效提高司法效率、減少社會對抗。加強辦案監督管理,提升辦案質效。全面落實以“案-件比”為核心的案件質量評價指標體系,我市刑事檢察“案-件比”位于全省前列,辦案質效進一步提升。深化檢務公開,以公開促公正、贏公信。
堅持從嚴治檢 鍛造過硬隊伍
全市檢察機關按照革命化、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建設的要求,努力鍛造“四個鐵一般”檢察隊伍。
堅持把政治建設放在首位。持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切實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決貫徹《中國共產黨政法工作條例》,始終堅持黨對檢察工作的絕對領導。扎實開展全員政治輪訓,開展模范機關創建和深化黨建創新“五個課堂”活動,教育引導干警做到忠誠、為民、擔當、公正、廉潔。
加強素質能力建設。突出專業能力和專業精神建設,深化開展“司法能力提升年”活動。突出抓好民法典學習貫徹工作,組織干警參加各類培訓2884人次。開展新時代“五好”基層檢察院建設,著力補齊基層發展短板弱項。
加強紀律作風建設。嚴格落實“兩個責任”,持續加強隊伍教育管理監督。全力支持配合省檢察院黨組對市檢察院黨組巡察工作,做到立行立改、全面整改。加強警示教育,堅持每季度召開黨風廉政建設聯席會議,常態化開展集體和個人廉政談話提醒92人次。持續整治“四風”和司法作風突出問題,開展檢務督察、系統內巡察等專項工作,推動紀律作風持續好轉。
一年來,全市檢察機關主動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監督,積極配合市人大常委會開展加強民營企業司法保障專題調研,進一步落實市人大常委會關于我市公益訴訟檢察工作審議的意見。加強與人大代表的經常性聯系,認真辦結人大代表建議25件。
新征程,新使命,新擔當。全市檢察機關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認真落實市委七屆十一次、十二次全會,全省檢察長會議和市七屆人大八次會議精神,以高度的政治自覺、法治自覺、檢察自覺,全面履行法律監督職能,為奮力推動“示范區”“排頭兵”和“兩個河源”建設在“十四五”全面開啟新局提供有力司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