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優秀共產黨員劉子增
扎根山區教育三十余載 不忘初心堅守育人使命
■ 在學校舉辦的拔河比賽中,劉子增為學生加油鼓勁。
■文/圖:本報記者 周慧荷
走進紫金縣中山高級中學,映入記者眼簾的是以客家文化重要象征“圍龍屋”為平面布局的教學樓,寬闊、平坦、干凈校道兩旁的綠化樹“守衛”著校園,足球運動場、地理園、生物園、藝術中心、籃球場等各項基礎設施齊全,教室均配備了多媒體投影等現代化教學設備。綠樹成蔭、環境優美、充滿生機勃勃的校園環境,一切都離不開校長劉子增的辛勤付出。
今年6月,劉子增被評為“廣東省優秀共產黨員”。這個沉甸甸的榮譽凝聚了他35年來扎根山區學校、傾心教學一線的點點滴滴,劉子增將美好的青春年華、畢生的精力揮灑在山區校園里,他始終站在教育這一塊精神高地上,守望著自己的理想和甜美的夢,譜寫著一曲人生平凡而卓越的樂章。
以身作則樹新風
無私奉獻、以身作則是劉子增的代名詞。入黨26年的劉子增,時刻牢記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在工作中時時刻刻起到黨員先鋒模范作用,處處嚴格要求自己。
今年1月,劉子增在新高考改革浪潮中重新出發,擔任紫金縣中山高級中學校長。每天早上6時,劉子增與學生一起迎著晨曦參加體育鍛煉,晚上11時30分才離開學校,在校工作時間長達14個小時以上,被學生認為是很有親和力的高中校長。無論酷暑嚴寒,劉子增每日都堅持到教學樓、食堂和宿舍里巡查數次,學校的師生經常看見他在校道上、走廊邊與高三學子面對面交流、談心。
“劉校長非常注重對師生的人文關懷,在平時會慰問生病或是家庭經濟困難的老師。”這是紫金縣中山高級中學的老師對劉子增的評價。一個冬天的夜晚,一名教師發燒,劉子增知道后把他送到醫院治療,待到回家時已是次日凌晨2時多了,這一舉動得到了全校教師們的點贊。
劉子增自擔任校長以來,要求老師做到的事,自己首先做到;要求老師不能做的事,他首先不做。有一次,劉子增由于家事而上班遲到,學校教師都不以為意,可他卻在考勤本上登記,并在教師例會上公開道歉。正是劉子增這種嚴于律己的做法,感召著學校的全體師生。
黨建思政兩手抓
劉子增重視學校黨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堅持以開展黨建工作為主線,加強領導班子建設,促使領導班子團結協作、求真務實、發揮領導核心作用;建設好黨員隊伍,學好理論,提高素質,帶動黨員教職工愛崗敬業,爭當先鋒,努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他在學校教育教學管理中,把黨建和思政工作有機結合起來,把思政滲透于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貫穿于各學科的課堂教學之中,切實推動學校思政課程向課程思政的轉變,促進了學校“三風”的良性循環。
身為一名黨員,劉子增緊跟時代步伐不斷學習黨的理論知識,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積極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注重學校老師的思想政治、師德師風隊伍的建設,定期召開支部黨員大會、支部委員會、黨小組會,按時上好黨課,嚴格黨員管理,加強黨員教育。同時,為學校教師打造黨建活動中心,在節假日期間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黨日活動。
每月,劉子增定期為團員學生開展專題講座,讓廣大團員學生向黨組織靠攏,增強黨的意識;帶領學生到敬老院慰問老人,讓他們積極弘揚中華“孝”的傳統美德;經常組織學生參觀紅色基地,緬懷革命先烈;組織團員學生開展“學雷鋒”志愿者活動,提升學校朝氣與活力。
科學治校出成效
“今年我校共有342人考取本科,超額完成縣委、縣政府下達的高考指標任務。”劉子增高興地對記者說道。
擔任紫金縣中山高級中學校長的7個月時間里,劉子增開啟“以校為家”的工作狀態,帶領老師日夜鉆研新高考改革理念、選課走班管理、學生綜合素質發展、高考志愿填報指導等,常常廢寢忘食、夜不能寐。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全校師生的努力下,終于獲得了豐收。
劉子增榮獲“全國模范教師”“中國時代模范人物”“全國百名優秀中學校長”“廣東省勞動模范”,廣東省“南粵山區優秀教師”“廣東省優秀共產黨員”,市、縣優秀黨員,“河源市十佳校長”,市、縣 “優秀班主任”等稱號;當選河源市首批“名校長工作室”主持人。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是劉子增扎根山區,奮斗在教育戰線上的真實寫照。劉子增表示,作為一名基層的教育黨務工作者,將矢志不渝、不忘教育初心,大力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引導學生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推動學校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圍。