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α片免费视频在线观看,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中文,欧美人与动牲交A精品,亚洲色成人影院在线观看,国产精品-区区久久久狼

您的當前位置:主頁 > 新聞頻道 > 深度報道

80年前,河源曾建過1個“特區”

2021-05-30 09:00:00 來源:河源日報 凌麗

■1932年9月3日,國民黨河源綏靖委員會會議記錄,討論肅清“共匪”、懸紅捉拿“共匪”辦法及組織河源縣地方警衛隊方案等。(原件現藏源城區檔案館)

■1933年,《廣東東區綏靖委員署兩周年綏靖工作概況》,里面提到1932年、1933年“剿匪”的時間、地點與“剿匪成績”,其中提到紫金烏禽嶂戰況及現今河源市各縣區內大小戰況。(原件現藏源城區檔案館)

■1931年,紫金河源革命委員會印制的《年關告農民書》。

核心提示

1929年11月—1933年12月,土地革命時期的紫金縣北部和河源縣南部地區,曾活躍著一個“特區”——紫河特區。紫河特區肩負著特殊使命:開創新蘇區的責任,吸引國民黨“會剿”蘇區的重兵,以減輕海陸惠紫蘇區壓力。在鞏固和發展東江革命根據地的歷程中,紫河特區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紫河特區的特殊使命

在土地革命時期,東江有一塊地域,叫紫河特區。此“特區”不同于現在的經濟特區,它創立的目的,主要體現在革命上。

這塊特區,打破了縣界,由紫金、河源兩縣邊界的一些地方組成,主要是紫金北部和河源南部地區,有人口約20萬。當時受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鄉村約2萬人,游擊區約10萬人。這塊特區,有幾方勢力在爭奪。在組織上,它既受中共紫金縣委(后劃歸惠州縣委)領導,又受上一級黨委乃至省委領導。紫河特區有極為特殊的使命:既承擔著開創新蘇區的責任,又肩負吸引國民黨“會剿”蘇區重兵以達到減輕海陸惠紫蘇區壓力的任務。

紫河特區建立前,轄區內已有黨的組織和活動。早在上世紀20年代初,好義樟良鄉就成立了農會和農民自衛軍;中共黨員戴耀田、陳鶴九等,也分別在古竹、柏埔等地組織開展農民運動。

1928年5月,海陸豐革命根據地失陷,海豐、陸豐、惠陽、紫金四縣黨組織退到山區,組織“海陸惠紫四縣暴動委員會”代替蘇維埃政權。同年10月,中共海陸惠紫臨時特委成立后,廣東省委在批準設立特委的同時,也將四縣暴動委員會改稱為海陸惠紫革命委員會,作為革命的政權機關。

1929年3月底,“蔣桂戰爭”爆發,海陸惠紫特委抓住軍閥混戰的有利時機,恢復和發展黨的組織,開辟海陸惠紫革命根據地。10月初,組建了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七師第四十九團,由彭桂任團長。

同月,海陸惠紫邊區劃分為新(田)河(口)區(陸豐屬)、公(平)高(潭)區(海豐、惠陽屬)、龍(窩)炮(子)區(紫金屬)、金(廂)碣(石溪)區(陸豐)屬,分別成立區委、區蘇維埃政府和區聯隊。區聯隊武裝共1300人。

1929年11月,根據東江特委關于擴大蘇區、發展新區,轉移敵人視線,保衛蘇維埃中心根據地的指示,決定成立紫河特區。當月,在紫金炮子鄉石階子村明德樓(即紅四十九團團部),紫河特區委、共青團紫河特區委、紫河游擊隊同時宣告成立。

中共紫河特區委由莊羲(陸豐人)任書記,鐘戰群任組織部部長,龔苑香任宣傳部部長,藍蔚林任軍事部長兼紫河游擊隊隊長。

紫河特區委下轄附中區委、藍塘區委、青溪區委、古竹區委、埔黃臘區委和藍黃區委(藍黃區委包括河源的康禾、藍口、黃田、義合,鐘子懷為書記)。

紫河特區委在炮子成立后,即搬至青溪區,青溪第一次暴動后轉移至烏禽嶂,1930年2月,遷至好義小坑村。至今,位于紫金好義鎮的中共紫河特區委舊址、紫河游擊隊總部舊址仍矗立在當地。

特區委搬至好義積良鄉小坑村,絕對是個正確的選擇。曾任紫河特區團委書記的劉志遠曾撰文回憶,紫河特區黨、團組織和紫河游擊隊成立后不久,就由炮子鄉轉移到位于惠紫邊區烏禽嶂上的松樹窩,直至農歷1930年正月初七,才搬遷至紫金縣好義地區積良鄉小坑村。從此,除紫河游擊隊經常外出開展游擊斗爭外,紫河特區黨委、團委一直駐在該地,從未被國民黨發現和破壞過。國民黨軍隊“進剿”紫金蘇維埃區域時,只集中優勢兵力“圍剿”第三區的龍窩、炮子、南嶺、洋頭等海陸紫蘇區,而第一、二、四、五、六、七、八等7個區和河源縣的康禾、黃村、黃田、義合等地黨團組織和革命武裝力量均得以保存下來。因此,紫河特區革命斗爭發展很快。當時,在中共紫河特區委員會領導下,特區內成立了農民協會、各行業工會、士兵委員會、反帝大同盟、婦女解放協會和少年先鋒隊、勞動童子團等群眾組織,革命形勢一片大好。

1933年5月,紫河特區委由好義轉移到古竹,再遷附中區的白水磜鄉。

發動3次青溪暴動

紫河特區委成立后,黨組織立即抓住軍閥混戰和紅四師進軍東江的有利時機,先后組織了3次青溪暴動。

暴動前,紫河特區委從縣內各鄉調集武裝力量,組成200人左右的暴動隊伍,包括紫河游擊隊20余人、青溪鄉赤衛隊100余人、好義鄉赤衛隊14人、義容鄉赤衛隊50余人。

1929年11月中旬,暴動部隊兵分4路,星夜包圍青溪圩。駐守在鄉公所的國民黨軍有10余人、民團50余人,人數雖然不多,但裝備精良,彈藥充足,又有炮樓,易守難攻。天剛蒙蒙亮,暴動部隊集中火力向鄉公所炮樓猛烈射擊,國民黨軍倚仗炮樓頑抗。戰斗持續至下午3時,國民黨軍棄樓逃跑,暴動部隊收繳了各炮樓的武器,占領青溪圩。

第二天,暴動部隊撤離青溪圩時,與國民黨軍100余人正面遭遇。在戰斗中,暴動部隊總指揮、隊長藍蔚林落入敵手。在西門壩刑場上,監斬官正準備下令對藍蔚林行刑時,一聲槍響后傳來一陣慘叫,監斬官倒在血泊之中。有人用刺刀將藍蔚林身上的繩子割斷,叫道:“快走!我們一起逃!”藍蔚林這才如夢初醒,拔腿就跑。救藍蔚林的人是國民黨一名傾向紅軍的排長,他率部逃往紫金城北面的高山——大人嶺。據說,幾天后有人看見該名排長帶領的士兵在河源城賣槍支彈藥換回家的路費。逃出刑場后,藍蔚林安全抵達了炮子鄉(劉志遠《東江紫河特區革命斗爭見聞》)。

隨后,紫河游擊隊又配合紅四十九團出擊駐惠陽大茂鄉的國民黨軍。紫河游擊隊在攻打大茂鄉時,被國民黨軍追趕,被迫撤退到惠陽多祝區洋潭鄉。為轉移國民黨軍視線,紫河特區委幾位領導和紫河游擊隊都撤到烏禽嶂。

紅四十九團在沖出國民黨軍的包圍圈后,轉移到海陸惠紫邊界的高潭、大安洞一帶活動。國民黨軍追至洋潭后,不見紅四十九團,以為紅軍真的登上烏禽嶂了。于是,國民黨軍和地方民團2000余人層層包圍烏禽嶂,妄圖將紅軍圍困在烏禽嶂上餓死。烏禽嶂海拔1186米,整座大山橫跨紫金、惠陽(今惠東縣)兩縣邊境,紫河特區委、紫河游擊隊就駐扎在該山紫金境內的松樹窩。

1930年9月中旬,藍蔚林、劉慶初(共青團紫河特區委宣傳部部長,1931年5月任共青團紫河特區委書記)率紫河游擊隊五六十人開往青溪,組織和發動青溪第二次暴動,又從青溪、義容、古竹等地調赤衛隊300多人參戰。

1930年9月13日晚,青溪圩正在上演粵劇,吸引了很多群眾。藍蔚林、劉慶初、藍蔚云等率紫河游擊隊和赤衛隊400多人在南坑村集中,經過簡短動員,即向青溪圩出擊。青溪鄉公所只有2名所丁駐守,掌握在國民黨手里的民團雖有100多人,但分散在各村,無法集中應戰,青溪鄉公所被藍蔚林等人拿下。正在看戲的群眾聽見槍聲后一片混亂,劉慶初當即跳上戲臺,說明共產黨、紅軍的主張和暴動目的。很多群眾都認識劉慶初,秩序很快恢復正常。

1930年9月14日,暴動隊伍到小水、南坑、曹洞等農村收繳民團槍支共四五十支。劉慶初回到青溪家中,將其父保管的劉氏公嘗的步槍全部拿出來交給紫河游擊隊使用。9月15日至16日,國民黨軍兩個連及縣警大隊、各鄉民團等武裝力量,從古竹、紫城、藍塘向青溪推進,赤衛隊副隊長藍蔚云等6人犧牲。不久,藍蔚林、劉慶初將游擊隊從藍黃區帶回好義,繼續在紫惠、紫河邊境地帶打擊敵人。

1931年7月,根據惠紫河博縣委第三次擴大會議精神,紫河特區委召開第一次擴大會議,部署反帝、擁護紅軍、蘇區的中心任務和農民運動等工作,提出一系列比“立三路線”更“左”的錯誤觀點。這次擴大會議后,紫河游擊隊到處發起暴動。紫河游擊隊于當年12月舉行第三次青溪暴動,由于赤衛隊沒有參加,暴動部隊只燒了金盛店,不僅一無所獲,反而暴露了武裝力量,100多人的紫河游擊隊處境相當困難。

革命浪潮中的紫河特區

革命形勢不斷變化,革命根據地黨組織也在不斷壯大。1930年11月,閩粵贛邊區第一次黨代表會議在大南山召開,決定停止執行全國暴動和集中紅軍力量進攻中心城市的冒險計劃,通過了把閩粵贛邊紅色區域連成一片,建立、鞏固和發展閩粵贛革命根據地的決議,作出調整東江地區黨組織的決定。會議決定,撤銷中共海陸惠紫特委和中共東江特委,在東江地區設立中共閩粵贛特委西北分委和西南分委。中共海陸惠紫特委撤銷后,建立了中共海陸紫縣委,中共紫河特區委歸屬于海陸紫縣委。

1931年春,國民黨軍“圍剿”蘇區,在蘇區“五步一哨、十步一崗”,通過移民并村、嚴密封鎖等手段,使東江蘇區黨組織和蘇維埃政府活動受到很大限制。遠離大南山和海陸紫蘇區的惠陽縣委、紫河特區委,與東江特委、海陸紫縣委的聯系非常困難,因此,中共廣東省委決定,惠陽縣委于同年4月起改由省委直接領導,紫金特區委劃歸惠陽縣委和省委領導。1931年5月,為便于東江蘇區的統一領導,中共兩廣省委決定恢復東江特委。

紫河特區委書記莊羲因語言不通,不利于掩蔽,難以開展工作,因此東江特委把他調離紫河,另派惠陽縣委組織部部長傅燊霖(紫金人)任紫河特區委書記,劉慶初任組織部部長,阮志中任宣傳部部長。紫河特區委歸惠陽縣委管轄。調整后的黨組織及其管轄區域,包括附中、藍塘、古石、藍黃、青溪、柏埔6個區委。

惠紫河博中心縣委的工作范圍涉及惠陽、紫金、河源、博羅4個縣,下轄惠州特支及淡水、鴨渡、白平、多祝、橫梁博、稔平及紫河特區等區委。

1932年7月13日,紫河特區委第二次擴大會議召開,部署了八大任務:(一)加強反帝,擁護紅軍、蘇區;(二)加強城市職運工作;(三)加強農村工作;(四)健全、發展黨的組織;(五)加強肅反工作和兩條戰線的斗爭;(六)加強兵運和婦運工作;(七)加強青年運動工作;(八)實行革命競賽。擴大會議后,各區委加強工作,普遍開展反帝、擁護紅軍和蘇區的活動。

1932年8月12日,紫河革命委員會主席溫麗生在藍塘區領導群眾進行夏收斗爭時,被好義鄉和古竹區榴坑鄉地主民團逮捕。13日,好義鄉農民武裝出動營救未果,民團于半途將溫麗生殺害。溫麗生被殺害前,調任惠陽淡水區任區委書記的劉慶初,于當月8日在該區被暗殺。當年8月25日出版的惠州縣委機關報《群眾》第36期,以《藍塘群眾反地主斗爭激烈》為題,報道了溫麗生被害事件,并發表了《追悼溫麗生、劉慶初兩烈士》的文章。

1933年5月5日,紫河游擊隊隊長藍蔚林和東江軍委成員徐錦惠被叛徒殺害。紅四十九團的朱炎、彭桂,分別在當年4月、5月先后戰死或被暗殺。

大敵當前,紫河特區委與惠陽縣委聯系不上,與兩廣省委也聯系不上,情勢十分危急。因此,紫河特區委書記傅桑霖于1933年5月撤出紫金好義,先轉移到古竹,再輾轉到香港找尋兩廣省委。因省委遭到破壞,傅桑霖只好留港謀生。紫河特區委撤走以后,藍塘區委仍在當地領導斗爭。不久之后,藍塘區委書記吳群英也隱姓埋名改行當了醫生,在好義一帶活動。其余各區委在1933年12月前后停止了活動。

本文主要參考資料:《中共紫金縣黨史大事記》《中國共產黨紫金縣地方史》《東江黨史資料匯編(第六輯)》等。

本報記者 凌麗 文/圖

    數字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