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林業局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傳承紅色基因引領綠色發展——
厚植生態底色 譜寫綠色華章
■河源生態環境良好,近年來,在萬綠湖庫區、新豐江畔、東江濕地,常常看到成群的白鷺在美如畫框的青山綠水間上下翻飛。黃贊福 攝
■連平縣大湖鎮湖東村大湖寨花海,已經成為河源鄉村休閑旅游的網紅打卡地。這是我市培育生態優勢,大力推進鄉村綠化美化的一個縮影。
■去年以來,市林業局堅持高站位謀劃、嚴要求推進,高度重視松材線蟲病防治工作,獲省通報表揚。
■圖為河源九連山脈風景。近年來,市林業局以全面“創森”為統領,以更高標準、更嚴要求、更大格局推動綠色發展,在河源大地繪就出一幅生態秀美新圖景。
核心提示
一道道林網,呵護著萬畝良田,編織成一幅幅絢麗多姿的畫卷;一片片果園爭紅斗艷,豐富著農民增收致富的夢想;一只只野生動物,在綠野仙蹤中悠然自得……河源,這座以生態聞名的城市,用生動、直觀的野生動物出沒影像以及森林覆蓋率數據自信地向全國人民展示生態名片,將河源良好的生態標簽深深烙印在人民心中。
綠樹成蔭,萬木崢嶸,見證著河源生態文明發展的足跡;滾滾綠濤,郁郁蔥蔥,凝聚著河源生態文明建設的汗水;森林王國,動物樂園,展示著河源生態文明建設的成績。近年來,市林業部門始終傳承紅色基因,以黨建引領林業各項工作,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緊緊圍繞“一三四”(即堅持“政治建設”一個中心,開展“創森、桉改、林長制”三大專項行動,推進“國土綠化、資源管護、災害防控、產業發展”四大重點任務)工作思路,圍繞森林資源做足建設好、保護好、利用好“三篇文章”,在切實加快生態文明建設的進程中,不斷促進經濟、社會和環境協調發展,以優異 成績慶祝建黨100周年!
【奮力植綠】 以全面“創森”為統領 繪就生態秀美新圖景
“河源再次發現野生穿山甲!去年在紫金,這次在和平!”2021年初,我市自然保護區紅外線拍攝的穿山甲覓食活動影像登上新浪微博熱搜榜,閱讀量和討論量達1億人次。這場河源野生穿山甲的短暫“直播”,吸睛無數,讓全國人民認識了河源,側面印證了河源良好的生態。
事實上,2020年至今,我市紫金縣、和平縣、龍川縣均發現了中華穿山甲的野外種群分布。頻繁發現中華穿山甲等國家級野生保護動物,是河源在推動生態建設過程中收獲的亮麗成績單。
生態美不美、好不好,綠化是關鍵。一直以來,河源歷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生態建設,始終把造林綠化作為改善生態環境的重要手段,將抓好城鄉綠化美化作為厚植生態底色的基礎工作、主體內容和首要任務加以推進,著力推進城鄉建綠、擴綠、護綠工程。
當前,河源正全力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創建國家森林城市,讓河源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以更高標準、更嚴要求、更大格局推動綠色發展,一座綠色之城正借“創森”之機強勢崛起!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市林業局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全面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傳承紅色基因,勇擔時代使命,察民情、順民意、解民憂、惠民利,以全面“創森”為統領,編制《河源市國家森林城市建設總體規劃》,實施森林碳匯造林、森林撫育等林業重點生態工程建設,持續推進鄉村綠化美化工程,大力提升城市園林綠化水平,開展義務植樹活動,不斷提升森林生態功能。同時,加快推動桉樹改造工作,相繼出臺《河源市桉樹林改造實施方案》《2021年河源市桉樹林改造工作方案》和《河源市桉樹林改造實施細則》,明確目標任務及責任分工,簽訂責任書,制作作戰圖,層層抓落實,在河源大地繪就出一幅栩栩如生、翠綠滿屏的生態秀美圖景。
截至目前,全市已建設生態景觀林帶850畝、鄉村綠化美化項目18個及高質量水源林造林工程7.61萬畝;全市已簽訂桉樹林退改協議14.45萬畝,已審批桉樹采伐面積8.22萬畝;已采伐桉樹林3.71萬畝。全市參加植樹活動17.86萬人次,折算植樹株數約114.04萬株。
【全力護綠】 加強有害生物防治 筑牢綠色屏障安全網
“河源高度重視松材線蟲病防治工作,投入大量資金,制定了一系列的考核制度、追責措施,從經濟投入、技術投入等方面做了一系列工作,開展科學防治,效果顯著。”5月11日,廣東省2021年春季松材線蟲病飛防作業啟動儀式在我市舉辦。活動中,廣東省林業局局長陳俊光高度肯定河源開展松材線蟲病防治工作取得的成績。
2021年2月4日,省林業局發出《關于表揚2020年林業重點工作表現突出單位的通報》,我市松材線蟲病防治工作獲通報表揚。
松材線蟲病擴散蔓延迅速,能導致大量松樹枯死,對我國的松林資源、自然景觀和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破壞,將會造成嚴重的經濟和生態損失。河源是林業大市,又與江西交界,是廣東省的綠色屏障,防治工作成效顯著。
在高質量發展中維護生態資源安全、筑牢生態屏障是河源林業部門義不容辭的責任和對百姓鄭重的承諾。去年以來,市林業局堅持高站位謀劃、嚴要求推進,在全力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前提下,高度重視松材線蟲病防治工作,緊緊圍繞年度防治目標任務,提前科學謀劃、加強組織保障、加大資金投入、創新工作方式、細化防治辦法、強化監管執法,緊緊把握科學預防、源頭治理、疫木清理等防治全環節,創新開展鄉鎮護林員防治松材線蟲病試點、扎實開展防治攻堅,形成政府主導、保障給力、措施得當的長效防治機制,全市松材線蟲病防治取得新成效。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全市林業有害生物累計發生面積172.96萬畝,累計完成防治作業面積113.78萬畝,重點推進松材線蟲病冬春季防治工作,完成防治面積58.95萬畝,清理病枯死樹23.34萬株。
【著力守綠】 推進資源有效管護 守好綠色生態保護線
“在河源野外發現違規用火,舉報有獎!”3月12日,市林業局牽頭研究出臺的《河源市強化森林防火機制的工作方案》(下稱《方案》)在河源發布公眾號發布后引發了熱議,網友紛紛在后臺留言稱贊。《方案》逐步細化完善了早期火情處置、隱患排查、野外火源“人防”、打擊野外違規用火、林火監測調度、森林防火宣傳等森林防火工作全鏈條、全環節標準,進一步完善工作機制,構建現代化森林防火管理體系。
一時疏忽火星飄,一日火勢千里遙。森林火災是森林最危險的敵人,森林防火是保護森林資源的重要環節之一。為進一步壓實森林防滅火屬地管理責任,全面落實森林防火網格化管理,近年來,市林業局出臺系列政策、方案,將森林防火責任分解落實到各村、各進山路口、各網格員,將全市3470名護林員全部納入森林資源“一張圖”網格化管理,實現全市林地野外火源巡查全覆蓋;設立森林防火檢查站1260個,啟用進山在線護林掃碼,狠抓野外火源管理;推進河源市林火遠程視頻監控系統項目建設,設立攝像頭657個、鎮級森林監控調度室99個,率先在全省建成市、縣、鎮三級監控中心,全面提升林業信息化水平。
與此同時,市林業局還加強自然保護地管理,組織開展“鳥節”“愛鳥周”保護鳥類等野生動物的宣傳活動,營造保護野生動植物良好氛圍。建立市打擊野生動植物非法貿易聯席會議制度,積極聯合公安、農業農村、市場監管等部門對全市各轄區內集貿市場、酒樓食肆、野生動物人工繁育場所、野生動物活動區域,開展集中清查整治行動,加強巡護監管執法,堅決遏制亂捕濫獵野生動物和非法交易行為,堅決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做好中華穿山甲保護工作,開展穿山甲保護調研,向財政申請專項資金,開展中華穿山甲野外種群資源監測。
【大力興綠】 培育發揮生態優勢 構建綠色發展新格局
萬頃森林涌綠濤,綠色生活看今朝。如何在高水平生態環境保護中實現發展新優勢?河源找準定位、守正創新,培育發揮河源生態優勢,全力構建綠色發展新格局。
油茶果被譽為“黃金果”,油茶是河源的一大特色產業。為此,市林業局牽頭加快出臺我市《關于推進油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鼓勵企業、群眾發展油茶生產,推進落實我市2021年油茶新造改造任務面積8.83萬畝,加快下達專項資金,促進我市油茶產業擴大規模,形成集聚效應,打造具有河源特色的生態效益好、附加值高的油茶產業。
2020年8月,省林業局、省文化和旅游廳聯合公布了100條森林旅游特色路線,河源有6條路線入選。這6條路線均與當地生態優勢、產業優勢相結合,在入選的特色路線里,和平縣東江緣森林旅游特色路線,串聯起了“森林康養基地”“萬畝獼猴桃采摘基地”等五大特色景點,路線森林覆蓋率達80%以上,提供枇杷、藍莓、獼猴桃等林下佳果,滿足廣大消費者對森林旅游的需求。入選的路線釋放出森林資源與旅游、農業融合發展將大有可為的信號,也堅定了市林業局積極探索綠色發展新路的信心。
近年來,市林業局不斷培育發揮我市生態優勢,注重挖掘鄉村傳統歷史文化、大力推進油茶產業發展、探索林下經濟可持續發展路徑、積極申報省森林旅游路線和森林康養基地,將森林資源與旅游資源整合起來,全力打造出一批“村美、業興、家富、人和”的生態宜居美麗鄉村,打出了特色品牌、打響了知名度,探索出一條富有河源特色的生態文明路徑,為全市生態環境持續優化,林業、農業、旅游業等生態產業蓬勃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成為助力我市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鮮活實踐,擦亮全市綠色發展底色。
截至目前,我市成功申報森林康養基地3個,其中國家級1個,省級2個。申報省級林下經濟示范基地3家,申報省級林業龍頭企業7家,申報省級林業專業合作社示范社暨示范家庭林場5家。全市入選省級森林旅游特色路線6條,入選省級森林旅游新興品牌地7個,通過“旅游+”融合發展,以林美景、以景帶游、以游促林的產業發展模式正逐步形成。
■組稿/攝影:本報記者 劉昕 通訊員 游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